【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吹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吹风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诸如吹风机等的吹风机,一般在出风口处设置海绵以实现隔音,其降噪效果不超过5分贝,而对于具有高速电机的吹风机,由于高速电机旋转引起的噪声很大,仅通过海绵隔离的降噪方式并不能满足降噪需求,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所述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的噪声低、使用体验更好。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风道,所述机壳具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可转动的风扇,所述风扇设于所述风道内;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风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转动,其中,所述风道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风扇的上游和下游且相互连通,所述机壳在所述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风道,所述机壳具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可转动的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轴流风扇包括轮毂及围绕所述轮毂的叶片;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风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转动,其中,所述风道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风扇的上游和下游且相互连通,消声材料件,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的至少部分内壁,所述消声材料件的背离所述进风口的自由端与所述叶片靠近所述进风口的叶前端之间的距离小于4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材料件还设置在所述出风风道的至少部分内壁,其中设置在出风风道的至少部分内壁的消声材料件定义为第一消声材料件,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内壁的消声材料件定义为第二消声材料件,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和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均呈两端开口的圆筒形,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和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的周向外壁分别贴合所述出风风道和所述进风风道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形成有径向向外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致等于所述第一消声材料的厚度,和/或,所述进风风道的内壁形成有径向向外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致等于所述第二消声材料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的内壁的表面与相邻的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表面大致齐平,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的内壁的表面与相邻的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表面大致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或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为消声海绵,且所述消声海绵紧贴所述风道的内壁,所述消声海绵的硬度为60A~95A,所述消声海绵的密度为30KG/m3~90KG/m3。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壁处设有第一消声腔,其中,所述第一消声腔通过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消声孔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消声腔和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上排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限定有所述出风风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紧贴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第一外罩,所述第一外罩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外罩的内表面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文辉,刘正伟,江雯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