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EPnP的双目相机位姿估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视觉
,特别是一种基于EPnP的双目相机位姿估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个机器人视觉系统中,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定位系统的关键在于获取相机在位姿参数。该问题可以通过求解n点透视问题(PnP)获得。PnP能在已知多对3D世界坐标与2D像素坐标匹配点的情况下,求解相机坐标系相对世界坐标系的旋转变量R和平移分量t。
[0003]长期以来,PnP算法及其改进算法在图像测、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AR等领域都获得了研究关注。目前,大多数非迭代的PnP算法会首先求解特征点的深度,以获得特征点在相机坐标系中的3D坐标,如P3P算法,但是此类算法在求解过程中存在无解和无穷多解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鲁棒性好、准确性高的基于EPnP的双目相机位姿估计方法。
[0005]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EPnP的双目相机位姿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EPnP的双目相机位姿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计算双目相机的3D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和测量误差;步骤2、利用已知的3D点,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原理选择世界坐标系内四个3D控制点C
wj
,j=1,...,4;步骤3、根据步骤2得到的四个3D控制点,求解世界坐标系下每个3D点P
wi
对应的hb坐标;步骤4、求解四个3D控制点在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C
cj
;步骤5、根据控制点C
cj
,将所有的3D点在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p
ci
恢复出来;步骤6、根据p
wi
和P
ci
,计算相机坐标系相对世界坐标系的旋转分量R和平移分量t,得到相机位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PnP的双目相机位姿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双目相机的3D点是通过上一帧图像F
k
‑1和当前帧图像F
k
的左相机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获得的,k为当前图像编号,且k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其中,当前帧图像F
k
中左相机中的n个点的相机坐标为p
ci
=[u
ci v
ci
]
T
,和上一帧对应的n个3D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为P
wi
=[X
wi Y
wi Z
wi
]
T
,i=1
…
n,其中n为上一帧图像F
k
‑1和当前帧图像F
k
的左相机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获得的3D点的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EPnP的双目相机位姿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世界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和测量误差,假设左右相机坐标系的x轴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3D点的深度d其中Δx表示视差,x
cl
、x
cr
分别为3D点在左相机和右相机成像平面上的投影位置的横坐标值,b为双目相机基线长度;当使用视差法计算3D点三维坐标,由像素化误差导致视差产生误差,则带有误差的深度为其中,为带有误差的视差,δΔx为视差误差,δd为深度误差;继而推得:其中,δx
cl
、δx
cr
分别为左右两相机的数字图像像素化误差;δΔx远小于Δx,则δd和δx同分布,δd的期望和Δx成反比;在实际情况中,3D点在左相机和右相机成像平面上的投影位置的纵坐标值y
cl
、y
cr
不同;因此,能够得到带有误差的3D点相机坐标系坐标
其中,P、分别为3D点相机坐标系在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真值和测量值,δP
c
为观测误差,p
cl
为左相机坐标中3D点P在左相机平面的投影坐标;因此,双目相机对3D点的观测误差δP
c
为:假设|δx
cl
|≤δ
x,max
,|δy
cl
|≤δ
y,max
,得到,得到,得到其中δ
x,max
和δ
y,max
是p
c
在x轴和y轴的最大误差,取δ
x,max
=0.5/f
x
,δ
y,max
=0.5/f
y
;δX
c
、δY
c
、δZ
c
是3D点对应的P
c
在x轴、y轴、z轴的误差;δX
c,max
、δY
c,max
、δZ
c,max
是3D点对应的P
c
在x轴、y轴、z轴的最大误差;定义权重向量K
δc
=[k
δc1 k
δc1 k
δc1
]
T
=[1/δX
c,max 1/δY
c,max 1/δZ
c,max
]
T
,K
δc
用来描述对应3D点相机坐标三个维度的可靠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EPnP的双目相机位姿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原理选择控制点的过程如下:步骤2.1、设置控制点C
w1
,第一个控制点C
w1
选择在n个3D点的重心位选择在n个3D点的重心位其中,K
δwi
≈R
w
K
δc
为P
wi
对应的权重向量,R
w
为世界坐标系下相机的位姿的旋转分量,X
w1
、Y
w1
、Z
w1
分别为加权和的X、Y、Z轴分量;
步骤2.2、将P
wi
点集进行中心化处理,得到A步骤2.3、计算其余控制点:计算A
T
A的3个特征点λ1、λ2、λ3,对应特征向量是v1、v2、v3,则其余的控制点为其中,C
wj
,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健,吕思聪,叶雅婷,李胜,惠玉卓,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