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耦膜、悬置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4687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耦膜、悬置总成及车辆,涉及汽车悬置技术领域。解耦膜包括解耦膜本体,解耦膜本体的上端面上间隔形成有接触凸起,下端面上形成有连续的环形密封凸起;通过在解耦膜本体的上端面上形成间隔的接触凸起,使液体从相邻两个接触凸起之间流过,避免产生振动和噪声,下端面上形成连续的环形密封凸起,形成密封,阻隔液体流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悬置总成,其内部包括所述的解耦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车辆,包括所述的悬置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悬置总成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气穴噪声和振动异响,从而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问题。从而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问题。从而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耦膜、悬置总成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置
,具体涉及一种解耦膜、悬置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悬置系统作为连接动力总成与车身的汽车零部件,起承载、隔振、限位等作用。其中,液压悬置,一般由外骨架、主簧、流道组件、液体、底膜等组成。但现有车辆的液压悬置,在遇到低频大振幅工况(如路面冲击、过减速带等)时,动力总成的惯性会给液压悬置一个较大的冲击,从而引起液压悬置产生气穴噪声。气穴噪声产生的具体过程为,车辆经过减速带或遇路面冲击时,动力总成上跳过程中,主簧急速往上拉伸,下液室的液体仅能通过惯性流道流入上液室,无法通过流道组件(流道上盖板、解耦膜、流道下盖板合称),而惯性流道的流程长、且平缓,使得下液室的液体无法快速流到上液室中,从而在上液室产生负压,使液体中溶解气泡,产生气穴,但随着液体逐渐流入上液室,使上液室压力增加,气穴受到压缩破裂,产生冲击,从而形成振动和噪音,大大降低了乘坐的舒适性。
[0003]CN 207683315 U公开了新型液压悬置解耦膜结构及液压悬置,该液压悬置解耦膜结构包括解耦仓,所述解耦仓内置解耦膜,所述解耦膜包括膜盘,沿所述膜盘外侧圆周设置有与所述解耦仓呈过盈卡接的外卡环,所述膜盘与所述解耦仓的惯性通道上盖板之间形成第一油膜腔,所述膜盘与所述解耦仓的惯性通道下盖板之间形成第二油膜腔。该液压悬置解耦膜结构及液压悬置,解耦膜内环体和解耦膜外环体均与惯性通道盖板过盈配合,解耦膜表面沿径向分布散射状筋结构,将解耦膜分成许多小区域,且每个小区域边界均固定,从而避免小区域变形时与惯性通道盖板接触,进而消除异响。很明显,在低频大振幅工况,液体不能通过该液压悬置解耦膜,从而使得上液室中产生负压,形成气穴,导致形成振动和噪声,降低了乘坐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耦膜、悬置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悬置总成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气穴噪声和振动异响,从而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解耦膜,包括解耦膜本体,解耦膜本体的上端面上间隔形成有接触凸起,下端面上形成有连续的环形密封凸起;
[0007]通过在解耦膜本体的上端面上形成间隔的接触凸起,使液体从相邻两个接触凸起之间流过,避免产生振动和噪声,下端面上形成连续的环形密封凸起,形成密封,阻隔液体流过。
[0008]优选的,所述解耦膜本体的上端面靠近边缘处间隔形成有所述的接触凸起,靠近中间处环向间隔形成有多个支撑凸起,支撑凸起的高度低于所述接触凸起;
[0009]所述解耦膜本体的下端面边缘连续形成有所述的环形密封凸起,靠近中间处形成有与上端面相对应的所述的支撑凸起。
[0010]优选的,所述接触凸起相比于解耦膜本体凸起的高度为2mm,相邻所述接触凸起之间的间隙为3mm;
[0011]所述环形密封凸起相比于解耦膜本体凸起的高度为1mm。
[0012]优选的,所述解耦膜本体由天然橡胶制成,其形状为圆柱体构造。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悬置总成,其内部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解耦膜。
[0014]优选的,还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主簧橡胶、上液室、流道上盖板、流道下盖板、下液室和底膜;
[0015]所述解耦膜本体位于所述流道上盖板和流道下盖板之间,解耦膜本体上的接触凸起用于与流道上盖板相接触,支撑凸起用于支撑流道上盖板,环形密封凸起用于与流道下盖板形成密封。
[0016]优选的,所述流道上盖板上形成有上通液孔,下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上通液孔相连通的上沟槽;
[0017]所述流道下盖板上形成有下通液孔,上表面上形成有下沟槽,下沟槽的一端与所述上沟槽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通液孔相连通。
[0018]优选的,所述流道上盖板靠近中间处环向形成有多个液体上通孔,所述流道下盖板靠近中间处形成有向上的圆形凸起,圆形凸起上环向形成有多个液体下通孔。
[0019]优选的,所述圆形凸起的直径小于所述解耦膜本体上形成的环形密封凸起的直径。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悬置总成。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解耦膜,通过将解耦膜本体的上下两端面进行凸起差异化设计,即在解耦膜本体的上端面上间隔形成接触凸起,当车辆在低频大振幅工况下,动力总成向上移动时,悬置下液室中的液体通过流道组件流入上液室,从而消除上液室中的气穴,避免了产生振动和噪声;在解耦膜本体的下端面上形成连续的环形密封凸起,形成密封,动力总成向下移动时,阻隔上液室的液体通过流道组件流入下液室,保证了流道组件的阻尼性能;
[002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置总成,通过在流道上盖板上形成上通液孔,下表面形成上沟槽,在流道下盖板上形成下通液孔,上表面形成下沟槽,共同组成惯性流道,在低频大幅度工况下,流体能同时在惯性流道中流动,又能通过解耦膜本体上的接触凸起之间的间隙流动,避免了上液室中产生负压和气穴,从而避免了产生振动和噪声;
[0024]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置总成,通过将流道下盖板上的圆形凸起的直径设成小于解耦膜本体上形成的环形密封凸起的直径,使得解耦膜与流道下盖板形成完全密封,使上液室的液体向下液室流通时,仅通过惯性通道流过,而不流经解耦膜,充分保证了悬置本身的阻尼性能,在汽车悬置
,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解耦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解耦膜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悬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流道上盖板、解耦膜和流道下盖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流道上盖板、解耦膜和流道下盖板装配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图4的爆炸图;
[0031]图7为流道上盖板、解耦膜和流道下盖板装配的半剖视图;
[0032]图8为流道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流道下盖板的半剖视图。
[0034]其中,1

解耦膜本体,101

接触凸起,102

环形密封凸起,103

支撑凸起;2

主簧橡胶,201

卡槽;3

上液室;4

流道上盖板,401

上通液孔,402

上沟槽,403

液体上通孔;5

流道下盖板,501

下通液孔,502

下沟槽,503

圆形凸起,504

液体下通孔;6

下液室;7

底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耦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解耦膜本体(1),解耦膜本体(1)的上端面上间隔形成有接触凸起(101),下端面上形成有连续的环形密封凸起(102);通过在解耦膜本体(1)的上端面上形成间隔的接触凸起(101),使液体从相邻两个接触凸起(101)之间流过,避免产生振动和噪声,下端面上形成连续的环形密封凸起(102),形成密封,阻隔液体流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本体(1)的上端面靠近边缘处间隔形成有所述的接触凸起(101),靠近中间处环向间隔形成有多个支撑凸起(103),支撑凸起(103)的高度低于所述接触凸起(101);所述解耦膜本体(1)的下端面边缘连续形成有所述的环形密封凸起(102),靠近中间处形成有与上端面相对应的所述的支撑凸起(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凸起(101)相比于解耦膜本体(1)凸起的高度为2mm,相邻所述接触凸起(101)之间的间隙为3mm;所述环形密封凸起(102)相比于解耦膜本体(1)凸起的高度为1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膜本体(1)由天然橡胶制成,其形状为圆柱体构造。5.一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内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任一所述的解耦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海唐治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