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421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以初始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速度模型;基于修正后的速度模型,计算层析静校正量;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资料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静校正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地震资料处理领域存在三种静校正方法:假设近地表是均匀介质的模型校正;假设近地表是水平层状介质的折射波静校正;认为近地表是任意介质的层析静校正。层析静校正方法基于射线追踪原理,不受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包括了初至波的所有类型,如:直达波、回折波、折射波等,适应地表剧烈起伏、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或纵向反转,层析反演得到的近地表模型精度较高,是目前解决复杂区基准面静校正的关键技术。
[0003]但是,在实际地震勘探中,由于采集观测系统和投资的影响,往往是最小炮检距较大,缺少足够的近炮检距,大炮初至的层析反演会丢失浅层精细的速度信息,降低静校正量的精度,直接影响地质构造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继开发出近地表调查资料和层析反演相结合的静校正技术,就是先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等低降速带调查数据得到低速层和降速层速度,再利用单炮初至进行层析反演,使低速层和降速层在每次迭代后,其速度值保持不变或者少变。层析反演结果中的低、降速层就来自小折射或微测井,弥补了只用大炮初至进行层析反演时丢失的精细浅层速度信息。
[000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虽然相继发展了近地表调查资料小折射、微测井的精细解释,以及地表高程、地质研究成果约束,空间高精度插值等方法,主要是为了建立准确的浅层速度模型,使得近地表约束的层析静校正反演得到的低速层和降速层与小折射、微测井等低测数据得到的速度结果一致。利用先验地质知识约束浅层速度模型,虽然能保证它的地质合理性,但是这些约束也仅仅是约束了近地表的层速度和厚度,且它们在后续的层析反演中随着反演的迭代而变化,即使强行保持这些先验浅层层速度和厚度不变,由于层析反演的波场路径和微测井的不一致,二者得到的静校正量差异也非常大,即,用近地表调查信息约束的层析反演静校正量和微测井的校正量在数值上差异很大。所有上述都表明,这样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不准确,应用到地震数据上,难免会造成一些人为的假构造,影响地震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的勘探开发造成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层析静校正量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
[0006]以初始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所述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是根据近地表调查资料获得的;
[0007]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层析静校正量;
[0008]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
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层析静校正量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
[0010]反演模块,用于以初始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所述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是根据近地表调查资料获得的;
[0011]计算模块,用于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层析静校正量;
[0012]参数调整模块,用于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
[0013]所述反演模块,还用于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层析静校正量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任意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层析静校正量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001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速度模型后,计算层析静校正量,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提出了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再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即通过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继续修正速度模型后,可以使得基于最后修正后的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也就是说,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一致,相对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层析反演静校正量和微测井的校正量在数值上差异很大的问题,可以提高层析反演静校正量的精度,有利于保证地震构造成像的准确性,有利于最大限度的降低勘探开发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
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初至波拾取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炮拾取的初至波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微测井建立的速度模型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演的走时时间和实际的初至时间的叠合示意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初至均方根误差在迭代中的收敛示意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反演迭代修正后的速度模型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的对比示意图;
[0026]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初始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所述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是根据近地表调查资料获得的;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层析静校正量;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炮初至波包括近炮检距信息和中远炮检距信息,其中,所述近炮检距的距离范围为观测系统设计的最小炮检距至150米,所述中远炮检距的距离范围为大于2000米。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包括:对用于层析静校正反演的最小炮检距以第一距离间隔减小。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包括:对用于层析静校正反演的最大炮检距以第二距离间隔增大。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替换速度,包括: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为正值时,以速度间隔减少替换速度,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为负值时,以速度间隔增大替换速度。6.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演模块,用于以初始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所述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是根据近地表调查资料获得的;计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军王君丁成震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