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上浆程度的织带上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406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09
本申请涉及一种提高上浆程度的织带上浆机,其包括上浆池,上浆池内部靠近上浆池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上浆池内部远离第一上料辊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压浆辊和第二压浆辊,上浆池远固定连接有喷液池,喷液池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辊,喷液池开设有通槽,喷液池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进液管,第一进液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喷头,第一进液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水泵,喷液池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管,第二进液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第二进液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喷头,喷液池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三压浆辊和第四压浆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通过喷液池对织带进行二次上浆,提高浆料渗透入织带的程度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上浆程度的织带上浆机


[0001]本技术涉及织带加工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上浆程度的织带上浆机。

技术介绍

[0002]上浆机是一种对纱线或织带进行上浆的装置,其能避免由于毛羽露在纱的表面,纤维之间抱合力不足而产生的起毛和断纱的问题。上浆机主要包括上浆池、烘干池,当织带通过上浆池后,随后通过压辊将多余浆料压出,进入到烘干池中进行烘干。
[0003]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上浆机在对纱线上浆时,不能够使织带内部均匀的吸收浆料,织带不充分吸收浆料,且表面毛绒和灰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织带通过上浆机后浆料能够充分被织带吸收,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上浆程度的织带上浆机。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高上浆程度的织带上浆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提高上浆程度的织带上浆机,包括上浆池,上浆池内部靠近上浆池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第一上料辊和第二上料辊均沿上浆池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上浆池内部靠近底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上浆池内部远离第一上料辊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压浆辊和第二压浆辊,第一压浆辊和第二压浆辊均沿上浆池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上浆池远离第一上料辊一侧固定连接有喷液池,喷液池顶部靠近上浆池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辊,第二导向辊沿上浆池的宽度方向设置,喷液池靠近上浆池一侧开设有通槽,通槽与上浆池和喷液池均连通,喷液池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进液管,第一进液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喷头,第一喷头竖直向上设置,第一喷头设置于喷液池内部,第一进液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水泵,喷液池远离第一进液管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管,第二进液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第二进液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喷头,第二喷头竖直向下设置,第一喷头与第二喷头对应设置,喷液池顶部对应远离第二导向辊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压浆辊和第四压浆辊,第三压浆辊和第四压浆辊之间的距离等于待加工织带的厚度,喷液池顶部对应第三压浆辊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喷液池顶部设置,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第三压浆辊一端。
[000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户使用时,启动第一抽水泵和第二抽水泵,第一抽水泵和第二抽水泵能够将喷液池中的浆料抽出,由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喷出,对从上浆池上浆完成的织带进行再次喷淋,使浆料在织带上渗透充分,防止渗透不均的现象产生,提高产品的质量。
[0008]优选的,第一导向辊包括转动连接于上浆池内部两侧的固定部,两个固定部由相互远离的一端向相互靠近的一端纵截面积逐渐缩小,两个固定部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载物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户使用时,第一导向辊能够使织带抵接于载物辊上,防止在传送过程中,织带发生位置偏移,最终影响上浆效果和后期收卷效果。
[0010]优选的,上浆池顶部靠近第一上料辊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弧面。
[00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户使用时,弧面能够使织带更容易进入上浆池,减小织带与上浆池的摩擦,使织带进入时更加不易被损坏,有效减少织带产生毛刺,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0012]优选的,上浆池内部对应第一压浆辊和第二压浆辊靠近第一导向辊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刷板,第一刷板水平设置,上浆池内部对应第一刷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刷板,第二刷板竖直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户使用时,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能够使织带在进入第一压浆辊和第二压浆辊之间前,对织带上带出的浆料进行初步刮除,使织带进入第一压浆辊和第二压浆辊内时能够充分压出浆料。
[0014]优选的,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刷毛。
[00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户使用时,刷毛能够使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在去除多余浆料的过程中不会对织带造成损伤。
[0016]优选的,喷液池远离上浆池一侧固定连接有烘干池,烘干池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导向辊,第三导向辊水平设置,第三导向辊沿上浆池的宽度方向设置,烘干池上固定连接有鼓风机,鼓风机固定连接有主出气管,主出气管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副出气管,烘干池顶部远离喷液池一端转动连接有第四导向辊,第四导向辊沿上浆池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
[00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户使用时,用户能够将织带绕过第三导向辊和第四导向辊,随后启动鼓风机,鼓风机使空气由副出气管吹出,最终使织带烘干。
[0018]优选的,每组副出气管均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每根第一支管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出气嘴,多个出气嘴沿第一支管的长度方向阵列设置,每根第二支管对应每个第一出气嘴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气嘴,每个第一出气嘴均与第二出气嘴相对设置,待加工织带能够穿过每个第一出气嘴和第二出气嘴之间位置处。
[00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户使用时,多个第一出气嘴和第二出气嘴能够使织带通过第一出气嘴和第二出气嘴之间时,出风更加均匀,使织带上的浆液更易干燥。
[0020]优选的,第二进液管靠近第二喷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阀门,第二喷头固定连接于阀门底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户使用时,能够通过阀门调节第二喷头的喷洒范围和喷液量,从而可以使用户根据不同织带的宽度进行调节喷洒量。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用户能够通过喷液池对织带进行二次上浆,提高浆料渗透入织带的程度,提升产品质量;
[0024]2.用户能够通过烘干池对织带进行快速烘干。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突出上料池中第一刷板和第二刷板的剖视图;
[0027]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突出喷液池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突出烘干池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29]图中,1、上浆池;11、弧面;12、第一上料辊;121、第二上料辊;122、第一伺服电机;13、第一导向辊;131、固定部;132、载物辊;14、第一压浆辊;141、第二压浆辊;142、第二伺服电机;15、第一刷板;151、第二刷板;152、刷毛;2、喷液池;21、通槽;22、第二导向辊;23、第一进液管;231、第一喷头;232、第一抽水泵;24、第二进液管;241、第二喷头;242、阀门;243、第二抽水泵;244、第三压浆辊;2441、第三伺服电机;245、第四压浆辊;3、烘干池;31、第三导向辊;32、鼓风机;33、主出气管;34、副出气管;341、第一支管;3411、第一出气嘴;342、第二支管;3421、第二出气嘴;35、第四导向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提高上浆程度的织带上浆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浆池1,上浆池1顶部开设有弧面11,上浆池1内部靠近弧面11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上料辊12和第二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上浆程度的织带上浆机,包括上浆池(1),上浆池(1)内部靠近上浆池(1)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上料辊(12)和第二上料辊(121),第一上料辊(12)和第二上料辊(121)均沿上浆池(1)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上浆池(1)内部靠近底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辊(13),上浆池(1)内部远离第一上料辊(12)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压浆辊(14)和第二压浆辊(141),第一压浆辊(14)和第二压浆辊(141)均沿上浆池(1)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均其特征在于:上浆池(1)远离第一上料辊(12)一侧固定连接有喷液池(2),喷液池(2)顶部靠近上浆池(1)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辊(22),第二导向辊(22)沿上浆池(1)的宽度方向设置,喷液池(2)靠近上浆池(1)一侧开设有通槽(21),通槽(21)与上浆池(1)和喷液池(2)均连通,喷液池(2)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进液管(23),第一进液管(2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喷头(231),第一喷头(231)竖直向上设置,第一喷头(231)设置于喷液池(2)内部,第一进液管(23)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水泵(232),喷液池(2)远离第一进液管(23)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管(24),第二进液管(2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水泵(243),第二进液管(2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喷头(241),第二喷头(241)竖直向下设置,第一喷头(231)与第二喷头(241)对应设置,喷液池(2)顶部对应远离第二导向辊(22)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压浆辊(244)和第四压浆辊(245),第三压浆辊(244)和第四压浆辊(245)之间的距离等于待加工织带的厚度,喷液池(2)顶部对应第三压浆辊(244)一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2441),第三伺服电机(2441)的输出轴穿过喷液池(2)顶部设置,第三伺服电机(244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第三压浆辊(244)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上浆程度的织带上浆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辊(13)包括转动连接于上浆池(1)内部两侧的固定部(131),两个固定部(131)由相互远离的一端向相互靠近的一端纵截面积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鹏穆玉森郭晓曦庄济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万全鹏彩织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