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防止AII泥沉降的储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403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2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联碱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防止AII泥沉降的储桶,包括AII储桶,所述AII储桶的底部侧面设有两个进液管口,两个进液管口在AII储桶的同一水平面,两个进液管口处分别连接第一进液管线和第二进液管线,所述第一进液管线和第二进液管线均沿着AII储桶外壁的切线方向进入AII储桶底部,且第一进液管线和第二进液管线间的夹角为60度,第一进液管线连通第一吸氨器,第二进液管线连通第二吸氨器,所述AII储桶在进液管口的上部位置设有AII泥出口,所述AII泥出口通过泵进口管线连接浊AII循环泵。管线连接浊AII循环泵。管线连接浊AII循环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动力防止AII泥沉降的储桶


[0001]本技术属于联碱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防止AII泥沉降的储桶。

技术介绍

[0002]MII会从原料盐中带一部分钙镁离子及各种杂质,钙镁离子经过吸氨后到浊AII桶,吸氨过程中钙镁离子会逐步沉降,沉降后在浊AII桶底部形成一个AII泥层(主要成分是原盐中以氯化钙、或氯化镁形式存在的钙镁离子,经过吸氨后钙镁离子与料液中以碳酸氢铵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镁沉淀,沉淀后不参与反应,只能通过产品带出)。AII泥中含有大量的不溶物,容易堵塞泵进口管道,造成泵不打量。影响系统运行。而且AII泥在储桶中沉降是不可逆的,一旦泥层形成,无法通过常规办法处理,只能停车清理。进一步影响生产。现有的技术中对这个问题处理的没有很好的办法,见效慢、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防止AII泥沉降的储桶,以解决AII泥沉降造成的堵塞泵进口造成投量波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无动力防止AII泥沉降的储桶,包括AII储桶,所述AII储桶的底部侧面设有两个进液管口,两个进液管口在AII储桶的同一水平面,两个进液管口处分别连接第一进液管线和第二进液管线,所述第一进液管线和第二进液管线均沿着AII储桶外壁的切线方向进入AII储桶底部,且第一进液管线和第二进液管线间的夹角为60度,第一进液管线连通第一吸氨器,第二进液管线连通第二吸氨器,所述AII储桶在进液管口的上部位置设有AII泥出口,所述AII泥出口通过泵进口管线连接浊AII循环泵。
[0006]进一步,所述AII储桶的顶部设有曝空氨出口,所述曝空氨出口通过管线外接氨回收系统。
[0007]进一步,所述AII储桶的顶部还设有安全水封。
[0008]进一步,所述吸氨器安装在吸氨器进液管口向上30米以上,流量为每小时750立方。
[0009]经过试验,储桶直径为10米,入桶流体速度在2.5m以上可达到旋流效果,根据伯努利方程计算,吸氨器高度应在30米以上。因此将吸氨器安装在重碱7楼,流量为每小时750立方。
[0010]经过技改后可有效改善储桶内AII泥堆积的状况,减少检修次数,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增加产量。精制盐杂质在1%左右,年增产纯碱200吨。
[0011]有益效果
[0012]AII储桶的底部侧面设有两个进液管口,两个进液管口在AII储桶的同一水平面,两个进液管口处连接的进液管线沿着AII储桶外壁的切线方向进入AII储桶底部,且两根进
液管线间的夹角为60度,保持料液进入储桶具有较高的初速度,且沿切线方向进入储桶底部,用进液管线内的高速料液推动储桶内料液转动,产生平面位移,从而避免沉降。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连接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AII储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6]术语解释:
[0017]MI:出碱液经过滤,将其中的重碱取出,液相部分称为母液一,用MI表示。
[0018]AI:溶解MI中的重碳酸盐和保证反应物浓度,MI需要吸氨,吸氨后的料液叫氨母液一,用AI表示。
[0019]MII:AI经冷析、盐析、分离后取出料液中所含的氯化铵后的溶液叫母液二,用MII表示。
[0020]AII:MII经吸氨后含有钙镁离子转化成碳酸盐方便分离,同时提高反应物浓度,用AII表示。
[0021]如图1

2所示,一种无动力防止AII泥沉降的储桶,包括AII储桶4,所述AII储桶4的底部侧面设有两个进液管口,两个进液管口在AII储桶4的同一水平面,两个进液管口处分别连接第一进液管线41和第二进液管线42,所述第一进液管线41和第二进液管线42均沿着AII储桶4外壁的切线方向进入AII储桶4底部,且第一进液管线41和第二进液管线42间的夹角为60度,第一进液管线41连通第一吸氨器1,第二进液管线42连通第二吸氨器2,所述AII储桶4在进液管口的上部位置设有AII泥出口,所述AII泥出口通过泵进口管线51连接浊AII循环泵5。因进液搅动造成曝空氨,所以在AII储桶4的顶部设有曝空氨出口6,所述曝空氨出口6通过管线外接氨回收系统。所述AII储桶4的顶部还设有安全水封3以实现安全泄压。所述吸氨器安装在吸氨器进液管口向上30米以上,流量为每小时750立方。
[0022]经过试验,AII储桶4的直径为10米,入桶流体速度在2.5m以上可达到旋流效果,根据伯努利方程计算,吸氨器高度应在30米以上,因此将吸氨器安装在重碱7楼,流量为每小时750立方。
[0023]经过技改后可有效改善储桶内AII泥堆积的状况,减少检修次数,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增加产量。精制盐杂质在1%左右,年增产纯碱200吨。
[0024]防沉方法包括对储桶内料液进行搅动,搅动过程中把悬浮状态下的泥带入碳化塔中随产品带出,防止在储桶中沉积。因此料液进入储桶要有较高的初速度,延切线方向进入储桶底部,进液管线为两根,两根管线夹角为60度,用进液管线内的高速料液推动储桶内料液转动,产生平面位移,从而避免沉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防止AII泥沉降的储桶,其特征在于,包括AII储桶,所述AII储桶的底部侧面设有两个进液管口,两个进液管口在AII储桶的同一水平面,两个进液管口处分别连接第一进液管线和第二进液管线,所述第一进液管线和第二进液管线均沿着AII储桶外壁的切线方向进入AII储桶底部,且第一进液管线和第二进液管线间的夹角为60度,第一进液管线连通第一吸氨器,第二进液管线连通第二吸氨器,所述AII储桶在进液管口的上部位置设有AII泥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世杰李观辉李丰阳邓占听莊俊峰王伟刘大伟李强付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骏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