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塔架驱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372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1:18
一种电力塔架驱鸟装置,涉及一种电力驱鸟器,塔架角铁连接器下部设有挂环(6),反光球内的弹簧(10)上端穿过反光球后与挂环活动连接,弹簧下端与铃铛(14)上端的铃铛挂环(13)活动连接,晃荡杆(17)上端与铃铛内壁上端活动连接,在晃荡杆下部设有铃锤(15)形成集颤动反光和响铃的多功能驱鸟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反光球与铃铛穿成串,由隐藏在反光球中的弹簧在微风环境下即可使反光球晃动形成阳光反射的光束以及铃铛的响声来驱赶鸟儿,使鸟儿无法在电力塔架上筑巢。架上筑巢。架上筑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塔架驱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驱鸟器,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塔架驱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110KV以及以上的电力塔架大多设置在丘陵、山区、田间、河流边等人迹罕至的地方,在缺少了人类打扰环境下的鸟类喜欢将巢穴搭建在电力塔架上,由于寻护的工作人员缺少,不可能每日巡检,进而导致一些电力塔架上出现鸟类筑巢现象;而鸟类在电力塔架上筑巢后,便会在进食后的排便落在绝缘子表面,而这些地区由于潮气较大,会使鸟粪稀释后更加难以清除,而粪便短接形成的空气绝缘组合间隙缩短而引发短路,这是造成跳闸、闪络等故障的发生主要原因,其中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导线中间的支撑连接角铁或横担引起的连接电弧,因此去除鸟害是电力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塔架驱鸟装置,通过将反光球与铃铛穿成串,由隐藏在反光球中的弹簧在微风环境下即可使反光球晃动形成阳光反射的光束以及铃铛的响声来驱赶鸟儿,使鸟儿无法在电力塔架上筑巢。
[0004]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力塔架驱鸟装置,包括塔架角铁连接器、反光球、弹簧、铃铛、晃荡杆和铃锤,塔架角铁连接器下部设有挂环,反光球内的弹簧上端穿过反光球后与挂环活动连接,弹簧下端与铃铛上端的铃铛挂环活动连接,晃荡杆上端与铃铛内壁上端活动连接,在晃荡杆下部设有铃锤形成集颤动反光和响铃的多功能驱鸟串。
[0005]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所述多功能驱鸟串可设置为多串串联,即第二串最上部反光球内的弹簧上端穿过反光球后与晃荡杆下端活动连接。
[0006]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所述塔架角铁连接器包括内卡角板、外卡角板、轴、锁紧螺丝、锁紧螺母和挂环,内卡角板的立板下端和外卡角板的立板下端铰接连接,在内卡角板外侧面与外卡角板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形成塔架角铁的卡接腔,在内卡角板和外卡角板的上部平板端部分别设有光孔,锁紧螺丝穿过内卡角板和外卡角板的光孔后由锁紧螺母锁定,挂环呈U形结构,U形结构的所述挂环两上端与内卡角板或外卡角板的立板下端固定连接。
[0007]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在内卡角板的立板下端中部设有单连接管,外卡角板的立板下端设有向内折弯的双连接管,内卡角板的单连接管处于外卡角板双连接管的中部间隔处,轴穿接单连接管和双连接管形成铰接连接,U形结构的挂环两上端分别与内卡角板单连接管的两侧固定连接。
[0008]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所述反光球为多面球结构,在多面球结构的反光球球体上部和下部的外缘面分别设有六个梯形面,在十二个梯形面上分别设置有反光体。
[0009]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在反光球的十二个梯形面上分别设置的反光体为玻璃
镜子或不锈钢光面。
[0010]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所述弹簧的上下端面为平面结构,在弹簧的上端面中部设有朝上的直杆,所述直杆上端设有上挂环,弹簧的下端面中部设有朝下的直杆,在直杆下端设有下挂环;反光球的上下面设置为平面,在反光球的下部面设置有盲孔,反光球盲孔上部面形成的顶板设置有长圆孔;弹簧隐藏在反光球的盲孔内,所述弹簧直杆穿过反光球的长圆孔后上端的上挂环与挂环连接;弹簧的下挂环与铃铛的铃铛挂环连接。
[0011]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铃铛上端面铃铛挂环的下部设有锥形孔,所述锥形孔上口设有扩径的倒锥形槽,在倒锥形槽中设置有支撑环,晃荡杆上端穿过铃铛的锥形孔和支撑环中部的穿孔后通过两分叉压在支撑环的上部面上。
[0012]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晃荡杆的靠近下部设有凸出环,铃锤中部的圆孔套在晃荡杆凸出环的上部,由凸出环防止铃锤的滑落,在晃荡杆的下端设有连接环。
[0013]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铃锤为四角形结构,四角形铃锤的四个角形成敲打铃铛的锤尖。
[0014]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利用外卡角板和内卡角板与电力塔架的角铁固定连接,由挂环与弹簧的上挂环形成活动连接,而隐藏在反光球内的弹簧可在山间的微风状态便会出现反光球的晃动形成阳光的反射光束;而弹簧的作用还可在夜间使铃铛发出响声使鸟类远离;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反光球、弹簧和铃铛穿成串形成白天和夜间的多功能的驱鸟方法,有效的克服了鸟类在电力塔架上筑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外卡角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多面球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多面球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多面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铃铛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铃铛的锥形孔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铃锤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铃锤俯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晃荡杆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晃荡杆的分叉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锁紧螺丝;2、光孔;3、外卡角板;4、内卡角板;5、锁紧螺母;6、挂环;7、多面球;8、反光体;9、上挂环;10、弹簧;11、下挂环;12、支撑环;13、铃铛挂环;14、铃铛;15、铃锤;16、分叉;17、晃荡杆;18、凸出环;19、连接环;20、轴;21、双连接管;22、间隔;23、单连接管;24、梯形面;25、顶板;26、长圆孔;27、盲孔;28、穿孔;29、倒锥形槽;30、锥形孔;31、锤尖;32、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并不是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仅作为支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结合附图1~13中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包括塔架角铁连接器、反光球、弹簧10、铃铛14、晃荡杆17和铃锤15,塔架角铁连接器下部设有挂环6,反光球内的弹簧10上端穿过反光球后与挂环6活动连接,弹簧10下端与铃铛14上端的铃铛挂环13活动连接,晃荡杆17上端与铃铛14内壁上端活动连接,在晃荡杆17下部设有铃锤15形成集颤动反光和响铃的多功能驱鸟串;所述多功能驱鸟串可设置为多串串联,即第二串最上部反光球内的弹簧10上端穿过反光球后与晃荡杆17下端活动连接。
[0017]结合附图1、2和3,所述塔架角铁连接器包括内卡角板4、外卡角板3、轴20、锁紧螺丝1、锁紧螺母5和挂环6,在内卡角板4的立板下端中部设有单连接管23,外卡角板3的立板下端设有向内折弯的双连接管21,内卡角板4的单连接管23处于外卡角板3双连接管21的中部间隔22处,轴20穿接单连接管23和双连接管21形成铰接连接;在内卡角板4外侧面与外卡角板3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形成塔架角铁的卡接腔,在内卡角板4和外卡角板3的上部平板端部分别设有光孔2,锁紧螺丝1穿过内卡角板4和外卡角板3的光孔2后由锁紧螺母5锁定,挂环6呈U形结构,U形结构的所述挂环6两上端与内卡角板4或外卡角板3的立板下端固定连接。
[0018]结合附图1、2、4、5和6,所述反光球为多面球7结构,在多面球7结构的反光球球体上部和下部的外缘面分别设有六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塔架驱鸟装置,包括塔架角铁连接器、反光球、弹簧(10)、铃铛(14)、晃荡杆(17)和铃锤(15),其特征是:塔架角铁连接器下部设有挂环(6),反光球内的弹簧(10)上端穿过反光球后与挂环(6)活动连接,弹簧(10)下端与铃铛(14)上端的铃铛挂环(13)活动连接,晃荡杆(17)上端与铃铛(14)内壁上端活动连接,在晃荡杆(17)下部设有铃锤(15)形成集颤动反光和响铃的多功能驱鸟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功能驱鸟串可设置为多串串联,即第二串最上部反光球内的弹簧(10)上端穿过反光球后与晃荡杆(17)下端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塔架角铁连接器包括内卡角板(4)、外卡角板(3)、轴(20)、锁紧螺丝(1)、锁紧螺母(5)和挂环(6),内卡角板(4)的立板下端和外卡角板(3)的立板下端铰接连接,在内卡角板(4)外侧面与外卡角板(3)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隔形成塔架角铁的卡接腔,在内卡角板(4)和外卡角板(3)的上部平板端部分别设有光孔(2),锁紧螺丝(1)穿过内卡角板(4)和外卡角板(3)的光孔(2)后由锁紧螺母(5)锁定,挂环(6)呈U形结构,U形结构的所述挂环(6)两上端与内卡角板(4)或外卡角板(3)的立板下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其特征是:在内卡角板(4)的立板下端中部设有单连接管(23),外卡角板(3)的立板下端设有向内折弯的双连接管(21),内卡角板(4)的单连接管(23)处于外卡角板(3)双连接管(21)的中部间隔(22)处,轴(20)穿接单连接管(23)和双连接管(21)形成铰接连接,U形结构的挂环(6)两上端分别与内卡角板(4)单连接管(23)的两侧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塔架驱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反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张幸幸谢祚杰贾明辉魏朝辉许岩歌杨鹏孟现通李静雅刘少敬孙旭良孙祖琪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