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设备及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343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设备及水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填料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填料单元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填料单元包括:填料壳体,沿水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填料壳体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三填料层,其中,所述第一填料层中形成缺氧环境,第二填料层中形成微好氧环境,第三填料层中形成富氧环境;可以将缺氧环境、微好氧环境以及富氧环境集成至一个填料单元内部,进而有效地降低整个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同时,在缺氧环境中,可以实现脱氮作用,从而实现对污水中的氮元素进行去除。在富氧环境下,可以依据聚磷菌的代谢习惯,在好氧条件下不断的吸收磷,从而实现对污水进行脱磷操作。实现对污水进行脱磷操作。实现对污水进行脱磷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处理设备及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及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目前污水中主要还有氮、磷、悬浮物(SS)等物质,这些物质一旦随污水排放到环境中,将对人体健康以及周边环境造成较大的隐患。
[0003]现有技术中的水处理设备,为了实现对污染物的去除操作,通常会设置混凝区、沉淀区等不同单元,同时为了实现对不同污染物的取出操作,在水处理设备中会设置多组彼此串联的模块。这些模块通常采用铺设的方式进行布置,导致整个水处理设备所占用的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水处理设备中不同处理模块平躺铺设、占用面积较大的缺陷。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进水总管,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第一隔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进水区,所述进水总管与所述进水区相连通;填料单元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至少一个填料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填料单元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填料单元包括:填料壳体,沿水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填料壳体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三填料层,其中,所述第一填料层中形成缺氧环境,第二填料层中形成微好氧环境,第三填料层中形成富氧环境;填料单元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填料壳体上。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方,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填料单元处理区,若干所述填料单元设置在所述填料单元处理区中;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出水区,所述填料单元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区相连通,所述出水区设置有排放管。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还包括:外循环管,一端连接所述出水区,所述外循环管上设置有外循环管阀门,所述外循环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进水区;水质监测仪表,设置在所述出水区中,并与所述外循环管阀门通讯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还包括:若干内循环出水支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填料壳体上并位于填料单元出水管的一侧;内循环进水总管,所述内循环出水支管的汇集至所述内循环进水总管上;若干内循环进水支管,与所述内循环进水总管相连通,所述内循环进水支管分别连通所述填料壳体。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所述第二填料层与第三填料层的截面处连通有氧气源。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所述填料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开孔填料隔板,设置在所
述第一填料层和所述第二填料层之间;第二开孔填料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填料层和所述第三填料层之间;管道安装区,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孔填料隔板靠近所述第二填料层的一侧,所述管道安装区与所述氧气源相连通。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还包括:复净化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复净化单元包括:复净化单元壳体,内部设置有第四填料层;复净化单元出水管,一端与通过复净化单元壳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区相连通;所述水处理设备还包括:不达标排放管,与所述水质监测仪表通讯连接,所述不达标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区相连通,另一端与伸入至所述复净化单元壳体内部。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所述不达标排放管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复净化单元壳体的内壁上。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所述复净化单元壳体上设置有排泥管。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所述不达标排放管包括:第一排放管,一端伸入所述复净化单元壳体内部;第二排放管,与所述第一排放管并联,所述第二排放管与所述进水总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放管上设置有进水支管阀门。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排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填料层中,所述排气口的朝向与水流流动方向相反;空压机,与所述排气口相连。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所述填料单元进水管上设置有填料单元进水管阀门,所述内循环进水支管上设置有内循环进水支管阀门;所述填料壳体上与所述第一填料层相对应的部位连通有冲洗排放水管,所述冲洗排放水管上设置有冲洗排放水管阀门。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所述冲洗排放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放管相连。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按照重量份计,所述第一填料层包括:聚丙烯PP 55

75份;碳酸钙粉10

18份;玄武岩纤维10

20份;偶联剂2

3份;增韧剂POE 1

3份;所述第二填料层包括:聚丁二酸丁二醇酯30

50份、聚β羟基丁酸戊酸酯1

5份、秸秆粉30

50份、偶联剂2

3份、增塑剂环氧大豆油0.5

1份;所述第三填料层包括:聚丙烯PP 30

50份、聚β羟基丁酸戊酸酯1

5份、秸秆粉30

50份、偶联剂2

3份、发泡剂2

4.5份、助发泡剂0.5

1份。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所述第四填料层包括:聚丙烯PP 20

30份;高密度聚乙烯HDPE 20

30份;碳酸钙800目10

15份;POE 10份;方解石粉15份;硅烷偶联剂2

3份。
[0020]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所述进水总管设置在所述污水源的下游;接水设备,设置在所述填料单元出水管的下游。
[002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进水总管,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第一隔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进水区,所述进水总管与所述进水区相连通;填料单元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至少一个填料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填料单元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填料单元包括:填料壳体,沿水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填料壳体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三填料层,其中,所述第一填料层中形成缺氧环境,第二填料层中形成微好氧环境,第三填料层中形成富氧环境;填料单元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填料壳体上。
[002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首先可以将缺氧环境、微好氧环境以及富氧环境集成至一个填料单元内部,进而有效地降低整个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同时,在缺氧环境中,
可以实现脱氮作用,从而实现对污水中的氮元素进行去除。在富氧环境下,可以依据聚磷菌的代谢习惯,在好氧条件下不断的吸收磷,从而实现对污水进行脱磷操作。
[0024]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设备,按照重量份计,所述第一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进水总管,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第一隔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进水区,所述进水总管与所述进水区相连通;填料单元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至少一个填料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填料单元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填料单元包括:填料壳体,沿水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填料壳体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和第三填料层,其中,所述第一填料层中形成缺氧环境,第二填料层中形成微好氧环境,第三填料层中形成富氧环境;填料单元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填料壳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方,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形成填料单元处理区,若干所述填料单元设置在所述填料单元处理区中;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出水区,所述填料单元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区相连通,所述出水区设置有排放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循环管,一端连接所述出水区,所述外循环管上设置有外循环管阀门,所述外循环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进水区;水质监测仪表,设置在所述出水区中,并与所述外循环管阀门通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内循环出水支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填料壳体上并位于填料单元出水管的一侧;内循环进水总管,所述内循环出水支管的汇集至所述内循环进水总管上;若干内循环进水支管,与所述内循环进水总管相连通,所述内循环进水支管分别连通所述填料壳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料层与第三填料层的截面处连通有氧气源;所述第三填料层包括:聚丙烯PP30

50份、聚β羟基丁酸戊酸酯1

5份、秸秆粉30

50份、偶联剂2

3份、发泡剂2

4.5份、助发泡剂0.5

1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开孔填料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填料层和所述第二填料层之间;第二开孔填料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填料层和所述第三填料层之间;管道安装区,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孔填料隔板靠近所述第二填料层的一侧,所述管道安装区与所述氧气源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所述的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净化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复净化单元包括:复净化单元壳体,内部设置有第四填料层;复净化单元出水管,一端与通过复净化单元壳体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慧锋阮贇杰俞言文刘芳王毅超马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沃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