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栅极结构的碳纳米管气体场电离推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3430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双栅极结构的碳纳米管气体场电离推力器,属于空间推进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由气体扩散室、电离室、二次加速室三部分组成。气体扩散室包括通气底座、第一隔离层、发射极底座、碳纳米管发射极、发射极冷压接线端子。气体通过通气底座进入气体扩散室完成扩散;气体工质通过碳纳米管发射极上的通气孔进入电离室,通过给发射极冷压接线端子和提取栅极冷压接线端子加电,在电离室实现气体电离和一次加速。电离后的气体离子通过提取栅极的气孔进入二次加速室,通过给提取栅极冷压接线端子和加速栅极冷压接线端子加电,二次加速后的离子通过加速栅极的气孔喷出,通过改变二次加速室提取栅极和加速栅极电势差的方式来满足粒子速度的控制。足粒子速度的控制。足粒子速度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栅极结构的碳纳米管气体场电离推力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栅极结构的碳纳米管气体场电离推力器,属于空间推进


技术介绍

[0002]基于碳纳米管场电离的微推力器是一种新概念的微电推力器,主要是应用于空间微纳卫星精细姿轨控制和位置保持。该推力器利用发射极上碳纳米管的高长径比和阵列结构产生高场强实现气体工质的电离,并在电场作用下加速喷出产生推力。
[0003]如专利技术专利CN113027717A中提到的一种基于碳纳米管微孔阵列电极的微推力器,使用了冷压接线端子和接线端进行电气连接,导电环接线端尺寸过长,结构不稳定,并且这种连接方式对推力器的结构均衡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0004]现有的技术方案结构布局均使用了单栅极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同时实现工质的电离和加速,但只能通过栅极与发射极的电势差来改变引出离子的速度,可调控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栅极结构的碳纳米管气体场电离推力器结构,实现对气体工质进行电离、加速和引出,形成推力,能够通过改变加速室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栅极结构的碳纳米管气体场电离推力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气体扩散室、电离室、二次加速室三部分组成;气体扩散室主要由通气底座(1)、第一隔离层(2)、发射极底座(3)、碳纳米管发射极(4)、发射极冷压接线端子组成;电离室主要由碳纳米管发射极(4)、间距调节片(5)、提取栅极(6)、提取栅极固定板(7)、提取栅极冷压接线端子组成;二次加速室主要由提取栅极(6)、提取栅极固定板(7)、第二隔离层(8)、加速栅极(9)、加速栅极固定板(10)、加速栅极冷压接线端子组成;所述碳纳米管发射极(4)为气体扩散室和电离室共用;所述提取栅极(6)、提取栅极固定板(7)为电离室和二次加速室共用;发射极底座(3)由金属材料制成,与发射极接触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发射极的定位凹槽;第一隔离层(2)由用于阻隔通气底座(1)和发射极底座(3)导通的绝缘材料制成;碳纳米管发射极(4)用于产生气体电离,基底设有通气孔;间距调节片(5)由绝缘材料制成,为碳纳米管发射极(4)与提取栅极(6)之间提供间距;提取栅极固定板(7)由金属材料制成,与提取栅极(6)接触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提取栅极(6)的定位凹槽;第二隔离层(8)由绝缘材料制成,用于阻隔提取栅极固定板(7)和加速栅极固定板(10)导通;加速栅极固定板(10)由金属材料制成,与加速栅极(9)接触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加速栅极(9)的定位凹槽;依次安装通气底座(1)、第一隔离层(2)、发射极底座(3),将螺栓置于限位孔中,将碳纳米管发射极(4)置于发射极底座(3)上的定位凹槽中;通过螺母将发射极冷压接线端子固定在推力器内部的螺栓上,无需使用单独的接线柱,能够进一步保证推力器的结构平衡性;发射极冷压接线端子与发射极底座(3)相连,为发射极提供电压;所述通气底座(1)、第一隔离层(2)、发射极底座(3)组成气体扩散室;将提取栅极(6)置于提取栅极固定板(7)中的定位凹槽中,依次安装间距调节片(5)和提取栅极固定板(7);通过螺母将提取栅极冷压接线端子固定在提取栅极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冰武志文黄天坤孙伟虎添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