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辉龙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穿戴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336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手表,其结构包括一号表带(1)、一号装卸装置(2)、智能表盘(3)、二号装卸装置(4)、二号表带(5),智能表盘(3)的一端固定有一号装卸装置(2),另一端连接有二号装卸装置(4),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斜槽面能对生耳两端施压,使生耳能逐渐变短,直至生耳穿过耳孔复位,无须使用工具对生耳施压来安装,通过两个齿轮的相互啮合,以此同时对两条无弹绳进行收卷和释放,通过以定片为静,以动片为动,而东片内设有通道,从而无弹绳能对动片施压,使得顶杆能对生耳施力,使得生耳能变短,从而便于表带的快速拆卸,无须使用工具即可对表带拆卸,表带的装卸既安全又便捷。表带的装卸既安全又便捷。表带的装卸既安全又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穿戴手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穿戴
,特别的,是一种智能穿戴手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电子产品也开始增加移动方面的功能,比如过去只能用来看时间的手表,现今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显示来电信息、Twitter和新闻feeds、天气信息等内容,现有的智能穿戴手表通常是利用皮革、橡胶、尼龙布、不锈钢等材料,制成表带,将“表头”束在手腕上,大部分表带是通过生耳固定在表盘上的。
[0003]现有对表带的安装时将将生耳插入表带孔内,用耳批顶住生耳压下,将生耳推入手表的耳孔内进行固定,在轻轻拉扯表带以确保卡位准确,而皮质的表带在佩戴一段时间,由于皮质表带受到摩擦会受损,故需要更换新表带,而生耳已经插入耳孔内,需要专业的人员采用专业的技术才能正确将生耳脱离耳孔,导致普通人员难以自行更换表带,对表带的装卸都需要耳批的工具,耳批较为尖锐,若使用不当会剐蹭到表盘表带,从而造成表盘表带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穿戴手表,以解决现有对表带的安装时将将生耳插入表带孔内,用耳批顶住生耳压下,将生耳推入手表的耳孔内进行固定,在轻轻拉扯表带以确保卡位准确,而皮质的表带在佩戴一段时间,由于皮质表带受到摩擦会受损,故需要更换新表带,而生耳已经插入耳孔内,需要专业的人员采用专业的技术才能正确将生耳脱离耳孔,导致普通人员难以自行更换表带,对表带的装卸都需要耳批的工具,耳批较为尖锐,若使用不当会剐蹭到表盘表带,从而造成表盘表带的磨损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穿戴手表,其结构包括一号表带、一号装卸装置、智能表盘、二号装卸装置、二号表带,所述智能表盘的一端固定有一号装卸装置,另一端连接有二号装卸装置,所述一号装卸装置安装有一号表带,所述二号装卸装置安装有二号表带,所述二号表带与一号表带相配合。
[0006]作为优化,所述二号装卸装置包括有基座、隐藏式转轴、顶出机构,所述基座的内部设有两组相互配合的顶出机构,其中一组所述顶出机构与隐藏式转轴连接,所述隐藏式转轴与基座配合,所述基座与智能表盘的外壁固定连接。
[0007]作为优化,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有无弹绳、定片、顶杆、动片、弹簧、一号导向柱、二号导向柱、齿轮、凸环,所述动片一端与顶杆固定连接,所述顶杆贯穿于弹簧、定片,所述弹簧与定片相连接,所述弹簧位于动片与定片之间,所述无弹绳的一端依次穿过动片、一号导向柱、二号导向柱与凸环连接,另一端与基座连接,所述凸环与齿轮同心且固定连接。
[0008]作为优化,所述基座包括有基体、安装槽、斜槽、耳孔、线槽、齿轮槽,所述基体的两端内壁均设有斜槽、耳孔,所述耳孔与安装槽相通,所述安装槽设有2个且与线槽相通,所述
线槽还与齿轮槽相通,所述齿轮槽、线槽、安装槽安装在基体上。
[0009]作为优化,所述定片位于安装槽且与基体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导向柱、二号导向柱位于线槽且与基体连接,所述齿轮位于齿轮槽且两者采用间隙配合。
[0010]作为优化,所述隐藏式转轴包括有转钮、限位盘、连接轴、方块、限位块、轴框、方槽,所述转钮通过连接轴与限位盘连接,所述转钮两端均固定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方块相对应,所述方块固定在限位盘上,所述限位盘内置于轴框,所述轴框内顶面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可与方块相卡合,所述轴框贯穿于凸环且两者相连接,所述连接轴贯穿于轴框且两者采用间隙配合。
[0011]作为优化,所述限位盘两端还开设有限位槽,该限位槽与轴框内的导向条滑动配合,以此能对限位盘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方块能与方槽卡合。
[0012]作为优化,所述限位块、限位盘与基体的外表面开口相吻合,能对限位盘起限位作用,以此能防止齿轮转动。
[0013]作为优化,所述动片内设有通道,所述无弹绳穿过通道与动片内壁相接触,便于无弹绳受拉力而对动片进行施力,使得动片得以平移。
[0014]作为优化,所述一号导向柱、二号导向柱均内设有弧道,所述无弹绳穿过弧道与凸环连接。
[0015]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穿戴手表,当需要拆卸表带时,通过将转钮拔出,使得限位盘在凹槽与导向条的限位导向下向轴框外伸,直至方块卡进方槽内,方槽与方块的结合设置,使得转动转钮,通过限位盘、连接轴带动轴框旋转,从而轴框带动齿轮、凸环转动,以此将无弹绳进行收卷,由于无弹绳的一端是固定在基体内壁,故凸环对无弹绳收卷会通过通道对动片产生拉力,以此动片对弹簧施压,使得弹簧压缩,而动片带动顶杆向耳孔方向位移,以此使顶杆对表带的生耳施压,使得生耳内缩,从而使得表带的生耳的脱离耳孔,进而是表带脱离基座,由于一号装卸装置与二号装卸装置的两个齿轮是相互啮合的,故能同时使表带两端生耳内缩,更利于表带的快速脱离更换。
[0016]有益效果
[0017]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的基体设有2个斜槽,2个斜槽的最大间距略大于生耳的长度,2个斜槽的最小间距为生耳两端内缩后长度,且斜槽具有倾斜面,生耳置于两个斜槽间,顺着斜槽面推入过程中,斜槽面能对生耳两端施压,使得生耳能逐渐变短,直至生耳穿过耳孔复位,从而在安装表带时,人无须使用工具对生耳施压来使生耳变短进入耳孔内,斜槽的设置更便于安装;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隐藏式转轴与顶出机构的结合设置,通过两个齿轮的相互啮合,以此同时对两条无弹绳进行收卷和释放,通过以定片为静,以动片为动,而东片内设有通道,从而无弹绳能对动片施压,使得顶杆能对生耳施力,使得生耳能变短,从而便于表带的快速拆卸,无须使用工具即可对表带拆卸,表带的装卸既安全又便捷。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穿戴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二号装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二号装卸装置与二号表带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二号装卸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隐藏式转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轴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一号表带

1、一号装卸装置

2、智能表盘

3、二号装卸装置

4、二号表带

5、基座

41、隐藏式转轴

42、顶出机构

43、无弹绳

431、定片

432、顶杆

433、动片

434、弹簧

435、一号导向柱

436、二号导向柱

437、齿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穿戴手表,其结构包括一号表带(1)、一号装卸装置(2)、智能表盘(3)、二号装卸装置(4)、二号表带(5),所述智能表盘(3)一端通过一号装卸装置(2)与一号表带(1)连接,另一端通过二号装卸装置(4)与二号表带(5)连接,所述二号表带(5)与一号表带(1)相配合,所述二号装卸装置(4)包括有基座(41)、隐藏式转轴(42)、顶出机构(43),所述基座(41)的内部设有两组相互配合的顶出机构(43),其中一组所述顶出机构(43)与隐藏式转轴(42)连接,所述隐藏式转轴(42)与基座(41)配合,所述基座(41)与智能表盘(3)的外壁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43)包括有无弹绳(431)、定片(432)、顶杆(433)、动片(434)、弹簧(435)、一号导向柱(436)、二号导向柱(437)、齿轮(438)、凸环(439),所述动片(434)一端与顶杆(433)固定连接,所述顶杆(433)贯穿于弹簧(435)、定片(432),所述弹簧(435)与定片(432)相连,所述无弹绳(431)一端依次穿过动片(434)、一号导向柱(436)、二号导向柱(437)与凸环(439)连接,另一端与基座(41)连接,所述凸环(439)与齿轮(43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1)包括有基体(410)、安装槽(411)、斜槽(412)、耳孔(413)、线槽(414)、齿轮槽(415),所述基体(410)的两端内壁均设有斜槽(412)、耳孔(413),所述耳孔(413)与安装槽(411)相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辉龙
申请(专利权)人:吴辉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