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龄柑橘套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335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56
一种幼龄柑橘套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包括种植园选择及马铃薯种植及利用其藤蔓进行沤肥并对柑橘施以春季促稍肥的具体步骤,此套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果园的复种指数,增强土地利用效率,减少果园杂草丛生,改善土壤状况,促进果树植株生长,又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柑橘和马铃薯产业大力发展。马铃薯收获季在春季2~4月,此时将坏薯及马铃薯藤蔓收集用于沤肥,沤熟的有机肥作为柑橘的春季催芽肥,降低肥料的施用次数以及无机肥的施用量,减少了柑橘追肥次数,减少肥料投入成本,资源化利用率高,具备“变废为宝”的优势,促进柑橘发芽率,提高柑橘产量,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到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幼龄柑橘套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
,具体属于一种幼龄柑橘套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来,广西柑橘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全区种植面积达600万亩左右,且新增果园面积数量较大。幼龄果树种植行株距较宽,树苗遮荫面积小,地面裸露面积较大,阳光充足。柑橘属于多年生经济作物,且柑橘盛果期在5年后,从栽种到投产的时间周期较长,期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果农经济负担重,冬种马铃薯生育期较短(90~100天),植株矮小,耐阴性强,产量和经济效益高,开展幼龄柑橘套种冬马铃薯,实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种植模式,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在套种的过程中,确保不会对柑橘的生长产生影响,也不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需要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作为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幼龄柑橘套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幼龄柑橘种植期间经济效益不高,影响果农种植积极性的技术问题;并解决幼龄柑橘园内,人工投入不易过大,果园杂草丛生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幼龄柑橘套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种植园选择:选择园龄在5年以内,两行柑橘树冠相距1.5米以上、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值 5~7的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或壤土、3 年以上未种植茄科作物的种植园;种植园为平地或坡度为15
°
以下的缓坡地;马铃薯种植及利用其藤蔓进行沤肥并对柑橘施以春季促稍肥的步骤:(1)品种选择:选择适宜食用或加工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生育期在85天~100天的中早熟马铃薯品种;(2)种植模式: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即秋播于每年9月下旬10上旬,冬播于10下中下旬至11月中上旬播种;(3)种薯处理:提前30天~40天,将种薯堆放在通风遮光,温度在20℃条件下催芽,薯块堆放不超过5层,堆放至80%的种薯顶芽有豆粒大小时,进行光照晒种;60克以下的整薯作种;60克以上的种薯应切成30克以上的种薯楔块,每个种薯楔块有2~3个芽眼;切块后的薯块用拌种剂均匀拌种,保证种薯楔块的每个切面均粘附药粉,所述拌种剂由草木灰或者滑石粉、甲基托布津、农用链霉素、多菌灵混合而成,1~5天晒干后即可播种;(4)整地:利用小型农用机械犁地20cm~30cm、耙平耙细,达到地平、土细;播种时再用开行机按行宽40cm,深20cm~25cm规格开行,沟宽40cm,每 667m2马铃薯施用发酵腐熟无害化的有机肥2000kg以上或畜禽粪1000kg~1500kg,有机复合肥50kg~100 kg,其中氮肥和钾肥总用量的70%做基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
(5)播种: 马铃薯种植行距柑橘80~120cm,每667m2播种密度为2000~2500株,每667m2种薯用量为75kg~100kg,行中间基肥的两侧将种薯按照双行“品”字形摆放,种薯注意不要接近肥料,播种深度10cm~15cm,株距20cm~25cm,行距40cm,种好后给种薯盖上细土3cm~5cm,整平畦面;(6)覆盖黑地膜:播种施肥后,于土壤比较湿润时的利用1m宽,0.008cm厚度的全新黑地膜,人工或者覆膜机将黑地膜覆盖在畦面,膜下铺设滴灌带,膜边及四周围用少量土压住,再用覆土机在黑膜上覆盖3cm~5cm细碎土壤,以免风吹掀翻黑地膜,及利于幼苗破膜出土;膜上盖土以后,趁土壤湿润,用芽前除草剂进行周围环境的杂草防除;(7)沤肥与埋肥:沤肥,马铃薯收获后,其叶切碎后、茎晒干后点燃成灰、与人粪尿畜禽粪尿充分的进行混合搅拌后在种植园内发酵形成发酵腐熟无害化的有机肥,埋入柑橘树冠一圈、配以速效氮肥作为柑橘春季催芽肥;(8)虫害防治:采用预防为主,综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绿色方控制措施,辅助使用化学防治;(9)收获与分包:当地上部枯黄、块茎充分成熟时,选择晴天进行收获;在收获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捡拾、装袋宜轻拿轻放;防止块茎被曝晒、雨淋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将收获后的马铃薯适当晾晒,或者风干表面水分,去掉腐烂、破损、病薯、青头和带虫口的薯块,然后按照大小进行分级,采用网袋或者纸箱包装上市。
[000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希森3号或丽薯6号。
[0006]进一步地,步骤(3)中草木灰或滑石粉:甲基托布津:75%农用链霉素:多菌灵的重量比为=500:5:5:1。
[0007]进一步地,步骤(5)播种之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再次拌种,按药:水:种子=1:50:500的比例匀和搅拌,闷堆2~3h后,再摊开阴干后播种。
[0008]进一步地,步骤(7)中沤肥的具体步骤为:将马铃薯叶及腐烂、破损、病薯、青头和带虫口的薯块粉碎,与人粪尿、畜禽粪尿按照:10:2:6~9进行充分搅拌混合,马铃薯藤蔓收集曝晒2~7d至发酵池分层燃烧,并将前述混合物层铺在每层燃烧层,使混合物充分加热形成发酵池,发酵8~10天后,将剩余马铃薯藤蔓及杂草打碎层铺在发酵层上,之后发酵3~8次,每次发酵7d~15d,形成完全发酵腐熟无害化的有机肥,每株柑橘取用2000g,埋入柑橘树冠一圈、配以速效氮肥作为柑橘春季催芽肥。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田间管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追肥:生长期间利用膜下微喷方式,追肥4次,分别为:(1)苗期追施尿素5公斤+复合肥5公斤/亩;(2)生长中期追施尿素5公斤+钾肥5公斤+800g硼锌铁钙肥/亩;(3)生长中期追施复合肥2.5公斤+钾肥5公斤+800g硼锌铁钙肥/亩;(4)生长中后期追施钾肥5公斤+800g硼锌铁钙肥/亩;并根据田间生长情况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2次,增强马铃薯植株抗性;查苗补苗:在半数幼苗出土后就开始田间巡查,及时查苗补苗,对不能顶破地膜的幼苗,进行人工辅助破膜,将地膜破口,让幼苗能够及时生长露出地面;水分管理:马铃薯幼苗期,保持田间相对含水量60%~65%);马铃薯开花期即是块茎形成和膨大期,保持田间相对含水量70%~80%;马铃薯生长后期,田间土壤相对含水量保
持在50%~65%之间,利于马铃薯后期成熟与收获。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幼龄果园间套种马铃薯,不仅可以提高果园的复种指数,增强土地利用效率,减少果园杂草丛生,改善土壤状况,促进果树植株生长,又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柑橘和马铃薯产业大力发展。
[0011]马铃薯收获季在春季2~4月,此时将坏薯及马铃薯藤蔓收集用于沤肥,沤熟的有机肥作为柑橘的春季催芽肥,降低肥料的施用次数以及无机肥的施用量,减少了柑橘追肥次数,减少肥料投入成本,资源化利用率高,具备“变废为宝”的优势,促进柑橘发芽率,提高柑橘产量,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幼龄柑橘套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种植园选择:选择园龄在5年以内,两行柑橘树冠相距1.5米以上、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值 5~7的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或壤土、3 年以上未种植茄科作物的种植园;种植园为平地或坡度为15
°
以下的缓坡地;马铃薯种植及利用其藤蔓进行沤肥并对柑橘施以春季促稍肥的步骤:(1)品种选择:选择适宜食用或加工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生育期在85天~100天的中早熟马铃薯品种;(2)种植模式:柑橘果园套种马铃薯,即秋播于每年9月下旬10上旬,冬播于10下中下旬至11月中上旬播种;(3)种薯处理:提前30天~40天,将种薯堆放在通风遮光,温度在20℃条件下催芽,薯块堆放不超过5层,堆放至80%的种薯顶芽有豆粒大小时,进行光照晒种;60克以下的整薯作种;60克以上的种薯应切成30克以上的种薯楔块,每个种薯楔块有2~3个芽眼;切块后的薯块用拌种剂均匀拌种,保证种薯楔块的每个切面均粘附药粉,所述拌种剂由草木灰或者滑石粉、甲基托布津、农用链霉素、多菌灵混合而成,1~5天晒干后即可播种;(4)整地:利用小型农用机械犁地20cm~30cm、耙平耙细,达到地平、土细;播种时再用开行机按行宽40cm,深20cm~25cm规格开行,沟宽40cm,每 667m2马铃薯施用发酵腐熟无害化的有机肥2000kg以上或畜禽粪1000kg~1500kg,有机复合肥50kg~100 kg,其中氮肥和钾肥总用量的70%做基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5)播种:马铃薯种植行距柑橘80~120cm,每667m2播种密度为2000~2500株,每667m2种薯用量为75kg~100kg,行中间基肥的两侧将种薯按照双行“品”字形摆放,种薯注意不要接近肥料,播种深度10cm~15cm,株距20cm~25cm,行距40cm,种好后给种薯盖上细土3cm~5cm,整平畦面;(6)覆盖黑地膜:播种施肥后,于土壤比较湿润时的利用1m宽,0.008cm厚度的全新黑地膜,人工或者覆膜机将黑地膜覆盖在畦面,膜下铺设滴灌带,膜边及四周围用少量土压住,再用覆土机在黑膜上覆盖3cm~5cm细碎土壤,以免风吹掀翻黑地膜,及利于幼苗破膜出土;膜上盖土以后,趁土壤湿润,用芽前除草剂进行周围环境的杂草防除,(7)沤肥与埋肥:沤肥,马铃薯收获后,其叶切碎后、茎晒干后点燃成灰、与人粪尿畜禽粪尿充分的进行混合搅拌后在种植园内发酵形成发酵腐熟无害化的有机肥,埋入柑橘树冠一圈、配以速效氮肥作为柑橘春季催芽肥;(8)虫害防治:采用预防为主,综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淑樊吴静杨鑫何虎翼唐洲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