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3249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包括机体、排种装置、送风装置、角度保持装置。机体包括机架、辅助轮、飞行控制模块、飞播机载控制模块、电源模块、超声波传感器,排种装置主要包括漏种盘、减速电机,漏种盘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取种、下种,通过控制减速电机的转速来调控排种装置的排种速度,以适应飞行速度;角度保持装置使排种装置始终保持与地面垂直;所述送风装置对无人机旋翼下压风场进行利用,加速种子的下行速度,以提高播种的精确性,减小播种位置误差改善水稻飞播效果。种位置误差改善水稻飞播效果。种位置误差改善水稻飞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无人机播种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最主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老龄化,以手工劳作为主的传统水稻栽培技术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水稻生产的需要水稻的需要,水稻轻简化和机械化种植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动力短缺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日趋降低,大量劳动力向其它行业转移,土地规模化经营成为潮流。水稻直播是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的一种稻作方式,省去了育秧、拔秧和栽秧等作业程序,省工节本优势尤其显著,迎合了当前水稻生产的需要,发展十分迅速。传统的人工撒播存在着出苗不整齐、成苗无序化、扎根浅易倒伏等系列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产量潜力低、稳产性差,因此机械化直播技术取代已成必然趋势。
[0003]现有技术中的水稻无人机直播有采用为满天星式的抛洒结构,这种方式导致播种不标准化,水稻植株群体结构不可控,进而影响后续植株群体的通透性和生长率,所以一种播种速度稳定均匀的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有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能够实现按行规律播种,使播种间距可控均匀,有利于水稻植株的生长。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6]一种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排种装置、角度保持装置,所述机体包括机架、飞行控制模块、飞播机载控制模块、电源模块、超声波传感器;
[0007]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无人机旋翼,所述飞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所述飞播机载控制模块通过获取无人机飞行状况从而控制排种装置进行排种作业调节;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电源,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机架板面下方检测机架与地面的距离,且与飞行控制模块相连;所述飞播机载控制模块调节通过接收根据无人机飞行速度做出判断后所发出的指令进行对减速电机的转速调节;
[0008]所述排种装置包括圆柱状机壳、减速电机、联轴器、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下盖板、上盖板、漏种盘、种箱、控制器、滚动轴承、出种管,所述种箱通过套环固定在圆柱状机壳内,所述上盖板上具有进种口,下盖板上具有出种口,所述下盖板、上盖板依次层叠固定在圆柱状机壳内部,并位于种箱下方;所述进种口、出种口位于同一圆环区域的不同方位;所述漏种盘容纳于下盖板、上盖板中间,漏种盘上的多个漏种孔在绕轴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分别与进种口、出种口重合;进种口与种箱相连通,出种口与出种管相连通,所述出种管安装在圆柱状机壳下端,并伸出排种装置;所述第二齿轮轴通过下盖板、上盖板中心,且上下两
端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圆柱状机壳内,所述漏种盘通过键槽固定在第二齿轮轴上;所述第一齿轮轴与第二齿轮轴通过齿轮传动配合;第一齿轮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安装在圆柱状机壳上的减速电机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滚动轴承装在圆柱状机壳上;所述减速电机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飞播机载控制模块相连;
[0009]所述角度保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转动销轴、第二转动销轴、转动轴,所述第一壳体通过两个第一转动销轴连接第二壳体,所述转动轴通过第二转动销轴连接第二壳体,所述圆柱状机壳装在转动轴的下端。
[0010]进一步地,所述漏种盘下表面每个漏种孔周边均设有一圈与下盖板紧密贴合的硬毛刷,所述上盖板上的进种口处设有一圈能够与漏种盘上表面紧密贴合的硬毛刷。
[0011]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安装于机架板面下方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用于检测机身与地面距离,并将信号传输到飞行控制模块,飞行控制模块根据机身各处与地面距离进行旋翼飞行状态调整。
[0012]进一步地,多个排种装置在机架上安装间距可调;所述种箱内安装有压电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飞播机载控制模块相连。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与出种管相连接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内安装有转动扇叶,所述转动扇叶由电源模块提供电源。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形态呈现渐缩形态,转动扇叶安装在进风管大端口处。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的进风口安置在无人机旋翼下方,其位置为无人机下方旋流强度合适处,能够对旋翼下方的旋流进行持续收集。
[0016]进一步地,所述机体还包括辅助轮、压电传感器,所述辅助轮安装在机架下方,每个辅助轮与机架安装处均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辅助轮所受到的地面与机架之间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与飞行控制模块相连。
[0017]进一步地,所述飞行控制模块根据工作环境的土地状况不同能够调节不同的动力提供方案:
[0018]当工作环境是旱地时,当飞行控制模块根据压电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到辅助轮接触到土地时,降低无人机旋翼动力,辅助轮发挥辅助动力作用在土地上行进;
[0019]当工作环境是湿滑粘土地时,当飞行控制模块根据压电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到辅助轮接触到土地时,则不降低无人机旋翼动力,使辅助轮脱离地面,采用飞行模式行进。
[0020]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轮以及机架均采用轻型复合材料制成,所述辅助轮与机架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结构。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专利技术漏种盘与固定在圆柱状机壳上的上下盖板紧密贴合,硬毛刷阻止水稻种进入间隙损伤种体,这样播种能够降低种子的破损率。
[0023]2、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无人机飞行速度来通过控制器来调节减速电机转速进而调节驱动漏种盘的转动速度,改变播种速度。
[0024]3、本专利技术的送风装置能够利用无人机下压风场的部分风力,可以将风力引导进出种管内,对出种管内的种子进行加速,缩短稻种下落时间,减小播种位置误差。
[0025]4、本专利技术的排种装置能够在角度保持装置的作用下保持其与地面的角度保持不
变或者在很小角度内变化,可以减小稻种落点的位置误差。
[0026]5、本专利技术的无人机进行飞播作业时辅助轮可辅助无人机播种工作延长工作时长同时可以辅助无人机降落。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正视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侧视图;
[0030]图4为排种装置传动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送风装置示意图;
[0032]图6为排种装置漏种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排种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角度保持装置俯视示意图;
[0035]图9为图8所示角度保持装置A

A剖视示意图;
[0036]图10为图8所示角度保持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排种装置(6)、角度保持装置(22),所述机体包括机架(1)、飞行控制模块(3)、飞播机载控制模块(4)、电源模块(5)、超声波传感器(28);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无人机旋翼,所述飞行控制模块(3)用于控制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所述飞播机载控制模块(4)通过获取无人机飞行状况从而控制排种装置(6)进行排种作业调节;电源模块(5)用于提供电源,所述超声波传感器(28)安装在机架(1)板面下方检测机架(1)与地面的距离,且与飞行控制模块(3)相连;所述飞播机载控制模块(4)调节通过接收根据无人机飞行速度做出判断后所发出的指令进行对减速电机的转速调节;所述排种装置(6)包括圆柱状机壳(7)、减速电机(8)、联轴器(9)、第一齿轮轴(10)、第二齿轮轴(11)、下盖板(12)、上盖板(13)、漏种盘(14)、种箱(15)、控制器(16)、滚动轴承(17)、出种管(18),所述种箱(15)通过套环固定在圆柱状机壳(7)内,所述上盖板(13)上具有进种口,下盖板(12)上具有出种口,所述下盖板(12)、上盖板(13)依次层叠固定在圆柱状机壳(7)内部,并位于种箱(15)下方;所述进种口、出种口位于同一圆环区域的不同方位;所述漏种盘(14)容纳于下盖板(12)、上盖板(13)中间,漏种盘(14)上的多个漏种孔在绕轴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分别与进种口、出种口重合;进种口与种箱(15)相连通,出种口与出种管(18)上端相连通,下端伸出排种装置(6);所述第二齿轮轴(11)通过下盖板(12)、上盖板(13)中心,且上下两端通过滚动轴承(17)安装在圆柱状机壳(7)内,所述漏种盘(14)通过键槽固定在第二齿轮轴(11)上;所述第一齿轮轴(10)与第二齿轮轴(11)通过齿轮传动配合;第一齿轮轴(10)一端通过联轴器(9)与安装在圆柱状机壳(7)上的减速电机(8)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滚动轴承(17)装在圆柱状机壳(7)上;所述减速电机(8)与控制器(16)连接,所述控制器(16)与飞播机载控制模块(4)相连;所述角度保持装置(22)包括第一壳体(23)、第二壳体(24)、第一转动销轴(25)、第二转动销轴(26)、转动轴(27),所述第一壳体(23)通过两个第一转动销轴(25)连接第二壳体(24),所述转动轴(27)通过第二转动销轴(26)连接第二壳体(24),所述圆柱状机壳(7)装在转动轴(27)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水稻飞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种盘(14)下表面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民丁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