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一体式混料干燥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313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一体式混料干燥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由其内壁和外壳围成的加热腔体,所述加热腔体内设置有通液管路,所述加热腔体和通液管路与气体加热装置连接,在所述釜体上方设置有粉料上料装置,釜体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粉料上料装置能够实现定量的自动投入粉状料,在液体料与粉状料充分混合后,再对混合料进行加热干燥,通过液体加热和气体加热两种方式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均匀的加热,还能够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降低了热量流失的速度。降低了热量流失的速度。降低了热量流失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一体式混料干燥的反应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现一体式混料干燥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是一种用于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能够实现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领域,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
[0003]在上述工艺过程前,需要将各种原料放入反应釜内反应,原料的类型包括液体料以及粉状料,现有的送料方式往往是将实现配比好的计量由相应的投料口投入反应釜内,还不能实现可控计量的自动投料,影响了反应速率。同时,为了保证反应釜的反应速率,需要将各类原料充分混合并给予合适的反应温度,保证混合物的受热均匀。现有的反应釜的加热形式通常有电加热、油加热、蒸汽加热以及水加热等,往往通过在反应釜夹层或者内部布设盘管来通入热介质,其中,在反应釜内部布设管路或者加热棒等不仅会占用反应釜的反应空间,还会增加清洁的难度;而在反应釜的夹层内通入热介质,一方面会出现加热不均的问题,另一方面还会出现保温效果差、热量流失快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一体式混料干燥的反应釜。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
[0006]一种实现一体式混料干燥的反应釜,包括釜体以及釜盖,所述釜体包括由其内壁和外壳围成的加热腔体、与所述加热腔体连通的进口以及出口;所述进口与设置在所述釜体外部的气体加热装置连接;所述加热腔体内设置有通液管路,所述通液管路用于通入经加热后的液体;所述釜盖上开设有液体料进口、粉状料进口以及主轴安装口,所述粉状料进口连接有粉料上料装置;搅拌装置通过所述主轴安装口延伸在所述釜体内。
[0007]优选的,所述气体加热装置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加热罐体设置在所述加热罐体内的导热盘管,所述加热罐体具有进液口、出液口以及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加热罐体的中空结构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通液管路的进口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导热盘管的进口连通;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导热盘管的出口和所述加热腔体的进口。
[0008]优选的,所述加热罐体包括罐本体以及配置在其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进气口开设在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出气口开设在所述第二端盖上;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开设在所述罐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端盖上开设有若干电加热棒插口,所述电加热棒插口内配置有电加热棒。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端盖和/或所述第二端盖上还开设有多个传感器接口,所述传感器接口内配置有温度传感器或液位传感器。
[0010]优选的,所述粉料上料装置包括上料主体以及负压调节机构,所述上料主体具有上料通道和送料通道,所述上料主体包括上下连通的上料仓、负压调节仓以及送料仓,所述
上料通道贯穿所述上料仓和所述负压调节仓,所述送料通道贯穿所述负压调节仓和所述送料仓;
[0011]所述上料通道内配置有第一阀体;所述送料通道内配置有第二阀体;所述负压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所述负压调节仓内的空间大小,以使所述第一阀体开闭所述上料通道、所述第二阀体开闭所述送料通道。
[0012]优选的,所述负压调节仓包括负压调节壳体,所述负压调节壳体一侧开设有调节开口,所述调节开口处密封包覆有隔膜,所述负压调节壳体与所述隔膜围成所述负压调节仓的空间;所述负压调节机构通过推拉所述隔膜以调节所述负压调节仓的空间的大小。
[0013]优选的,所述负压调节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推拉所述隔膜做往复运动。
[0014]优选的,所述上料通道由上到下包括用于上料的上料口、连通所述上料口与所述上料仓的第一锥形段以及连通所述上料仓和所述负压调节仓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阀体配置在所述第一锥形段内,当所述负压调节机构推动而压缩所述负压调节仓的空间时,所述第一阀体安装在所述第一锥形段内;当所述负压调节机构拉出而扩大所述负压调节仓的空间时,所述第一阀体脱离所述第一锥形段;
[0015]所述送料通道包括用于配置所述第二阀体的第二锥形段,所述第二锥形段上方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负压调节仓的第二连接段,所述送料仓下方设置有与所述粉状料进口连通的送料口;当所述负压调节机构推动而压缩所述负压调节仓的空间时,所述第二阀体脱离所述第二锥形段内;当所述负压调节机构拉出而扩大所述负压调节仓的空间时,所述第二阀体安装在所述第二锥形段内。
[0016]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配置在所述主轴安装口内的旋转主轴、第一螺旋浆叶和第二螺旋浆叶,所述旋转主轴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若干第一安装架以及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螺旋浆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二螺旋浆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一螺旋浆叶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旋浆叶外。
[0017]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架之间设置有竖向延伸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若干通孔。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一体式混料干燥的反应釜,通过粉料上料装置能够实现定量的自动投入粉状料,在液体料与粉状料充分混合后,再对混合料进行加热干燥,通过液体加热和气体加热两种方式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均匀的加热,还能够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降低了热量流失的速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气体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粉料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釜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说明:
[0024]1‑
釜体;100

加热腔体;101

进口;102

出口;110

通液管路;
[0025]2‑
釜盖;201

液体料进料口;202

粉状料进口;203

主轴安装口;
[0026]3‑
气体加热装置;30

加热罐体;300

罐本体;301

进液口;302

出液口;303

进气口;304

出气口;305

电加热棒插口;306

传感器接口;31

导热盘管;310

第一端盖;320

第二端盖;
[0027]4‑
粉料上料装置;40

上料主体;40
‑1‑
上料仓;40
‑2‑
负压调节仓;40
‑3‑
送料仓;400

上料通道;401

上料口;402

第一锥形段;403

第一连接段;410

送料通道;411

第二连接段;41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一体式混料干燥的反应釜,包括釜体以及釜盖,所述釜体和所述釜盖围成反应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包括由其内壁和外壳围成的加热腔体、与所述加热腔体连通的进口以及出口;所述进口与设置在所述釜体外部的气体加热装置连接;所述加热腔体内设置有通液管路,所述通液管路用于通入经加热后的液体;所述釜盖上开设有液体料进口、粉状料进口以及主轴安装口,所述粉状料进口连接有粉料上料装置;搅拌装置通过所述主轴安装口延伸在所述釜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一体式混料干燥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热装置包括呈中空结构的加热罐体设置在所述加热罐体内的导热盘管,所述加热罐体具有进液口、出液口以及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加热罐体的中空结构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通液管路的进口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导热盘管的进口连通;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导热盘管的出口与所述加热腔体的进口以及所述导热盘管的出口与所述反应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一体式混料干燥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罐体包括罐本体以及配置在其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进气口开设在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出气口开设在所述第二端盖上;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开设在所述罐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端盖上开设有若干电加热棒插口,所述电加热棒插口内配置有电加热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现一体式混料干燥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和/或所述第二端盖上还开设有多个传感器接口,所述传感器接口内配置有温度传感器或液位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一体式混料干燥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上料装置包括上料主体以及负压调节机构,所述上料主体具有上料通道和送料通道,所述上料主体包括上下连通的上料仓、负压调节仓以及送料仓,所述上料通道贯穿所述上料仓和所述负压调节仓,所述送料通道贯穿所述负压调节仓和所述送料仓;所述上料通道内配置有第一阀体;所述送料通道内配置有第二阀体;所述负压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所述负压调节仓内的空间大小,以使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杰王晓永邵长林周宏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微格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