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供控制方法及热电联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3135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电联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电联供控制方法及热电联供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热电联供控制方法及热电联供系统,由液态有机工质与热网循环回水的换热、被加热的液态有机工质与机组凝结水的换热、气态有机工质在螺杆膨胀机作功、螺杆膨胀机拖动发电机的发电、气态有机工质作功后与冷却水的换热形成有机朗肯循环,降低了热网循环回水的温度,使得有足够的冷却量带走高背压机组低压缸排汽汽化潜热,利用了低压缸乏汽余热,从而满足机组高背压运行条件,克服了传统意义的高背压供热技术对供热面积和热网循环回水温度的苛刻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电联供控制方法及热电联供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热电联供
,尤其涉及一种热电联供控制方法及热电联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冬季供暖热负荷的需求也迅速增长,随着热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每年集中供热需求量大于实际供热能力,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机组的供热能力。如何深度挖掘现有燃煤机组的供热潜力,降低供热成本从而满足热用户的需求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3]目前国内最常规供热技术中,中排打孔抽汽供热技术最常见,该技术利用中压缸抽汽去加热热网加热器中的热网循环水,从而满足热用户的供热需求。但是此供热技术,一方面中压缸抽汽参数较高,蒸汽品质较高,热能能耗较高,与热用户的需求参数不相匹配,原本用于可以发电的蒸汽去供暖供热,造成了能量的浪费损失,节能效果较差,并且受到低压缸最小通流量的限制,中压缸抽汽流量有限,不能完全发挥其供热能力,限制了机组的供热负荷。另一方面,进入汽轮机低压缸中的蒸汽作功后,通过低压缸排汽进入凝汽器或者空冷岛,被冷凝为凝结水,其热量通过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电联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机组处于高背压运行;步骤1:热网循环回水与液态有机工质换热,形成降温后的热网循环回水和加热后的液态有机工质;步骤2:所述降温后的热网循环回水与高背压运行的机组的低压缸排汽换热,所述高背压运行的机组的低压缸排汽冷凝成凝结水;步骤3:所述加热后的液态有机工质吸收凝结水的热量而形成气态有机工质,所述气态有机工质作功后被冷凝成用于与所述热网循环回水换热的液态有机工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常规供热阶段:所述高背压运行的机组包括第一机组和第二机组,所述第一机组低压缸的背压高于所述第二机组低压缸的背压;所述步骤2为:所述降温后的热网循环回水依次与第二机组低压缸排汽和第一机组低压缸排汽换热,所述第二机组低压缸排汽和所述第一机组低压缸排汽分别冷凝成第二机组凝结水和第一机组凝结水;所述步骤3为:所述加热后的液态有机工质至少吸收第二机组凝结水和第一机组凝结水的热量而形成气态有机工质,所述气态有机工质作功后被冷凝成用于与所述热网循环回水换热的液态有机工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电联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后的液态有机工质至少吸收第二机组凝结水和第一机组凝结水的热量而形成气态有机工质的步骤可选择地包括如下两种方式:方式一:所述加热后的液态有机工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第二机组凝结水换热,形成第二机组气态有机工质,另一部分与冷却后的第一机组凝结水换热,形成第一机组气态有机工质,其中,所述冷却后的第一机组凝结水由所述第一机组凝结水与所述第一机组气态有机工质和所述第二机组气态有机工质换热形成;方式二:所述加热后的液态有机工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第二机组凝结水换热,形成第二机组气态有机工质,另一部分与第一机组凝结水换热,形成第一机组气态有机工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电联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组凝结水与所述加热后的液态有机工质换热形成的冷却的第二机组凝结水经第二机组精处理装置处理;方式一中:所述冷却后的第一机组凝结水与所述加热后的液态有机工质换热形成的二级冷却的第一机组凝结水经第一机组精处理装置处理;方式二中:所述第一机组凝结水与所述加热后的液态有机工质换热形成的冷却的第一机组凝结水经第一机组精处理装置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电联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供热阶段包括第一供热模式和第二供热模式;所述第一供热模式中:第一机组中压缸排汽全部进入所述第一机组的低压缸,所述第一机组气态有机工质和所述第二机组气态有机工质与所述第一机组凝结水换热后形成的加热的气态有机工质直接用于作功,所述降温后的热网循环回水依次与所述第二机组低压缸排汽和所述第一机组低压缸排汽换热后直接用于供热;
所述第二供热模式中:第一机组中压缸排汽一部分进入所述第一机组的低压缸,另一部分进入蒸汽作功设备作功,所述降温后的热网循环回水依次与所述第二机组低压缸排汽、所述第一机组低压缸排汽和蒸汽作功设备排汽换热后直接用于供热,蒸汽作功设备排汽冷凝后的凝结水和所述加热的气态有机工质换热,形成二级加热的气态有机工质来用于作功,冷却的凝结水用于与所述加热后的液态有机工质换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始末供热阶段:所述第一机组非高背压运行,所述第二机组高背压运行,在所述第二机组高背压运行时:所述步骤2为:所述降温后的热网循环回水与第二机组低压缸排汽换热,所述第二机组低压缸排汽冷凝成第二机组凝结水,第二机组凝结水经第二机组精处理装置处理;所述步骤3为:所述加热后的液态有机工质吸收第二机组凝结水的热量而形成气态有机工质,所述气态有机工质作功后被冷凝成用于与所述热网循环回水换热的液态有机工质。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电联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有机工质作功后被冷凝成用于与所述热网循环回水换热的液态有机工质的步骤包括:所述气态有机工质进入有机工质螺杆膨胀机作功,有机工质螺杆膨胀机拖动有机工质侧减速装置,并拖动有机工质侧发电机发电;所述有机工质螺杆膨胀机的排汽与冷却水换热,形成所述用于与所述热网循环回水换热的液态有机工质,被加热的冷却水进入有机工质侧冷却水散热塔散热后循环使用。8.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电联供控制方法的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组、第二机组、第一有机工质低温蒸发器、第二有机工质低温蒸发器、有机工质预热器、有机工质螺杆膨胀机、有机工质冷凝器和有机工质侧发电机,可选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勋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龙源蓝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