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常规油气井产量预测及压裂效果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3311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及天然气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常规油气井产量预测及压裂效果评价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评价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得到若干以单井实例为单元的井相关地质数据、井投产期生产数据及井返排期生产数据;将井相关地质数据和井投产期生产数据导入产量预测及储量计算模块中进行分析;将井相关地质数据和井投产期生产数据导入水平井多段压裂效果评价模块中进行分析;将井相关地质数据和井返排期生产数据导入压裂返排历史分析模块中进行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帮助在现场实际工作中正确评价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现状、进行储量评估、进行压裂效果评价和调整措施有重大意义。和调整措施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常规油气井产量预测及压裂效果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及天然气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非常规油气井产量预测及压裂效果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煤层气等为非常规天然气,目前国家高度重视页岩气开发利用工作。同时,我国天然气需求旺盛,页岩气势必成为当前天然气资源的一个重要补充,页岩气勘探开发无疑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准确进行页岩气压裂效果评价及产能预测,对指导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0003]随着地震属性等提取技术不断提高,页岩气压裂效果评价及产能预测体系常用属性增多。虽然更多种类的属性对描述页岩气产能特征提供了更详尽的参考,但也给产能参数的进一步预测带来不便。在多种属性参数中,有的属性对产能参数的变化很敏感,可以准确的揭示产能。而有的属性对产能参数的变化不敏感,造成信息冗余,计算繁杂。
[0004]因此,在页岩气产能参数分析预测过程中,从众多的属性参数中进行优选,能够减少冗余,有效挖掘信息,提升计算效率。如何保证消除重叠冗余信息、压缩数据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页岩气压裂效果评价及产能预测体系中的有用信息,提高计算效率,保证预测准确性,是评价预测模型的关键问题之一。
[0005]目前现有的一些页岩气压裂效果评价及产能预测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0006]利用压后返排数据及早期的投产数据来评价压后效果是最终研究出适合某些地区最优压裂方法及参数的重要手段。利用投产数据来正确预测产量及可采储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油气开采的可行性风险分析及最终的经济评价结果。
[0007]但目前国内对页岩气产量预测及EUR计算方面,很多只局限于对单个方法的评价应用或仍然利用常规油气藏生产井的方法来做,对于压后生产数据的利用也没有完全使其发挥出该有的价值。
[0008]由于以下几点原因:一、(1)单个产量预测方法的应用往往仅适用于某个局部的区域或个别井;(2)对于页岩气这种非常规油气藏,常规油气藏的那一套储量预测方法已不再适用;(3)国内常见的控压/控产量/短历史生产井等特殊条件的生产井,对其进行产量预测很难,目前市面上的其他软件还没有针对此类井提出合适的产量预测方法。二、目前压裂后返排期生产数据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对其数据丢弃不用或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三、现被国内各大油气公司所使用的生产数据分析软件——IHS Harmony,其分析流程有一定问题,使得分析结果具有很严重的多解性问题。
[0009]因此,亟需引入新的生产数据分析软件,特别是针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压裂效果评价及产能预测目的,对其方法或分析流程进行改进,使用标准化流程进行分析,以提高分析结果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常规油气井产量预测及压裂效果评价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评价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从而精确描述页岩/致密油气藏地层特性以及进行经过多段压裂后的水平井产量预测、可采储量计算和压后效果评价。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12]一种非常规油气井产量预测及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获取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得到若干以单井实例为单元的井相关地质数据、井投产期生产数据及井返排期生产数据;
[0014]S2、将井相关地质数据和井投产期生产数据导入产量预测及储量计算模块中进行分析;
[0015]S21、针对历史产量少于一年的井,利用裂缝型页岩气藏产量递减经验分析方法,将数据导入将数据导入式中,G
p
为累计产气量,q1为时间单位为1时的产量,a、m为特种曲线拟合值,得到拟产量值;
[0016]S22、再将实际产量值和拟产量值作为拟合数据,再利用修正的延伸指数递减方法,将拟合数据导入法,将拟合数据导入式中,n、τ为拟合参数,q0为初始产量,Γ[]为伽马函数,得到第一产量预测值;
[0017]S23、当流体流动达到拟稳态时,后期将其递减模型转换为双曲递减,即最终采用裂缝型页岩气藏产量递减+延伸指数递减+双曲递减的多重模型进行产量预测;
[0018]S24、针对具有变生产条件井或控压/控产量井,利用压力归一化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得到第二产量预测值;
[0019]S25、利用统计概率学原理,即储量分布满足对数正态分布,将各个预测方法得到的最终可采储量(EUR)值统一描绘在累计概率分布图上,从而得到不同概率下的EUR值;
[0020]S3、将井相关地质数据和井投产期生产数据导入水平井多段压裂效果评价模块中进行分析;
[0021]S4、将井相关地质数据和井返排期生产数据导入压裂返排历史分析模块中进行分析。
[0022]可选地,所述步骤S1中的预处理步骤包括:格式统一、序列转换、数据清洗、数据聚类。
[0023]可选地,所述数据聚类的步骤包括:
[0024]S11、接收创建命令,创建反馈词集合;
[0025]S12、根据反馈词集合对数据以单井实例为单元进行聚类,将当前数据聚类成多个聚类类别;
[0026]S13、获取多个聚类类别中的每个聚类类别的第一中心词以及第一中心词的第一词权重;
[0027]S14、根据反馈词集合更新第一中心词的第一词权重,在多个聚类类别中确定多个
当前类别,并将多个当前类别进行展示,得到井相关地质数据、井投产期生产数据及井返排期生产数据。
[0028]可选地,所述步骤S3中水平井多段压裂效果评价模块的分析步骤包括:
[0029]S31、作出双对数诊断图,并框选出数据点落在斜率为

0.5的时间范围,确定出处于不稳态线性流段的数据点;
[0030]S32、将处于线性流段范围内的数据点,画在横坐标为纵坐标为归一化压力(油为气为)的图中,拟合出直线,直线的斜率值为m;
[0031]S33、通过斜率值m,及一些其他已知参数,求出计算公式为:
[0032]油:
[0033]气:
[0034]式中,T为温度,φ为孔隙度,μ为粘度,C
t
为综合压缩系数,m为不稳态流特征曲线的斜率值,B
o
为原油相对体积系数,μ
o
为原油粘度,下标m为基质相关参数。
[0035]可选地,所述步骤S4中压裂返排历史分析模块的分析步骤包括:
[0036]S41、作出双对数诊断图,并框选出数据点落在斜率为1的时间范围,确定出处于拟稳态阶段的数据点;
[0037]S42、利用处于拟稳态阶段的数据点,作出水相流动物质平衡曲线,得到水原始地质储量,此值为裂缝初始有效体积的近似值。
[003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9]1、通过设置产量预测及储量计算模块,一是针对短历史生产井没有特殊的产量预测方法,使得预测结果不确定性很大,此专利技术创新性地引入了两种新的短历史预测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常规油气井产量预测及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得到若干以单井实例为单元的井相关地质数据、井投产期生产数据及井返排期生产数据;S2、将井相关地质数据和井投产期生产数据导入产量预测及储量计算模块中进行分析;S21、针对历史产量少于一年的井,利用裂缝型页岩气藏产量递减经验分析方法,将数据导入式中,G
p
为累计产气量,q1为时间单位为1时的产量,a、m为特种曲线拟合值,得到拟产量值;S22、再将实际产量值和拟产量值作为拟合数据,再利用修正的延伸指数递减方法,将拟合数据导入式中,n、τ为拟合参数,q0为初始产量,Γ[]为伽马函数,得到第一产量预测值;S23、当流体流动达到拟稳态时,后期将其递减模型转换为双曲递减,即最终采用裂缝型页岩气藏产量递减+延伸指数递减+双曲递减的多重模型进行产量预测;S24、针对具有变生产条件井或控压/控产量井,利用压力归一化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得到第二产量预测值;S25、利用统计概率学原理,即储量分布满足对数正态分布,将各个预测方法得到的最终可采储量(EUR)值统一描绘在累计概率分布图上,从而得到不同概率下的EUR值;S3、将井相关地质数据和井投产期生产数据导入水平井多段压裂效果评价模块中进行分析;S4、将井相关地质数据和井返排期生产数据导入压裂返排历史分析模块中进行分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常规油气井产量预测及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预处理步骤包括:格式统一、序列转换、数据清洗、数据聚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常规油气井产量预测及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绍永刘玉慧林毅衡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达坦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