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3078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儿科护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座椅,座椅内部的形状为弧形状,座椅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装置,支撑板的右侧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板。该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通过下板的不规则形状对孩子头部夹持时,通过下板的不规则形状对孩子头骨的顶骨和颞骨之间的凹陷处进行吻合夹持固定,保障了孩子头部固定的简易便利性,改善了传统的对孩子头部夹持固定外环的不适感,保证了孩子头部输液时具备对顶骨和颞骨良好的吻合效果,避免了对病人头部骨骼造成挤压变形,保障了病人头部骨骼生长的正常状态。长的正常状态。长的正常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儿科护理
,具体为一种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6‑
10岁的儿童骨骼的硬化是逐渐完成的。一般要到身体发育完全成熟时,骨胳硬化才完成,所以看到老人跌倒后容易断骨(完全彻底钙化),而小学生的骨骼比较柔软,未完全钙化(有机成分多,无机成分如钙质少),因此小学生骨骼的特点是硬度小、韧性大,不易骨折,但易变形。
[0003]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女孩子随着性机能的成熟,带来了体型上的变化,相对于男孩子性机能的成熟伴随着骨骼发育的较快,加上10岁下儿童的抵抗力相对较低,所以当6

10岁的女性儿童在进行发烧等一系列病况去医院阶段性输液时,由于该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较脆弱,对于输液通常都是处抵触或者害怕状态,进而对该阶段孩子输液时通常扎在头部,然后避免在手部或者脚部扎针时能够看到,为了孩子输液时心理由于害怕等不会出现头部晃动,进行会在头部设置个固定装置,但是现有医院大部分的头部输液固定装置结构单一,并且大部分固定器只能起到固定头部的作用,进而导致现有大部分固定器不能针对6

10岁女性的头部骨骼进行有效的辅助固定,进而导致对长期在医院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而导致对骨骼正在快速生长的病人头部夹持时,长期挤压容易造成头部骨骼的正常发育,以及固定装置导致病人头部产生不适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具备避免了对病人头部骨骼造成挤压变形,保障了病人头部骨骼生长的正常状态等优点,解决了病人头部长期挤压容易造成头部骨骼的正常发育,以及固定装置导致病人头部产生不适感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支撑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座椅,座椅内部的形状为弧形状,座椅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装置,支撑板的右侧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左侧转动连接有滑轮,滑轮的表面转动连接在升降槽的内部,升降板的上侧转动连接有外板,外板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内板,内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外环,固定外环的内部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装置。
[0006]优先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下端滑动连接在座椅的内部,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板,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坐板,坐板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座椅的内部,坐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扶手板,扶手板的后侧与座椅的前侧相接触。
[0007]优先的,所述扶手板的内部开设有内槽,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内槽的内部,活动板的后侧与坐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活动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对接板,对接板的下侧固定连接在内槽的内部。
[0008]优先的,所述辅助板的下侧转动连接有推动板,推动板的下侧转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的前侧与扶手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滑动板的下侧在座椅的表面滑动连接,座椅的内部开设有十字架状的凹槽,滑动板的下侧滑动连接在凹槽的内部,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顶力弹簧,顶力弹簧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板的前侧。
[0009]优先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卡板,卡板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卡槽的内部,卡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外弹簧,外弹簧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卡槽的内部,卡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0010]优先的,所述卡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内环,固定内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弹簧,内弹簧远离固定内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接触板,上接触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泡,上接触板的内侧开设有通风槽。
[0011]优先的,所述上接触板内侧的形状同样为弧形,固定内环的内侧设置有中板和下板,中板和下板通过相同的内弹簧与固定内环固定连接。
[0012]优先的,所述中板和下板的内侧同样固定连接有橡胶泡和开设有通风槽,中板位于上接触板的下侧和下板的上侧,下板的内侧形状为不规则状。
[0013]优先的,所述内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柱,放置柱的上侧开设有倾斜状的放置槽,支撑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放置环。
[0014](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通过下板的不规则形状对孩子头部夹持时,通过下板的不规则形状对孩子头骨的顶骨和颞骨之间的凹陷处进行吻合夹持固定,这样的方式保障了上接触板、中板和下板对孩子头部夹持固定的吻合度较高,进而保障了上接触板、中板和下板对孩子头部夹持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了孩子输液时对头部固定限位的良好针对性,保障了孩子头部固定的简易便利性,改善了传统的对孩子头部夹持固定外环的不适感,保证了孩子头部输液时具备对顶骨和颞骨良好的吻合效果,避免了对病人头部骨骼造成挤压变形,保障了病人头部骨骼生长的正常状态。
[0015]2、该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通过顶力弹簧的形变保障滑动板带动扶手板运动的距离,进一步地根据坐板上侧孩童的重量会带动扶手板位置的改变,这样的方式保障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由于身高不同时,通过孩子的年龄、重量、体型和身高之间的因变量的正相关关系,当孩子体重轻时,孩子的身高较低,且孩子的体型较瘦,进而孩子的两个手臂与身体的直径较短,进而需要座椅上的两个扶手板之间的距离较短,进而吻合孩子两个手臂放置的吻合度,进而保障了孩子手臂可以放置在扶手板上侧的舒适感,避免了孩子胳膊不能根据身形的变化对扶手板进行有效快速的使用,保障了孩子坐在坐板上时具备良好的可自调节性,保障了正在完善骨骼硬化孩子手臂良好的舒适放置平台。
[0016]3、该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通过利用顶力弹簧的弹力和缓冲弹簧的弹力效果,一方面通过顶力弹簧的弹力保障了坐板进行合理缓慢运动的高效性,也通过顶力弹簧的弹力保障了扶手板的复位效果,进而通过缓冲弹簧的弹力作用避免了顶力弹簧的弹力
带动坐板复位时,坐板带动缓冲弹簧撞击内槽的内部,进而保障了座椅在使用时内部具备良好的缓冲效果,提高座椅使用时对孩子身体上骨骼的防护性能,连接板与扶手板以及活动板与坐板的滑动作用保障了扶手板扩展或者收缩时与座椅的连接性,保障了孩子使用座椅的可靠性。
[0017]4、该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通过固定外环带动外板在升降板的上侧进行旋转的功能,以及固定外环带动外板和升降板在升降槽的内部进行上下的移动,保障了孩子在输液时需要身体移动时固定外环不会受阻,以及还在在座椅的上部起身想要站起活动下身体时,固定外环会带动内板在外板的内部向右滑动,保障了固定外环使用时具备灵活性,保障了孩子使用固定外环的便捷性。
[0018]5、该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通过对六至十岁女性儿童生病进行输液时,当孩子坐在坐板的上侧后,通过座椅的弧形状是为了对孩子后背进行贴合,由于该年龄阶段的还在进行骨骼的硬化,进而通过座椅内侧的弧形状避免传统直线面的座椅对孩子后背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座椅(2),座椅(2)内部的形状为弧形状,座椅(2)的内部设置有调节装置,支撑板(1)的右侧开设有升降槽(3),升降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板(4),升降板(4)的左侧转动连接有滑轮(5),滑轮(5)的表面转动连接在升降槽(3)的内部,升降板(4)的上侧转动连接有外板(6),外板(6)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内板(601),内板(6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外环(10),固定外环(10)的内部开设有卡槽(11),卡槽(1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杆(201),支撑杆(201)的下端滑动连接在座椅(2)的内部,支撑杆(2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板(202),支撑杆(2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坐板(203),坐板(203)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座椅(2)的内部,坐板(20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4),连接板(204)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扶手板(205),扶手板(205)的后侧与座椅(2)的前侧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板(205)的内部开设有内槽(206),内槽(20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207),缓冲弹簧(20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208),活动板(208)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内槽(206)的内部,活动板(208)的后侧与坐板(203)的内部滑动连接,活动板(20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对接板(209),对接板(209)的下侧固定连接在内槽(206)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儿科护理用头部输液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202)的下侧转动连接有推动板(210),推动板(210)的下侧转动连接有滑动板(211),滑动板(211)的前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梅王亚丽马淑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