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机器人自动脱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的
,特别是涉及面向水下机器人的自动脱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主水下机器人无人无缆自主开展水下检测作业任务,相比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具有作业范围广、抗流能力强等优点。但是,在长距离输水隧洞检测任务中,水下机器人在进入隧洞的过程中面临复杂、不确定的外部环境,这对自主水下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主水下机器人在进入隧洞过程会遇到各种障碍,难以顺利进入到隧洞中。
[0003]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面向自主水下机器人通信的自动脱缆装置,使其在进入隧洞过程中能够通过有缆模式由岸上人员遥控操作,而在进入隧洞后能够脱缆切换为自主作业模式,具备快速通信、快速脱离、水密性好等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自动脱缆装置,使水下机器人在进入隧洞过程中能够通过有缆模式由岸上人员遥控操作,而在进入隧洞后能够脱缆切换为自主作业模式,具备快速通信、快速脱离、水密性好的优点。
[0005]为了解决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机器人自动脱缆装置,包括电缆无线通讯舱(1)和机器人无线通讯舱(2),所述电缆无线通讯舱(1)和机器人无线通讯舱(2)之间通过自动脱离杠杆机构(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无线通讯舱(1)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侧耳(15),所述机器人无线通讯舱(2)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侧耳(24),且所述第二侧耳(24)上开设有卡位凹槽(241);所述自动脱离杠杆机构(3)包括失电型电磁铁(31)、弹簧(32)、转动销轴(33)、杠杆(34)和铁块(35),所述失电型电磁铁(31)和所述弹簧(32)均设置在所述电缆无线通讯舱(1)靠近所述第一侧耳(15)的一端面上,所述杠杆(34)的一端设置有U型挂钩(341),且所述杠杆(34)的一端通过转动销轴(33)与所述第一侧耳(15)可转动连接,所述U型挂钩(341)与所述卡位凹槽(241)相配合连接,所述杠杆(34)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失电型电磁铁(31)配合的铁块(35),所述弹簧(32)远离所述电缆无线通讯舱(1)的一端与所述机器人无线通讯舱(2)相抵接;所述失电型电磁铁(31)在通电时,能够失去对所述铁块(35)的吸力,使得所述机器人无线通讯舱(2)在所述弹簧(32)的弹力下弹开,所述杠杆(34)绕所述转动销轴(33)转动,且所述U型挂钩(341)与所述卡位凹槽(241)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自动脱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无线通讯舱(1)包括电缆无线通讯舱体(11)、第一左端盖(12)和第一右端盖(13),所述第一左端盖(12)和所述第一右端盖(13)分别安装在所述电缆无线通讯舱体(11)的左右两端,且所述第一左端盖(12)和第一右端盖(13)上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机器人自动脱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端盖(12)上设置有电缆,所述电缆无线通讯舱体(11)内设置有控制器(16)、第一无线路由器(17)、光端机(18)和电源(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邸海坤,褚振忠,孙泽军,顾臻皓,夏天星,董启山,苏黎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