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癫痫急救护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244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0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癫痫急救护腕,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多组体感装置,所述外壳内部转动连接有曲臂,所述曲臂一端转动连接有按压座,所述按压座底部滑动连接有嵌入条,所述嵌入条底部设置有装药块,所述装药块底部设置有纳米微针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体感装置与脉搏感应器配合对患者的身体动态、心率及血压等数据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患者癫痫发作时,通过多联针筒与多联推杆将药液注射入装药块,并通过电动推杆推动纳米微针片,使其与皮肤接触,从而利用皮肤渗透,使药物快速进入患者体内,通过智能识别并给药的方式,使患者独自一人出现癫痫发作的情况时,可以快速抑制,避免患者出现生命危险。避免患者出现生命危险。避免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癫痫急救护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具体为一种癫痫急救护腕。

技术介绍

[0002]癫痫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癫痫的总体患病率为7.0

,年发病率为28.8/10万,1年内有发作的活动性癫痫患病率为4.6

,据此估计中国约有900万左右的癫痫患者,其中500~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新增加癫痫患者约40万,在中国癫痫已经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癫痫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儿童癫痫发病率较成人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癫痫发病率有所降低。进入老年期以后由于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增多,癫痫发病率又见上升。
[0003]目前国内外对于癫痫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癫痫患者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约70%的患者其发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癫痫发作时患者会出现突发意识丧失、全身强直和抽搐,且常伴有舌咬伤、尿失禁等,并容易造成窒息等伤害,目前常见的应急药物有劳拉西泮、地西泮、苯妥英钠、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根据患者发作时的环境,通过家属或者医生辅助其用药。
[0004]目前癫痫患者均需要住院医生看护或家属进行看护,以应对癫痫随时发作的可能,且大部分癫痫患者由于发作间隔无法确定,基本采用居家治疗,但由于工作、家庭等诸多因素,家属难以时刻对患者进行看护,当独自一人出现癫痫发作的情况时,会出现生命危险,且居家治疗出现癫痫发作时,家属对作用效果较快的注射药液无法操作,只能使用相对起效较慢的丸剂或散剂,导致病人抑制发作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癫痫急救护腕,以解决目前癫痫患者无人看护时病情发作导致生命危险、居家治疗病情发作时抑制较慢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癫痫急救护腕,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多组体感装置,所述外壳内部转动连接有曲臂,所述曲臂一端转动连接有按压座,所述按压座底部滑动连接有嵌入条,所述嵌入条底部设置有装药块,所述装药块底部设置有纳米微针片,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曲臂配合的电动推杆。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体感装置对患者的体态特征进行感应,通过曲臂带动按压座升降,通过按压座带动嵌入条升降,通过装药块容纳药液,通过纳米微针片接触患者表皮,使药液渗透入患者体内,通过电动推杆带动曲臂升降。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多级电动推缸,所述多级电动推缸外层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装药块配合的多联针筒,所述多级电动推缸内层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多联针筒配合的多联推杆。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多级电动推缸外层推杆推动多联针筒,通过多级
电动推缸内层推杆推动多联推杆。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药液腔,所述药液腔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多联针筒配合的输药槽。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药液腔盛装药液,通过输药槽将药液引导至多联针筒。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多联针筒顶部设置有多组与所述输药槽配合的抽液孔,所述多联针筒靠近针头处设置有单向软片,所述装药块靠近所述多联针筒一侧设置有多组透气口。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抽液孔使药液进入到多联针筒,通过透气孔使药液渗入纳米微针片的时候空气可以被吸入装药块。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部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按压座配合的针头匣,所述针头匣内部滑动连接有多组所述按压座、所述装药块及所述纳米微针片,所述针头匣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针头匣与所述推板之间连接有推进弹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针头匣一次安装多组装药块,通过推板推动装药块,通过弹簧推动推板。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与所述针头匣配合的退匣弹簧,所述针头匣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外壳内部通过弹簧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板配合的按压杆。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退匣弹簧将针头匣推出,通过固定板与按压杆配合,对针头匣进行固定。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外侧靠近所述体感装置一端设置有感应腕带,所述感应腕带内壁设置有脉搏感应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感应腕带固定脉搏感应器,通过脉搏感应器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数据进行检测。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部开设有与所述按压座、所述装药块及所述纳米微针片配合的弧槽。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弧槽对嵌入条、装药块及纳米微针片的运动轨迹进行引导。
[002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部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按压座及所述针头匣配合的挡板,所述外壳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与所述药液腔配合的药液盖。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挡板对针头匣出口进行遮挡,通过药液盖对药液腔顶部注入口进行封堵。
[002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多组电池,所述外壳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电池配合的充电口。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显示屏对数据及图像进行显示,通过电池对设备进行供电,通过充电口对电池进行充电。
[002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部位于所述针头匣下方处设置有废弃仓,所述曲臂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废弃仓及所述装药块配合的卸料推杆,所述外壳一端滑动连接有与所述废弃仓配合的滑盖。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废弃仓对用过的装药块及纳米微针片进行收集,
通过卸料推杆推动装药块,通过滑盖对废弃仓卸料口进行封挡。
[002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PCB,所述外壳外侧设置有腕带。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PCB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控制各个部件运转,通过腕带使设备穿戴于患者手臂。
[003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1、本专利技术通过体感装置与脉搏感应器配合对患者的身体动态、心率及血压等数据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患者癫痫发作时,通过多联针筒与多联推杆将药液注射入装药块,并通过电动推杆推动纳米微针片,使其与皮肤接触,从而利用皮肤渗透,使药物快速进入患者体内,通过智能识别并给药的方式,使患者独自一人出现癫痫发作的情况时,可以快速抑制,避免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0032]2、本专利技术通过纳米微针片与皮肤接触,利用纳米微针片密布的纳米微针穿透对药物起屏障作用的表皮角质层,并通装药块将药液传输至纳米微针片,进一步使药液渗入体内,起到快速抑制的效果,由于皮肤渗透技术可以使用高效抑制的药液,避免了传统居家治疗只能使用散剂或丸剂,导致起效慢的弊端。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癫痫急救护腕,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部设置有多组体感装置(32),所述外壳(1)内部转动连接有曲臂(6),所述曲臂(6)一端转动连接有按压座(33),所述按压座(33)底部滑动连接有嵌入条(22),所述嵌入条(22)底部设置有装药块(14),所述装药块(14)底部设置有纳米微针片(21),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曲臂(6)配合的电动推杆(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癫痫急救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多级电动推缸(18),所述多级电动推缸(18)外层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装药块(14)配合的多联针筒(16),所述多级电动推缸(18)内层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多联针筒(16)配合的多联推杆(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癫痫急救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药液腔(3),所述药液腔(3)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多联针筒(16)配合的输药槽(2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癫痫急救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针筒(16)顶部设置有多组与所述输药槽(26)配合的抽液孔(25),所述多联针筒(16)靠近针头处设置有单向软片,所述装药块(14)靠近所述多联针筒(16)一侧设置有多组透气口(2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癫痫急救护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滑动连接有与所述按压座(33)配合的针头匣(9),所述针头匣(9)内部滑动连接有多组所述按压座(33)、所述装药块(14)及所述纳米微针片(21),所述针头匣(9)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板(29),所述针头匣(9)与所述推板(29)之间连接有推进弹簧(30)。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友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