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飞轮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2204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流体飞轮储能系统,包括飞轮电池组、流体动力系统、动力输出系统和调控系统,所述飞轮电池组的能量输入端连接有流体动力系统,所述飞轮电池组的能量输出端连接有动力输出系统,所述动力输出系统连接有流体负载,且所述动力输出系统与所述流体负载之间连接有调控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流体飞轮储能系统,可作为增压装置、辅助动力装置应用于中大型液压(气压)系统中,也可代替液压蓄能器或传统化学电池组,可实现长时间不间断供能。可实现长时间不间断供能。可实现长时间不间断供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飞轮储能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轮储能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流体飞轮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储能方式有化学储能、物理储能及其他储能方式。在物理储能方式中,飞轮储能特点较为突出,充电时间短及充放电效率高而受到广泛关注。
[0003]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飞轮储能技术的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在飞轮技术基础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及制造工艺、飞轮储能产品产业化开发与市场运作等方面,美欧日都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随着其他国家对储能技术的逐渐重视和大力投入,飞轮储能研发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在该
的研究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后,国内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开始发力研究,并陆续出现商业推广示范应用的飞轮储能系统技术开发公司。如今,飞轮储能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高品质不间断电源(UPS)、电网调频、航天与军事、轨道交通制动动能再生等众多领域。
[0004]飞轮储能系统具有瞬时功率大、储能密度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环保无污染等优点,但飞轮储能也有因能量持续流失、能量释放快导致的无法长时间持续供能的缺点,且飞轮的布置方式对系统空间有较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飞轮储能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作为增压装置、辅助动力装置应用于中大型液压(气压)系统中,也可代替液压蓄能器或传统化学电池组,可实现长时间不间断供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飞轮储能系统,包括飞轮电池组、流体动力系统、动力输出系统和调控系统,所述飞轮电池组的能量输入端连接有流体动力系统,所述飞轮电池组的能量输出端连接有动力输出系统,所述动力输出系统连接有流体负载,且所述动力输出系统与所述流体负载之间连接有调控系统。
[0008]可选的,所述飞轮电池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两端分别啮合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齿轮轴通过第一输入端离合器传动连接有第一飞轮组,所述第一飞轮组末端通过第一输出端离合器传动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齿轮轴通过第二输入端离合器传动连接有第二飞轮组,所述第二飞轮组末端通过第二输出端离合器传动连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分别啮合连接有第六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齿轮轴与所述流体动力系统传动连接,所述第六齿轮的齿轮轴与所述动力输出系统传动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飞轮组和第二飞轮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飞轮组包括通过第一连接轴串行连接的多个飞轮,所述飞轮与所述第一连接轴之间通过机械轴承支撑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离合器和第一输出端离合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
飞轮组包括通过第二连接轴串行连接的多个飞轮,所述飞轮与所述第二连接轴之间通过机械轴承支撑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离合器和第二输出端离合器传动连接。飞轮电池组结构上总体采取串并联结合的布置方式,飞轮的数量、尺寸大小可根据系统空间以及性能要求综合确定。
[0010]可选的,所述流体动力系统包括与所述飞轮电池组的能量输入端传动连接的单向变量马达,所述单向变量马达的进油口连接有第一单向变量泵,所述第一单向变量泵的进油口连接有液压油箱,所述单向变量马达的出油口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所述动力输出系统包括与所述飞轮电池组的能量输出端连接的第二单向变量泵,所述第二单向变量泵的进油口连接所述液压油箱,所述第二单向变量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流体负载;所述第一单向变量泵连接有动力源。
[0011]可选的,所述调控系统为直动内控溢流阀,所述直动内控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所述直动内控溢流阀的进油口连接在所述第二单向变量泵与流体负载之间。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径向尺寸和齿数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径向尺寸和齿数;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六齿轮的径向尺寸和齿数相同,所述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的径向尺寸和齿数相同;从而实现在能量输入端快速提高飞轮转速,在能量输出端减速增扭的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流体动力系统包括与所述飞轮电池组的能量输入端传动连接的气马达,所述气马达连接有第一空气压缩机;所述动力输出系统包括与所述飞轮电池组的能量输出端连接的第二空气压缩机,所述第二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流体负载。
[0014]可选的,所述调控系统为设置于所述动力输出系统与所述流体负载之间的安全阀。
[0015]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飞轮电池组供能过程实现了流体压力能到机械能的转化,飞轮电池组的放能过程实现了机械能到流体压力能的转化。单向变量泵与单向变量马达可分别更换为空气压缩机和气马达,从而实现由压缩气体的压力能来为飞轮电池组供能;同理,单向变量泵也可由空气压缩机代替;直动内控溢流阀可由安全阀代替;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流体飞轮储能系统可分别应用于液压动力系统,气压动力系统以及液压气压混合动力系统中,在以下描述中,均以在液压系统中为例进行介绍。本专利技术可实现长时间不间断供能,可作为增压装置、辅助动力装置,应用于中大型液压(气压)系统中,也可代替液压蓄能器或传统化学电池组。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体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飞轮电池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00—流体飞轮储能系统,1—液压油箱,2—单向变量马达,3—飞轮电池组,4—流体负载,5—直动内控溢流阀,6—第二单向变量泵,7—动力源,8—第一单向变量泵,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第一输入端离合器,12—飞轮,13—壳体,14—第一输出端离合器,15—第四齿轮、16—机械轴承,17—第六齿轮,18—第五齿轮,19—第二输出端离合器,20—第二输入端离合器,21—第三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飞轮储能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作为增压装置、辅助动力装置应用于中大型液压(气压)系统中,也可代替液压蓄能器或传统化学电池组,可实现长时间不间断供能。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如图1所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飞轮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飞轮电池组、流体动力系统、动力输出系统和调控系统,所述飞轮电池组的能量输入端连接有流体动力系统,所述飞轮电池组的能量输出端连接有动力输出系统,所述动力输出系统连接有流体负载,且所述动力输出系统与所述流体负载之间连接有调控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飞轮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电池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两端分别啮合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齿轮轴通过第一输入端离合器传动连接有第一飞轮组,所述第一飞轮组末端通过第一输出端离合器传动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齿轮轴通过第二输入端离合器传动连接有第二飞轮组,所述第二飞轮组末端通过第二输出端离合器传动连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分别啮合连接有第六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齿轮轴与所述流体动力系统传动连接,所述第六齿轮的齿轮轴与所述动力输出系统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飞轮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飞轮组和第二飞轮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飞轮组包括通过第一连接轴串行连接的多个飞轮,所述飞轮与所述第一连接轴之间通过机械轴承支撑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离合器和第一输出端离合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飞轮组包括通过第二连接轴串行连接的多个飞轮,所述飞轮与所述第二连接轴之间通过机械轴承支撑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离合器和第二输出端离合器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琳冯超张铁柱鲁力群孟令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