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板基芯片型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186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板基芯片型液晶显示装置。目的是在TFT-LCD制造中,应用COG技术在屏上直接形成向驱动电路提供驱动电压的布线时,用于驱动电压的布线即使在驱动电路间串联连接,也可以将使驱动电路正常工作的驱动电压提供给全部驱动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达成前述目的,考虑屏布线中的电压下降,使驱动电压升高后输出,使第(n+1)个的驱动电路中输入的驱动电压与第n个的驱动电路中输入的驱动电压相等。为此,在驱动IC中装备驱动电压发生部,驱动电压发生部包含通过输入接受驱动电压,使之提升到规定电压的电荷泵电路和使电压稳定的缓冲电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驱动电路相互间的布线在液晶屏上直接形成的玻板基芯片型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源阵列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置于多个扫描线和多个信号线的相互交叉点附近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s以下称为“TFT”),液晶像素由TFT驱动。扫描线连接到提供扫描信号的外部栅极驱动IC。信号线连接到提供图像信号的外部源极驱动IC。通过由扫描信号接通的TFT,将由源极驱动IC输入的图像信号提供给液晶,显示指定的图像。扫描线连接到栅极驱动IC、信号线连接到源极驱动IC的方法中,有使用印刷电路基板的TAB方法和玻板基芯片型(Chip On Glass以下称为“COG”)方法。在COG方法中,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通过焊接或者金属膏(metallic paste)直接附着到液晶屏上,栅极驱动IC或源极驱动IC相互间的布线仍是在屏上直接形成。通过使用这样的COG技术在屏上直接形成的布线通常称为“屏布线”。本说明书中,以下把栅极驱动IC和源极驱动IC统称为“驱动电路”。而且,将为驱动驱动电路,向各个驱动电路提供的电压称为“驱动电压”。图1是说明通过驱动电路相互间的屏布线向驱动电路102、104、106各自施加驱动电压的图。屏布线可由电阻(Rn-1)和电阻(Rn)模拟。如图1所示,当向驱动电路102、104、106提供驱动电压的屏布线(Rn-1、Rn)在驱动电路102、104、106间串联连接的情况下,由于驱动电路102、104、106的内部的电阻分量和屏布线(Rn-1、Rn)的电阻分量而产生电压下降。根据这样的电压下降,以下公式1的关系成立。Vo(n-1)>Vi(n)>Vo(n)>Vi(n+1)前述公式1中,Vi(n)是向驱动电路104中实际输入的驱动电压,Vo(n)是为驱动下一级,从而驱动电路104输出的驱动电压。由于这样的理由,在经过数个驱动电路的连接后,某一阶段以后的驱动电路中,实际输入的驱动电压就会降到使驱动电路工作所必需的最小电压(以下称为“工作电压”)以下,出现驱动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所提出的方案,目的是在TFT-LCD制造中,应用COG技术在屏上直接形成向驱动电路提供驱动电压的布线时,用于驱动电压的布线即使在驱动电路间串联连接,也可以将使驱动电路正常工作的驱动电压提供给全部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为达成前述目的,考虑屏布线中的电压下降,使驱动电压升高后输出,使第(n+1)个的驱动电路中输入的驱动电压与第n个的驱动电路中输入的驱动电压相等。为此,提供一种玻板基芯片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像素的液晶屏;由所述液晶屏上形成的第1屏布线相互串联连接,通过所述第1屏布线提供驱动电压,产生对应所述液晶屏上显示的数据的灰度电压,提供给所述液晶屏的多个源极驱动部;由所述液晶屏上形成的第2屏布线相互串联连接,通过所述第2屏布线提供驱动电压,顺次扫描每一列的所述液晶屏的所述多个像素的多个栅极驱动部;所述多个源极驱动部中的每一个,将输入的源极驱动电压升压后输出,使前端的源极驱动电压和后端的源极驱动电压相同,所述多个栅极驱动部中的每一个,将从前端输入的栅极驱动电压升压后输出,使前端的栅极驱动电压和后端的栅极驱动电压相同。并希望所述栅极驱动部包括将从所述前端输入的栅极驱动电压升高到规定电平的电荷泵(pumping)电路和使所述电荷泵电路输出的电压稳定的缓冲(buffer)电路。并希望所述源极驱动部包括将从所述前端输入的源极驱动电压升高到规定电平的电荷泵电路和使所述电荷泵电路输出的电压稳定的缓冲电路。并希望所述缓冲电路由串联连接的2个CMOS倒相器(inverter)组成,所述电荷泵电路的输出电压在所述缓冲电路的输入电压和驱动电压中使用。而且,驱动电压升高到规定值以上输出后,屏布线的电阻值通过工程上的调节,使第n个的驱动电压和第n+1个的驱动电压相同。按照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不会发生由于电压降低使后端的驱动电路不工作的情况。而且,具有驱动电路的串联连接的个数不受限制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液晶显示装置中驱动电路相互间的连接关系的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压发生部的方框图。图3是图2所示缓冲电路的一例的电路图。图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屏布线的电阻值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希望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地说明。为保持说明的一贯性,图中同一参照符号用于指示同一或类似的结构要素及信号。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压发生部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在各驱动IC中具有由电荷泵电路202和缓冲电路204组成的驱动电压发生部200。电荷泵电路202将前端驱动IC施加的驱动电压(Vi)提升到规定电平并输出电压(Vcp)。电荷泵电路202已经为业界广为得知,因此这里不对其具体结构作说明。缓冲电路204将从电荷泵电路202输出的电压(Vcp)稳定后生成电压(Vo),向下一级输出。图3是图2中图示的缓冲电路的一例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缓冲电路204可由串联连接的2个CMOS倒相器构成。电荷泵电路202提供作为缓冲电路204的驱动电压和输入电压的上升电压(Vcp),缓冲电路204由CMOS电路构成以使电压(Vcp)不损失地输出。图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屏布线的电阻值的图。图4中,电阻(Rn)如下面的公式2所示。 Rn=ρ·l/(w·t)所述公式2中,ρ是电阻率,l是长度,w是宽度,t是厚度。考虑如前所述的屏布线中的电压下降,附加预先使电压上升后输出的方法,通过工艺方法调节屏布线的l、w、t,从而调节由于屏布线造成的电压降低,最终可使Vi(n)和Vi(n+1)相等。即,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在n个的驱动IC的内部配备所述驱动电压发生部(图2的200),输出提升到输入的驱动电压以上的电压之后,通过在工艺上适当调节屏布线的电阻值,第n个的驱动IC,即前端的栅极和源极驱动IC中施加的栅极和源极驱动电压和第n+1个,即后端的栅极和源极驱动IC中施加的栅极和源极驱动电压变得相同。在此说明的实施例等,不超出作为本领域人员容易理解,可以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因此,本领域人员等必须注意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具有各种变形或变更的可能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原则上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确定。根据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不会出现由于电压下降使后端的驱动电路不工作的情况。而且,具有驱动电路的串联连接个数不受限制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玻板基芯片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液晶屏;多个源极驱动部,由所述液晶屏上形成的第1屏布线相互串联连接,通过所述第1屏布线提供驱动电压,产生对应所述液晶屏上显示的数据的灰度电压,提供给所述液晶屏;多个栅极驱动部,由所述液晶屏上形成的第2屏布线相互串联连接,通过所述第2屏布线提供驱动电压,顺次扫描每一列的所述液晶屏的所述多个像素;所述多个源极驱动部的每一个,将输入的源极驱动电压升压后输出,使前端的源极驱动电压和后端的源极驱动电压相同,所述多个栅极驱动部的每一个,将从前端输入的栅极驱动电压升压后输出,使前端的栅极驱动电压和后端的栅极驱动电压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部包括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板基芯片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液晶屏;多个源极驱动部,由所述液晶屏上形成的第1屏布线相互串联连接,通过所述第1屏布线提供驱动电压,产生对应所述液晶屏上显示的数据的灰度电压,提供给所述液晶屏;   多个栅极驱动部,由所述液晶屏上形成的第2屏布线相互串联连接,通过所述第2屏布线提供驱动电压,顺次扫描每一列的所述液晶屏的所述多个像素;所述多个源极驱动部的每一个,将输入的源极驱动电压升压后输出,使前端的源极驱动电压和后端的源极 驱动电压相同,所述多个栅极驱动部的每一个,将从前端输入的栅极驱动电压升压后输出,使前端的栅极驱动电压和后端的栅极驱动电压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京薰成乐铉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显示器科技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