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K均值聚类的光空间脉冲位置调制分步分类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光通信中光空间调制系统的信号检测技术,尤其是涉及基于K均值聚类(K
‑
means)的光空间脉冲位置调制(Spatial 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SPPM)分步分类检测方法,属于无线光通信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移动用户的迅速增长以及各种传输业务的急剧增加,人们对无线光通信(WOC)技术的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调制(SM)作为一种新型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在每传输符号周期只激活一个发射天线,即只需建立一条通信链路,从而有效避免了存在的信道间干扰(ICI)和对天线间同步(IAS)要求高的难题。尤其是在大规模光MIMO系统中,SM技术已成为主要研究热点之一。
[0003]目前关于无线光通信中光空间调制(OSM)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发送端调制方案的设计以及分析各种环境因素(如大气湍流、衰减和瞄准误差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K均值聚类的光空间脉冲位置调制分步分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发送端:步骤(1)对二进制序列进行光空间脉冲位置调制;步骤(2)将调制信号经激活光源发送出去;接收端:步骤(1)经过光电探测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同时收集此处信号构建训练样本集;步骤(2)采用基于信号向量检测算法对训练样本的激活光源索引号进行检测;步骤(3)根据训练样本的特征,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其进行聚类;步骤(4)通过对所得簇进行局部解映射得到各质心与调制符号间的映射关系;步骤(5)在对在线信号的实时检测中,同样采用SVD算法检测激活光源索引号,并以步骤(4)所得映射关系为准则完成在线调制符号的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K均值聚类的光空间脉冲位置调制分步分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端步骤(2)、步骤(3)、步骤(4)、步骤(5);接收端步骤(2),在完成训练样本集的构建后,采用SVD算法检测样本集的光源索引号;将接收信号矩阵y与h
j
x
l
之间的最小夹角θ
j
所对应的光源检测为激活光源;即:所对应的光源检测为激活光源;即:式中,<
·
,
·
>表示希尔伯特空间的内积运算,||
·
||2表示2
‑
范数,h
j
表示信道衰减矩阵的第j列,j∈{1,
…
,N
t
},x
l
为PPM调制符号集合中的某一向量,为等式右端取最小值时所对应的光源索引号;接收端步骤(3),利用K
‑
means算法对训练样本进行聚类;对于一个具有S个接收信号的训练样本集,可表示为{y1,y2,
…
,y
S
};由于光源索引号所传递的信息属于隐含信息,实际接收信号是受到加性高斯噪声和信道衰落影响后的PPM调制向量,那么就能够根据接收信号特征将其聚类为L个簇;其中,L为PPM的调制阶数,聚类的具体过程如下:
①
从训练样本集{y1,y2,
…
,y
S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琴,侯文斌,彭清斌,包仲贤,黄瑞,刘玲,黄超,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