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及用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166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及用途,主要由高压电源系统、一对电极、基板、传递件和工作介质组成。所述高压电源系统可为高压电源或者变压器,用以提供高压电场;所述电极对分别与高压电源系统的输出端的两侧相电连接,用以加载高压电场。所述传递件,用以传递高压电场,诱导工作介质放电。所述工作介质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经历电子雪崩过程放电,以大面积地获取粒径为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及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及康养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及用途。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药物的给药方式一般采用静脉注射或口服。但是传统药物治疗不但费用昂贵,而且药物利用率低,治疗效果极其有限,全身副作用大。由于纳米药的高活性、高渗透性、低副作用,纳米药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或药物载体,逐渐成为当下医学研究的热点。
[0003]研究表明,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药物颗粒的吸收效果和沉积的部位,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主要沉积在嘴里,5

10微米的颗粒主要沉积在咽喉和支气管,0

5微米的颗粒主要沉积在肺中。特别地,当药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为1

300纳米时,其进入肺癌细胞的能力相比3

5微米的颗粒增强8

9倍。常规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主要存在两个不足:
[0004]常规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主要存在两个不足:
[0005](1)不能持续稳定的工作:特别是针对较难放电的工作介质(如水蒸汽等),工作不稳定,经常会工作中止,导致不能连续稳定的发生低温等离子体。
[0006](2)不能同时处理多个工作介质:一般只能处理一种工作介质或多种工作介质的混合物,而不能在多处同时处理不同的工作介质,限制了其应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0007](3)作用面积不大:工作介质的放电集中在一点或局部,作用面积受限,特别针对皮肤或大面积的目标对象,处理效率低下。
[0008]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及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利用高压电场电离的方式,工作介质在所述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或所述电极Ⅰ与传递件之间,或所述电极Ⅱ与传递件之间的高压电场的作用下,经历电子雪崩过程放电,以大面积地获取粒径为0

1000纳米的超细粒子、含氮自由基和含氧自由基中的至少一种纳米活性物质,并根据不同的用途,智能调节纳米活性物质的组分和浓度,可用于皮肤病及伤口护理、美容抗衰、防脱发及生发、口腔护理、呼吸道疾病防治、肿瘤治疗等医疗器械。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高压电源系统和电极对,所述电极对包括电极Ⅰ和电极Ⅱ,所述高压电源系统的输出端的一侧电连接所述电极Ⅰ的端部,所述高压电源系统的输出端的另一侧电连接所述电极Ⅱ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相对设置且不相互接触;
[0012]所述电极Ⅰ和电极Ⅱ在高压电源系统的作用下,用以加载高压电场;
[0013]所述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还至少包括一个工作介质,所述工作介质在电极Ⅰ和
电极Ⅱ之间的高压电场的作用下,经历电子雪崩过程放电,从而获取粒径为0

1000纳米的超细粒子、含氮自由基和含氧自由基中的至少一种纳米活性物质;
[0014]所述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侧覆设有所述电极对,用以支撑限定并延展高压电场的作用范围;
[0015]所述电极Ⅰ和电极Ⅱ为曲线设置或者折线设置,以增加作用面积。
[0016]进一步,还包括传递件,所述传递件为导体,设于所述电极对之间,用以传递高压电场,诱导工作介质放电。
[0017]进一步,还包括阻挡介质,所述阻挡介质为高介电常数的介质,用以防止电极对在工作介质区域之外放电,同时稳定高压电场,并产生均匀电离。
[0018]进一步,所述阻挡介质被置于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或所述电极Ⅰ与传递件之间,或所述电极Ⅱ与传递件之间,或相邻的两个传递件之间;
[0019]或者所述阻挡介质覆设于电极Ⅰ、电极Ⅱ和传递件中的任一者的外侧;
[0020]或者所述阻挡介质贯穿电极Ⅰ和电极Ⅱ设置,或贯穿所述电极Ⅰ与传递件设置,或贯穿所述电极Ⅱ与传递件设置,或贯穿相邻的两个传递件设置。
[0021]进一步,所述基板上设有多个电极Ⅰ和多个电极Ⅱ,
[0022]多个所述电极Ⅰ之间进行串联连接,多个所述电极Ⅱ之间进行串联连接,形成处理多个工作介质的串联结构;
[0023]或者多个所述电极Ⅰ和多个所述电极Ⅱ进行中至少一者并联连接,形成处理多个工作介质的并联结构。
[0024]进一步,所述串联结构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添加工作介质,形成处理多个工作介质的串联结构。
[0025]进一步,所述串联结构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设置传递件,并在传递件和电极Ⅰ之间添加工作介质,和/或者传递件和电极Ⅱ之间添加工作介质,形成处理多个工作介质的串联结构。
[0026]进一步,所述并联结构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添加工作介质,形成处理多个工作介质的并联结构。
[0027]进一步,所述并联结构为两个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设置传递件,并在传递件和电极Ⅰ之间添加工作介质,和/或者传递件和电极Ⅱ之间添加工作介质,形成处理多个工作介质的并联结构。
[0028]进一步,所述并联结构的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相互相对设置或相互交替设置。
[0029]进一步,所述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相互交替设置的并联结构形成折线外形的并联结构或曲线外形的并联结构。
[0030]进一步,还包括至少一个工作介质供给部,所述工作介质供给部贯穿所述基板。
[0031]进一步,所述基板为柔性基材、PCBA板、陶瓷片或柔性电路板,以增加与目标对象的作用面积和贴合度。
[0032]进一步,还包括智能传感器,所述智能传感器用于检测粒径为0

1000纳米的超细粒子、含氮自由基和含氧自由基中的至少一种纳米活性物质的浓度,并智能调节所述变压器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介质的组分与剂量。
[0033]进一步,所述纳米活性物质为低温等离子体,其电子密度为107~10
23
/cm3。
[0034]进一步,所述工作介质为玻尿酸、胶原蛋白、水蒸汽、氢气、甲烷、氧气、氮气、空气、稀有气体、精油、生理盐水或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5]进一步,在电子雪崩过程中,所述电极对或传递件通过被部分电离的工作介质或被击穿的阻挡介质而相电连接。
[0036]进一步,所述高压电源系统为高压电源或者变压器,所述高压电源系统的输出高压为直流或交流高压。
[0037]进一步,所述高压电源系统的输出高压为脉冲高压。
[0038]进一步,所述阻挡介质与所述工作介质可为同一种介质或不同种介质。
[0039]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用途,利用所述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获取粒径为0

1000纳米的超细粒子、含氮自由基和含氧自由基中的至少一种纳米活性物质,其电子密度为107~10
23
/cm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高压电源系统和电极对,所述电极对包括电极Ⅰ和电极Ⅱ,所述高压电源系统的输出端的一侧电连接所述电极Ⅰ的端部,所述高压电源系统的输出端的另一侧电连接所述电极Ⅱ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相对设置且不相互接触;所述电极Ⅰ和电极Ⅱ在高压电源系统的作用下,用以加载高压电场;所述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还至少包括一个工作介质,所述工作介质在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的高压电场的作用下,经历电子雪崩过程放电,从而获取粒径为0

1000纳米的超细粒子、含氮自由基和含氧自由基中的至少一种纳米活性物质;所述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侧覆设有所述电极对,用以支撑限定并延展高压电场的作用范围;所述电极Ⅰ和电极Ⅱ为曲线设置或者折线设置,以增加作用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递件,设于所述电极对之间,用以传递高压电场,诱导工作介质放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挡介质,所述传递件为导体,所述阻挡介质为高介电常数的介质,用以防止电极对在工作介质区域之外放电,同时稳定高压电场,并产生均匀电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介质被置于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或所述电极Ⅰ与传递件之间,或所述电极Ⅱ与传递件之间,或相邻的两个传递件之间;或者所述阻挡介质覆设于电极Ⅰ、电极Ⅱ和传递件中的任一者的外侧;或者所述阻挡介质贯穿电极Ⅰ和电极Ⅱ设置,或贯穿所述电极Ⅰ与传递件设置,或贯穿所述电极Ⅱ与传递件设置,或贯穿相邻的两个传递件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多个电极Ⅰ和多个电极Ⅱ,多个所述电极Ⅰ之间进行串联连接,多个所述电极Ⅱ之间进行串联连接,形成处理多个工作介质的串联结构;或者多个所述电极Ⅰ和多个所述电极Ⅱ中至少一个进行并联连接,形成处理多个工作介质的并联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结构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添加工作介质,形成处理多个工作介质的串联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结构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设置传递件,并在传递件和电极Ⅰ之间添加工作介质,和/或者传递件和电极Ⅱ之间添加工作介质,形成处理多个工作介质的串联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结构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极Ⅰ和电极Ⅱ之间添加工作介质,形成处理多个工作介质的并联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峰石蕾胡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清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