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洞口隐藏式路面截水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105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公路隧道路面防排水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洞口隐藏式路面截水沟。解决了现有截水沟安全性和流通性差的问题。在隧道洞口的路面内设置有路面截水沟,路面截水沟两端与路缘边沟连通,所述路面截水沟由钢箱与OGF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洞口隐藏式路面截水沟


[0001]本技术涉及公路隧道路面防排水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洞口隐藏式路面截水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山区后,修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长的公路隧道。其中,隧道防排水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的系统工程,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运营过程中的任何细节的疏忽或忽略,都可能造成隧道防排水不利,进一步导致隧道结构安全性下降。因此,隧道防排水工程应当合理设计、精心施工和有效养护。此外,隧道排水结构与洞外路面排水的衔接成为防排水设计的难点,尤其对于隧道洞口隐藏式段的设计,稍有差池都将会造成路面不均匀沉降,进一步导致路面开裂和跳车病害。
[0003]为此,隧道防排水设计需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优化处理,使得隧道洞内外形成一个完整通畅的排水系统,其中洞口截水沟设置直接影响隧道路面排水的合理性,同时影响隧道洞口段路面的行车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然而,设置路面截水沟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洞外雨水流入隧道,避免隧道洞口段因路面湿滑而引起的行车安全事故。针对隧道洞口隐藏式,传统的截水措施主要是在洞口设置含有流水篦子的横向路面截水沟,即在横向矩形混凝土路面截水沟的基础上加设铸铁篦盖板,这种排水结构虽然具有较大的排水能力,但存在施工难度大,与周边混凝土结合不密实,压实不足等导致不均匀沉降,和前后衔接不平顺等,易引起隧道洞口跳车现象。后期设计人员进一步改进,采用小开口型(5cm\4cm)的明沟排水结构,沟身采用钢板或钢筋混凝土,增加了路面截水沟的刚度,也减小了路面不均匀沉降等,但路面泥沙和杂物极易掉落截水沟内,造成截水沟内排水通道堵塞,水易溢出而流入隧道洞口段路面,造成隧道洞口段路面湿滑,对行车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因此,隧道路面截水沟设计仍是隧道设计、施工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洞口隐藏式路面截水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截水沟安全性和流通性差的问题,本装置采用隐藏式的截水沟设计,有效地增加了路面截水沟的刚度,同时使用便捷,平整度良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一种隧道洞口隐藏式路面截水沟,在隧道洞口的路面内设置有路面截水沟A,路面截水沟A两端与路缘边沟B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截水沟A由钢箱1与OGFC

13排水沥青混凝土5组成,钢箱1和OGFC

13排水沥青混凝土5均铺设于钢纤维混凝土4上,钢箱1的两端与路缘边沟B连通,钢箱1上铺设有OGFC

13排水沥青混凝土5。
[0007]所述钢箱1两侧与路缘边沟B连通处为通孔结构。
[0008]所述钢箱1底面水平高度为:两端高度小于中心位置高度。
[0009]所述钢箱1外表面设置有角钢2。
[0010]所述钢箱1上设置有漏水孔3。
[0011]所述钢箱1上内外表面均喷涂有防锈材料。
[0012]所述OGFC

13排水沥青混凝土5呈锥形结构浇筑,锥形结构锥底与钢箱1的漏水孔3相互贴合,锥形结构的锥形面与钢纤维混凝土4贴合。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截水沟采用钢箱的形式,底部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侧壁利用角钢与钢纤维混凝土的咬合,有效地增加了路面截水沟的刚度,减小了路面不均匀沉降和洞口跳车现象。此外,通过钢箱顶部设置漏水孔,并铺设排水沥青混凝土,可直接阻隔了外部泥沙或杂物进入排水沟内,防止堵塞截水沟内排水通道,并大大的改善了截水沟前后混凝土的平整度。整体来说,本技术涉及的路面截水沟具有一定的优势,施工便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且平整性好,后期出现跳出的现象少。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洞口路面截水沟平面布置图;
[0015]图2是钢箱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1的
Ⅰ‑Ⅰ
剖面图;
[0017]图中所示:A路面截水沟;B路缘边沟;1钢箱;2角钢;3漏水孔;4钢纤维混凝土;5OGFC

13排水沥青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9]实施例一
[0020]参照附图1~3,本技术为一种隧道洞口隐藏式路面截水沟,主要构件为钢箱结构1和OGFC

13排水沥青混凝土5。与传统路面截水沟施工工序大致一致,依次为地基加固处理

钢箱加工

浇筑定型

铺设排水沥青混凝土。
[0021](1)地基加固处理:待隧道内外路基施工完成,利用开挖设备挖出排水沟施工空间,浇筑前需对地基进行夯实处理。
[0022](2)钢箱加工:预加工钢箱1,长度按路面设计要求加工。钢箱1底面水平高度为:两端高度小于中心位置高度,防止水滞留于钢箱1内。并在钢箱1上表面设置等距的漏水孔3。并在钢箱1侧壁两边分别焊接若干组L80
×
5角钢2。其中,底部两根L80
×
5角钢2底边与钢箱1底边保持齐平,顶部两根L80
×
5角钢2底边与钢箱1顶部距离为10cm。最后,对钢箱焊接处及箱身内外侧喷涂防锈材料。
[0023](3)浇筑定型:在已处理好的地基上浇筑与混凝土面板同标号的钢纤维混凝土,厚度达到15cm时,随即将已加工成型的钢箱1放置于指定位置,钢箱1底面的高度差与路面坡率保持一致。进一步地,利用临时固定措施,固定钢箱1防止浇筑混凝土4发生移位。最后浇筑钢纤维混凝土4,钢纤维混凝土4顶面设置为指定坡率的锥形,并进行振荡捣实。
[0024](4)铺设排水沥青混凝土5:待钢纤维混凝土4达到设计强度,再进行铺设特殊材料OGFC

13排水沥青混凝土5。与此同时,为防止排水沥青混凝土5骨料进入钢箱1中,铺设前在截水沟顶部放置薄层透水土工布,随后铺设特殊材料OGFC

13排水沥青混凝土5,压实成型。其中,钢箱1两端均与路缘边沟B相接,顶端与路缘边沟B的内侧保持齐平。
[002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洞口隐藏式路面截水沟,在隧道洞口的路面内设置有路面截水沟,路面截水沟两端与路缘边沟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截水沟由钢箱与OGFC

13排水沥青混凝土组成,钢箱和OGFC

13排水沥青混凝土均铺设于钢纤维混凝土上,钢箱的两端与路缘边沟连通,钢箱上铺设有OGFC

13排水沥青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隐藏式路面截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箱两侧与路缘边沟连通处为通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洞口隐藏式路面截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金鑫刘泾堂张耀庭邱成虎李玉平杨治军包正龙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