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压力性损伤智能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098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压力性损伤智能床垫,包括支撑底架、中间垫层以及弹性接触层;所述支撑底架上设有若干个支撑杆和驱动装置,所述中间垫层上设有供支撑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撑杆穿过中间垫层伸入非连接单元区,所述支撑杆上端部为球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控制支撑杆上下移动,可使部分支撑杆顶出,则人体对应的部分为受压迫区域,而其它部分则为非受压迫区域,隔一段时间替换顶出的支撑杆,使人受压迫区域保持变动,通过改变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与床的接触,促进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的作用,有效地预防了褥疮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而且可以全自动、全天候工作,不需人工干预,减轻护理人员负担,另外也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另外也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另外也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压力性损伤智能床垫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压力性损伤智能床垫。

技术介绍

[0002]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ies)是由于外部压力而导致骨隆突外的皮肤和/或下层组织的局部损伤。国内外研究表明,医院压力性损伤总体的发病率达10%

23%之间,而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高达56%,脊髓损伤者高达85%。压力性损伤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可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延长10.8天,8%患者可能因并发严重的局部和全身感染症而导致死亡。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常规要求临床护士需要每隔两小时为卧床患者进行一次翻身,这不仅护士带来体力上的挑战,也缩短了她们执行其他医嘱的时间。因此本专利基于临床需要以及积极地响应国家政策,以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降低家庭护理难度为主要出发点,以实用性高、适用性广为目标,以医学专业知识、机械制造合作为项目支撑,研发以自动翻身功能为核心的新型多功能人工智能床垫,达到解放医务人员们的双手,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
[0003]临床防治压力性损伤工作繁重且复杂,医疗机构往往高薪聘请大量护工人员协助进行护理,加大了人力成本支出。同时,长期卧床患者需要至少每 2 个小时翻身一次,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工作量。而由于目前在用的防压力性损伤设备和方式效果不理想,部分护工的护理专业度不足,易造成压力性损伤发生。全年约 1500 万人患压力性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防压力性损伤智能床垫。
[0005]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压力性损伤智能床垫,包括支撑底架、固定在支撑底架上的中间垫层以及设置在中间垫层上的弹性接触层,所述弹性接触层与中间垫层局部连接在弹性接触层与中间垫层之间形成若干个非连接单元区;
[0006]所述支撑底架上设有若干个相对支撑底架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杆和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中间垫层上设有供支撑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撑杆穿过中间垫层伸入非连接单元区,所述支撑杆上端部为球面;
[0007]所述支撑杆上端部设有压力检测传感器,所述防压力性损伤智能床垫中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压力检测传感器和驱动装置连接。
[0008]所述支撑底架上设有液压杆,所述支撑杆内设有液压槽,所述液压杆伸入液压槽中与支撑杆内壁密封配合,所述液压杆与支撑杆之间形成液压腔,所述液压杆上设有连通液压腔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油缸、连接油缸和流入通道的流入管道、连接油缸和流出通道的流出管道、设置在流入管道上的输入泵、设置在流出管道上的输出泵,所述控制器与输入泵和输出泵相连接,控制液压腔中的液压和体积。
[0009]所述支撑杆中设有抽气腔,所述支撑杆外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连
通抽气腔,所述抽气腔通过抽气管道连通有抽气除湿装置。
[0010]所述非连接单元区为菱形,所述非连接单元区的菱边为弹性接触层与中间垫层相连接的区域,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部位于非连接单元区的中心区域。
[0011]还包括排便组件,所述排便组件包括固定在支撑底架上的排便盆、与排便盆相连接的排污管道、与排污管道连接的污物收集容器;所述排便盆上设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通过管道连接有带有水泵的水箱;所述排便盆中设有污物感应器,所述控制器与污物感应器和水箱连接。
[0012]所述排便盆上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通过管道连接有风机,所述控制器与风机连接。
[0013]所述出气管中设有电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电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连接。
[0014]还包括呼吸监测装置、心跳监测装置。
[0015]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数据储存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
[0016]所述中间垫层为棕榈材质,所述弹性接触层为太空记忆棉。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控制器控制支撑杆上下移动,可使部分支撑杆顶出,则人体对应的部分为受压迫区域,而其它部分则为非受压迫区域,隔一段时间替换顶出的支撑杆,使人受压迫区域保持变动,通过改变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与床的接触,促进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的作用,有效地预防了褥疮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而且可以全自动、全天候工作,不需人工干预,减轻护理人员负担,另外也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技术的范畴。
[0019]图1为床垫的俯视图;
[0020]图2为床垫中支撑杆收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床垫中支撑杆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床垫中排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床垫中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0024]图中,1,支撑底架;101,液压杆;102,流入通道;103,流出通道;2,中间垫层;3,弹性接触层;4,非连接单元区;5,支撑杆;501,液压槽;502,抽气腔;503,透气孔;6,压力检测传感器;7,控制器;8,液压腔;9,油缸;10,流入管道;11,流出管道;12,输入泵;13,输出泵;14,抽气管道;15,抽气除湿装置;16,排便盆;17,排污管道;18,污物收集容器;19,冲洗管;20,水箱;21,出气管;22,风机;23,污物感应器;24,温度传感器;25,呼吸监测装置;26,心跳监测装置;27,数据储存模块;28,数据传输模块;29,电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 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
”ꢀ
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 一一说明。
[0027]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8]如图1

2所示,一种防压力性损伤智能床垫,包括支撑底架1、固定在支撑底架1上的中间垫层2以及设置在中间垫层2上的弹性接触层3,所述弹性接触层3与中间垫层2局部连接在弹性接触层3与中间垫层2之间形成若干个非连接单元区4;所述支撑底架1上设有若干个相对支撑底架1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杆5和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5上下移动的驱动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压力性损伤智能床垫,包括支撑底架(1)、固定在支撑底架(1)上的中间垫层(2)以及设置在中间垫层(2)上的弹性接触层(3),所述弹性接触层(3)与中间垫层(2)局部连接在弹性接触层(3)与中间垫层(2)之间形成若干个非连接单元区(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架(1)上设有若干个相对支撑底架(1)可上下移动的支撑杆(5)和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5)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中间垫层(2)上设有供支撑杆(5)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撑杆(5)穿过中间垫层(2)伸入非连接单元区(4),所述支撑杆(5)上端部为球面;所述支撑杆(5)上端部设有压力检测传感器(6),所述防压力性损伤智能床垫中还设有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与压力检测传感器(6)和驱动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架(1)上设有液压杆(101),所述支撑杆(5)内设有液压槽(501),所述液压杆(101)伸入液压槽(501)中与支撑杆(5)内壁密封配合,所述液压杆(101)与支撑杆(5)之间形成液压腔(8),所述液压杆(101)上设有连通液压腔(8)的流入通道(102)和流出通道(103),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油缸(9)、连接油缸(9)和流入通道(102)的流入管道(10)、连接油缸(9)和流出通道(103)的流出管道(11)、设置在流入管道(10)上的输入泵(12)、设置在流出管道(11)上的输出泵(13),所述控制器(7)与输入泵(12)和输出泵(13)相连接,控制液压腔(8)中的液压和体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中设有抽气腔(502),所述支撑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璐敏袁婕江小琼林蒙蒙金杰陈志轩戴晓龙蔡福满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