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生物限度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080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微生物限度仪,包括仪器主体,所述仪器主体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第一防滑脚座,所述仪器主体的顶部表面中心处水平设置有多个不锈钢管,每个所述不锈钢管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不锈钢盆座,每个所述不锈钢盆座的顶端均设置有透明杯罩,每个所述透明杯罩的顶部均设置有配套杯盖,所述仪器主体的内顶壁位于每个不锈钢管的正下方设置有对应的排液管,每个所述排液管的顶端内部均设置有单向阀,每个所述单向阀均包括挡板、堵头、滑块、L形固定座以及弹簧,所述堵头的顶端垂直向上贯穿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多个排液管,且在每个排液管内部均设置有单向阀避免外接的细菌通过液体回流进入限度仪内部,从而能保证检测的精准。检测的精准。检测的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微生物限度仪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仪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微生物限度仪。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限度仪通常采用滤膜过滤法,即将供试品注入微生物限度培养器内,通过检验仪自带内置进口隔膜液泵负压抽滤,将供试品中微生物截留在滤膜上,用取膜器取出滤膜,转移至配置好的固体培养基上,菌面朝上,平贴,盖上盖子形成封闭的培养盒,置于相应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并计数,广泛应用于研究单位、检验检疫机构、质量监控机构、天然矿泉水行业、饮用水行业、制药行业、制药行业、饮料行业等部门。
[0003]现有的微生物限度仪通常设置有排液口,外界空气中的细菌会附着在排液口表面,使用时,可能会随着液体回流至限度仪内部,从而污染待测试的供试品,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另外,现有的微生物限度仪通常会配套一个回收瓶,每次使用都需通过管路与仪器连接,操作起来十分麻烦,并且携带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微生物限度仪。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微生物限度仪,包括仪器主体,所述仪器主体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第一防滑脚座,所述仪器主体的顶部表面中心处水平设置有多个不锈钢管;
[0006]每个所述不锈钢管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不锈钢盆座,每个所述不锈钢盆座的顶端均设置有透明杯罩,每个所述透明杯罩的顶部均设置有配套杯盖,所述仪器主体的内顶壁位于每个不锈钢管的正下方设置有对应的排液管,每个所述排液管的顶端内部均设置有单向阀;
[0007]每个所述单向阀均包括挡板、堵头、滑块、L形固定座以及弹簧,所述堵头的顶端垂直向上贯穿挡板,所述堵头的底部两端垂直对称设置有滑块,每个所述滑块与排液管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L形固定座,两个所述滑块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弹簧;
[0008]多个所述排液管的出口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聚流装置,所述仪器主体的内底壁一端设置有液用泵,所述仪器主体靠近液用泵的一侧外壁底端处固定连接有回收箱,所述液用泵的出液口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远离液用泵的一端贯穿仪器主体以及回收箱的侧壁并延伸,所述回收箱的内部位于导流管的正下方设置有回收瓶,所述回收箱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第二防滑脚座,所述回收箱远离仪器主体的一侧开设有箱门,每个所述不锈钢管的正面中心处均设置有阀门。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每个所述透明杯罩与对应的不锈钢盆座卡合连接,且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每个所述透明杯罩与配套杯盖卡合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每个所述滑块靠近对应堵头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每个所述滑块与对应的L形固定座均为滑动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每个堵头与对应的挡板的贯穿处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每个所述不锈钢管的底端均贯穿仪器主体的顶部并向下延伸与对应的排液管相连。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聚流装置的底部出口与液用泵进口使用水管相连通,所述箱门与回收箱使用合页连接。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每个所述单向阀的两个L形固定座成镜像对称设置,且两个L形固定座与对应的排液管内壁固定连接。
[0019]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有多个排液管,且在每个排液管内部均设置有单向阀,当多余的液体经由排液管排出后,单向阀会将排液口堵住,避免外接的细菌通过液体回流进入限度仪内部,从而能保证检测的精准。
[0020]2、本技术设置回收箱、导流管以及回收瓶,回收箱固定在限度仪的一侧,限度仪排液时,通过导流管将液体导流至回收瓶内部,当回收瓶装满后,只需更换回收瓶即可,无需人工将仪器主体和回收瓶连接,省时省力,且携带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微生物限度仪的剖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微生物限度仪的侧视图;
[0023]图3为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仪器主体;2、第一防滑脚座;3、不锈钢管;4、不锈钢盆座;5、透明杯罩;6、配套杯盖;7、排液管;8、单向阀;9、聚流装置;10、液用泵;11、回收箱;12、导流管;13、回收瓶;14、第二防滑脚座;15、箱门;16、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
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参照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微生物限度仪,包括仪器主体1安装其余零部件,所述仪器主体1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第一防滑脚座2防止打滑,所述仪器主体1的顶部表面中心处水平设置有多个不锈钢管3固定不锈钢盆座4;
[0029]每个所述不锈钢管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不锈钢盆座4盛放滤膜,每个所述不锈钢盆座4的顶端均设置有透明杯罩5盛放微生物溶液,每个所述透明杯罩5的顶部均设置有配套杯盖6方便注入微生物溶液,所述仪器主体1的内顶壁位于每个不锈钢管3的正下方设置有对应的排液管7排出多余的溶液,每个所述排液管7的顶端内部均设置有单向阀8防止溶液回流;
[0030]每个所述单向阀8均包括挡板801、堵头802、滑块803、L形固定座804以及弹簧805,所述堵头802的顶端垂直向上贯穿挡板801,所述堵头802的底部两端垂直对称设置有滑块803,每个所述滑块803与排液管7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L形固定座804,两个所述滑块802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弹簧805;
[0031]多个所述排液管7的出口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聚流装置9聚集多个不锈钢管3排出的溶液,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生物限度仪,包括仪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主体(1)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第一防滑脚座(2),所述仪器主体(1)的顶部表面中心处水平设置有多个不锈钢管(3);每个所述不锈钢管(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不锈钢盆座(4),每个所述不锈钢盆座(4)的顶端均设置有透明杯罩(5),每个所述透明杯罩(5)的顶部均设置有配套杯盖(6),所述仪器主体(1)的内顶壁位于每个不锈钢管(3)的正下方设置有对应的排液管(7),每个所述排液管(7)的顶端内部均设置有单向阀(8);每个所述单向阀(8)均包括挡板(801)、堵头(802)、滑块(803)、L形固定座(804)以及弹簧(805),所述堵头(802)的顶端垂直向上贯穿挡板(801),所述堵头(802)的底部两端垂直对称设置有滑块(803),每个所述滑块(803)与排液管(7)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L形固定座(804),两个所述滑块(803)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弹簧(805);多个所述排液管(7)的出口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聚流装置(9),所述仪器主体(1)的内底壁一端设置有液用泵(10),所述仪器主体(1)靠近液用泵(10)的一侧外壁底端处固定连接有回收箱(11),所述液用泵(10)的出液口固定连接有导流管(12),所述导流管(12)远离液用泵(10)的一端贯穿仪器主体(1)以及回收箱(11)的侧壁并延伸,所述回收箱(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崇杰尹翠娟王小飞石宪富崔乐乐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元泰和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