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恢复生态拦截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069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44
本申请涉及一种湿地恢复生态拦截坝,涉及湿地恢复技术的领域,其包括闸门框、竖直安装在闸门框侧壁上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安装有倾斜设置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自上而下距闸门框的间距逐渐减小,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面可拆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面可拆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均盖设在过滤板的上方,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通过锁定件连接。本申请提高了河水的过滤效果。滤效果。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地恢复生态拦截坝


[0001]本申请涉及湿地恢复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湿地恢复生态拦截坝。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湿地生态水文格局发生改变,湿地在干旱季节水分流失过快,在雨水季节又容易破坏湿地内的平衡,所以需要拦截坝对雨水进行限流,来达到雨水的最大利用率。
[000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1079744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湿地恢复生态拦截坝,包括闸门框、土壤层和植被层,土壤层铺设在闸门框的顶部,植被层种植在土壤层上,闸门框中部设置有闸门,闸门包括与闸门框固定连接的闸门框、滑移连接在闸门框内的闸板及固定在闸门框顶部用于驱动闸板移动的启闭机,闸门框靠近河道的两竖直部分的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导轨,导轨上设有用于过滤河道中漂浮的杂物的过滤结构,过滤结构包括滑移连接在两个导轨上的两个侧挡板、固定在两个侧挡板之间的过滤板、固定在过滤板底部用于盛接漂浮的杂物的收集箱及设在闸门框顶部用于带动侧挡板滑移的驱动组件。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当闸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过滤板对河道进行过滤,河水从闸门框背离过滤板的一侧流向过滤板,当河水的流速过快时,容易从过滤板的上端溅出,导致河水的过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河水的过滤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湿地恢复生态拦截坝。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湿地恢复生态拦截坝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湿地恢复生态拦截坝,包括闸门框、竖直安装在闸门框侧壁上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安装有倾斜设置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自上而下距闸门框的间距逐渐减小,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面可拆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面可拆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均盖设在过滤板的上方,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通过锁定件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此拦截坝时,首先把第一盖板安装在第一侧板上,把第二盖板安装在第二侧板上,然后通过锁定件对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进行锁定,当河水从闸门框背离过滤板的一侧流向过滤板时,过滤板的上端被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遮盖,减少了河水从过滤板的上端溅出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河水的过滤效果。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铰链连接在第一侧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二盖板铰链连接在第二侧板的上端面。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时,只需转动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然后使用锁定件对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进行锁定,即可使得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盖设在过滤板的上方,减少了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盖设在过滤板上时所耗费的时间,
提高了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使用效率。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的上端面与闸门框的侧壁之间安装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二盖板的上端面与闸门框的侧壁之间安装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拉绳位于闸门框侧壁上的一端低于位于第一盖板上端面的一端,所述第二拉绳位于闸门框侧壁上的一端低于位于第二盖板上端面的一端。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过滤板进行清理时,将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向上移动,第一拉绳与第二拉绳随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移动从松弛状态直至紧绷状态,当第一拉绳与第二拉绳处于紧绷状态时,继续移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第一拉绳与第二拉绳分别对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施加向外的拉力,使得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向外转动,当过滤板移动至水面的上方时,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停止移动,此时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呈打开状,工作人员即可对过滤板进行清理;减少了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在拆除时花费的时间,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上升的过程中即可打开,方便工作人员对过滤板进行清理,提高了过滤板的清理效率。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盖板背离第二侧板的一端盖设在第一盖板上,所述锁定件包括竖直安装在第二盖板下端面的支杆、安装在支杆底端的卡接球、铰链连接在第一盖板上端面的两个弧形夹板;两块所述弧形夹板沿闸门框宽度方向上的竖直截面对称设置,两块所述弧形夹板相对的一侧为内弧面,两个所述弧形夹板的外弧面与第一盖板的上端面之间均连接有弹簧。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进行锁定时,首先对第二盖板的上端面进行按压,第二盖板带动支杆向下移动,支杆带动卡接球向下移动,当卡接球接触到两个弧形夹板时,继续推动第二盖板,卡接球推动两个弧形夹板相互远离,两个弧形夹板分别对弹簧进行压缩,当卡接球完全进入到两个弧形夹板之间后,卡接球对两个弧形夹板的推力消失,弹簧推动弧形夹板相互靠近,对卡接球进行夹持,完成了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的锁定;通过按压第二盖板,即可使得卡接球与弧形夹板之间进行卡合,提高了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进行锁定时的效率。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的下端面与第一侧板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二盖板的下端面与第二侧板的侧壁之间均连接有拉簧。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把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盖设在过滤板上时,拉簧对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提供持续向下的拉力,使得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能够紧贴在过滤板上,增加了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盖设在过滤板上的稳定性。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的上方设置有安装在闸门框侧壁的第一挡块,所述第二侧板的上方设置有安装在闸门框侧壁的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朝向第二挡块的一侧成型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自上而下距第二挡块的间距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挡块朝向第一挡块的一侧成型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自上而下距第一挡块的间距逐渐增大;当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翻折到倾斜状时,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一盖板的上端面抵接,所述第二斜面与第二盖板的上端面抵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转动的过程中,当第一盖板抵接到第一斜面、第二盖板抵接到第二斜面时,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停止运动,限制了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翻折角度,工人在转动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时较为方便,方便工人的操作。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绳的长度大于第二拉绳的长度。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拉绳拉动第一盖板、第二拉绳拉动第二盖板的过程中,首先第二拉绳拉动第二盖板进行转动,然后第一拉绳再拉动第一盖板进行转动,当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停止移动时,第二盖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角度大于第一盖板与第一侧板之间的角度;当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向下移动时,第一盖板首先落下,然后第二盖板盖设在第一盖板上,减少了第一盖板盖设在第二盖板上情况的发生。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上端面均开设有若干过滤孔。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在冲击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时,过滤孔能够对水流进行过滤,进一步的提高了河水的过滤效果。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地恢复生态拦截坝,包括闸门框(1)、竖直安装在闸门框(1)侧壁上的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之间安装有倾斜设置的过滤板(13),所述过滤板(13)自上而下距闸门框(1)的间距逐渐减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上端面可拆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盖板(2),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上端面可拆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盖板(3),所述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均盖设在过滤板(13)的上方,所述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之间通过锁定件(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恢复生态拦截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2)铰链连接在第一侧板(11)的上端面,所述第二盖板(3)铰链连接在第二侧板(12)的上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湿地恢复生态拦截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2)的上端面与闸门框(1)的侧壁之间安装有第一拉绳(21),所述第二盖板(3)的上端面与闸门框(1)的侧壁之间安装有第二拉绳(31),所述第一拉绳(21)位于闸门框(1)侧壁上的一端低于位于第一盖板(2)上端面的一端,所述第二拉绳(31)位于闸门框(1)侧壁上的一端低于位于第二盖板(3)上端面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恢复生态拦截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3)背离第二侧板(12)的一端盖设在第一盖板(2)上,所述锁定件(4)包括竖直安装在第二盖板(3)下端面的支杆(41)、安装在支杆(41)底端的卡接球(42)、铰链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刘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