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975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0
本申请涉及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其包括固定于第一河道和第二河道交汇处的滤网;第一河道一侧设置有延伸槽室,延伸槽室远离第一河道一侧固定有废料斗;延伸槽室内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外周面沿转轴周向均布有四个筛板;延伸槽室内设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动力机构。本申请具有解决淤泥堆积堵塞过滤组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
本申请涉及河道清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生活废水和企业排放废水中部分废水会直接或间接的排放至河流中,导致河道淤积,致使河道的基本功能丧失。河道长时间淤积,会导致水体浑浊后黑臭现象的发生,对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9368947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包括净化植株种植层、防渗层、滤水池、排水池和淤泥运送装置;滤水池内设置有固定隔板、活动隔板和筛分器;固定隔板固定于滤水池内部,活动隔板设置于固定隔板上方,活动隔板活动连接于滤水池内。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淤泥经过过滤后会出现堆积的情况,堆积的淤泥长期不清理会堵塞过滤组件,从而对清淤效率造成影响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淤泥堆积堵塞过滤组件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包括固定于第一河道和第二河道交汇处的滤网;所述第一河道一侧设置有延伸槽室,所述延伸槽室远离第一河道一侧固定有废料斗;所述延伸槽室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周面沿转轴周向均布有四个筛板;所述延伸槽室内设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动力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带动筛板转动后,筛板会抬起淤泥,并将淤泥筛入废料斗内,从而便于对筛板处的淤泥进行清理,降低由于淤泥堆积堵塞筛板的可能性。可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延伸槽室侧壁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沿第一河道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转轴靠近第一电机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块随第一连接块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延伸槽室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的抵压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通过驱动组件连接后,电机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块带动转轴转动;通过设置可分离式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便于电机不停转时转轴可以停止转动,减小由于电机反复停机启动造成的对电机的损耗。可选的,所述第二河道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周面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电机一端固定有推板,所述推板沿第一河道长度方向与电机输出轴滑移连接。所述推板与第一连接块靠近第一电机一侧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升状态的第一弹簧为推板提供向靠近电机一侧的弹力,便于通过第一弹簧驱动第一连接块向靠近第一电机一侧复位。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均布于第一连接块远离第一电机一侧的多个楔形块以及沿第二连接块周向均布于第二连接块靠近第一电机一侧的多个楔形槽,所述楔形块用于与楔形槽卡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楔形块与楔形槽插接,便于第二连接块随第一连接块转动,从而通过电机带动转轴转动;通过设置楔形块,便于转动状态的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插接。可选的,所述抵压组件包括沿竖向滑移连接于延伸槽室顶部的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底部开设有倒角;所述第一连接块靠近第一电机一侧固定有用于与倒角抵接的锥形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件通过倒角向下抵压锥形环,并推动锥形环向靠近第一电机一侧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插接。设置按压件,便于于延伸槽外侧控制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连接和分离。可选的,所述按压件一侧固定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延伸槽室沿竖向滑移连接;所述导向块底部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底端与延伸槽室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为导向块提供向上的弹力,便于通过第二弹簧驱动导向块向上复位。可选的,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周面固定有主动带轮,所述废料斗侧壁转动安装有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的外周面套设有传动带;所述主动带轮包括环形轮、分别与环形轮固定连接的两个滑动轴以及沿环形轮径向与滑动轴滑移连接的扇形滑块;所述扇形滑块内周面固定有用于与电机输出轴外周面插接的插块;所述扇形滑块远离第一电机一侧固定有半圆形的锥形台;所述推板远离第一电机一侧固定有抵接环,所述抵接环靠近扇形滑块一侧开设有用于与锥形台抵接的环形弧面;所述废料斗底部设有用于排出废料的阀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环抵压锥形台后,会分别推动两个锥形台相向移动,从而使抵接环与电机的输出轴插接,实现通过电机带动主动带轮转动,设置可分离式的扇形滑块,便于在电机保持打开状态下实现主动带轮的停止和转动,从而提高电机的使用效率。可选的,所述扇形滑块内周面固定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扇形滑块一端与滑动轴靠近电机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弹簧为扇形滑块提供向远离电机输出轴一侧的弹力,便于通过第三弹簧驱动扇形滑块与电机输出轴分离。可选的,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固定环以及沿固定环周向均布于固定环内周面的四个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周面固定有扇形挡片;所述废料斗底面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固定环嵌设于出料口内;所述固定环内开设有环形腔室;所述转动轴远离连接柱一端固定有锥齿轮;所述固定环通过环形腔室转动安装有锥齿环,所述锥齿环与锥齿轮啮合;所述从动带轮靠近固定环一侧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贯穿废料斗侧壁与锥齿轮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动带轮带动其中一个锥齿轮转动,锥齿轮通过锥齿环带动其余锥齿轮转动,四个锥齿轮转动过程中分别带动扇形挡片转动;通过设置阀门组件,便于对堆积于废料斗内的淤泥进行排出,降低淤泥堵塞废料斗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转轴带动筛板转动后,筛板会抬起淤泥,并将淤泥筛入废料斗内,从而便于对筛板处的淤泥进行清理,降低由于淤泥堆积堵塞筛板的可能性;2.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通过驱动组件连接后,电机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块带动转轴转动;通过设置可分离式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便于电机不停转时转轴可以停止转动,减小由于电机反复停机启动造成的对电机的损耗;3.抵接环抵压锥形台后,会分别推动两个锥形台相向移动,从而使抵接环与电机的输出轴插接,实现通过电机带动主动带轮转动,设置可分离式的扇形滑块,便于在电机保持打开状态下实现主动带轮的停止和转动,从而提高电机的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主动带轮的爆炸视图。图5是沿图2中C-C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河道;11、滤网;12、插块;13、第三弹簧;14、连接轴;2、第二河道;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按压件;24、倒角;25、锥形环;26、导向块;27、导向槽;28、第二弹簧;3、延伸槽室;31、废料斗;32、转轴;33、筛板;34、网孔;35、上料台;36、第二连接块;4、电机;41、第一连接块;42、第一弹簧;43、推板;44、楔形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第一河道(1)和第二河道(2)交汇处的滤网(11);所述第一河道(1)一侧设置有延伸槽室(3),所述延伸槽室(3)远离第一河道(1)一侧固定有废料斗(31);所述延伸槽室(3)内转动安装有转轴(32),所述转轴(32)外周面沿转轴(32)周向均布有四个筛板(33);所述延伸槽室(3)内设有用于驱动转轴(32)转动的动力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第一河道(1)和第二河道(2)交汇处的滤网(11);所述第一河道(1)一侧设置有延伸槽室(3),所述延伸槽室(3)远离第一河道(1)一侧固定有废料斗(31);所述延伸槽室(3)内转动安装有转轴(32),所述转轴(32)外周面沿转轴(32)周向均布有四个筛板(33);所述延伸槽室(3)内设有用于驱动转轴(32)转动的动力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延伸槽室(3)侧壁的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沿第一河道(1)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第一连接块(41);所述转轴(32)靠近第一电机(4)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块(36);所述第一连接块(41)和第二连接块(36)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块(36)随第一连接块(41)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延伸槽室(3)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接块(41)与第二连接块(36)的抵压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河道(2)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内周面固定有第一弹簧(42);所述第一弹簧(42)远离电机(4)一端固定有推板(43),所述推板(43)沿第一河道(1)长度方向与电机(4)输出轴滑移连接;所述推板(43)与第一连接块(41)靠近第一电机(4)一侧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均布于第一连接块(41)远离第一电机(4)一侧的多个楔形块(44)以及均布于第二连接块(36)靠近第一电机(4)一侧的多个楔形槽(45),所述楔形块(44)用于与楔形槽(45)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组件包括沿竖向滑移连接于延伸槽室(3)顶部的按压件(23),所述按压件(23)底部开设有倒角(24);所述第一连接块(41)靠近第一电机(4)一侧固定有用于与倒角(24)抵接的锥形环(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小月汤远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