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朝宗专利>正文

改进的饮料加热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064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饮料加热盖,于盖体中央的圆凸针座四周设有菱形状的折槽,该折槽的底部设置有朝向隔离膜的凸刺体。使用时,经按压既容易且快速刺破隔离两种渗合可发热的物质的膜。所生热能经罐体壁传导使罐内饮料得以加热。改进的设计可使按压更顺利,刺破动作更有效致使加热效果更好。(*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饮料包装,特别是关于一种能通过按压动作刺破起隔离两种渗合后能发热物质的隔离膜的新式饮料加热盖。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饮料加热装置采用了如附图说明图1和图2的结构。在罐体容器10的一端设有一生石灰室11,锡箔袋12及盖体13。生石灰室11内置放有生石灰,而锡箔袋12则包裹于盖体13的下方,其间构成的空间则装有水,而盖体13(如图2所示)于其中央处设有一园凸针座14,其下方作有一针头。当须进行加热时,则须按压盖体13的园凸针座14,使该针头刺破锡箔袋而使水开始流入生石灰室中,使与其中的生石灰接触后产生热能,而借助于热传导性能良好的罐体容器壁的传导作用可将罐中的饮料加热。这种加热饮料罐结构虽可达到加热饮料的效果,却存在有下列缺点。其一是由于其顶盖采用园弧形,从而造成过强的向上的抗压力至使使用者使用时按压不便,其二为盖体13只靠园凸针座14的针头施行刺破,不仅刺破效果较差且水流入生石灰室的速度也慢,因此使整体的发热效果大受影响。本技术的目的则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以提供一种适于使用者按压、并具有良好刺破功能而能有效利用发热效能的改进的饮料加热盖设计。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良的饮料加热盖,由盖体、隔离膜、生热材料及发热用介质等所组成,隔离膜与盖体上部构成存放发热用介质腔而隔离膜下部形成生热材料的存放腔。在盖体中央的园凸针座上设有多个呈菱形状的折槽,而该折槽朝向隔离膜一面上设有凸刺体。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带加热盖饮料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加热盖的立体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加热盖的立体图,和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带加热盖的饮料罐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为了适当减弱盖体20上拱形面对按揿力的抵抗强度,可以在该面上设置若干条自中心径向向外延伸的菱形状的折槽22,例如图中显示了沿园周均布的四个折槽22。盖体20之下有隔离膜30,它将罐体容器的上部分隔离成彼此封闭的两个腔室上部为用以盛装发热用介质,例如水的发热用介质腔24;下部为用以存放生热材料,例如生石灰的生热材料的存放腔25。处于发热用介质腔24内的每个折槽22的底部设置有朝向隔离膜30的凸刺体23。当使用时,按压盖体20上中央部的凸针座21,使其往下动作,借助其底部的针头及各折槽22上的凸刺体23的作用,可同时刺破隔离膜30至使介质腔24内的水迅速地流入存放腔25,与存放其中的生热材料,例如生石灰相混合,随即产生热能。热量通过罐体容器10的外壁传送给容器内的饮料使之得以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饮料加热盖,由盖体20,隔离膜30,生热材料及发热用介质等所组成,该隔离膜30与盖体上部构成发热用介质腔24,其下部为生热材料存放腔25,其特征为所述盖体20上设置有若干条自中心径向向外延伸的菱形状折槽2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改良的饮料加热盖,由盖体20,隔离膜30,生热材料及发热用介质等所组成,该隔离膜30与盖体上部构成发热用介质腔24,其下部为生热材料存放腔25,其特征为所述盖体20上设置有若干条自中心径向向外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宗
申请(专利权)人:陈朝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