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覃安福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012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包括安装盒,安装盒的两端内部均设有一组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上均开设有导向槽;两组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之间设有固定轮与活动轮;固定轮与活动轮上均设有相啮合的齿,固定轮与活动轮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U型槽;安装盒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内卡设有滑块,活动轮上的转轴一端穿设在滑块内;安装盒一侧设有刻度线,安装盒的顶盖上与安装盒底端均开设有穿针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安装盒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以对针的两端进行稳定;设置的固定轮与活动轮能对针的中部进行夹持,在两个轮转动情况下还可使针移动;通过设置的刻度线便于观察送针的深度。观察送针的深度。观察送针的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


[0001]本技术涉及针灸
,具体的为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

技术介绍

[0002]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针灸具有通经脉,调气血的功效,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医师需把针灸针针入患者体内,为了降低患者痛感,需要将针迅速刺入皮下以减轻痛感,但传统的送针器在使用时,操作不便捷,针灸针固定不稳定,且针灸针的针灸深度不可控,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送针器在操作时不便捷,针灸针不稳定,且针灸针扎入在皮下的深度不可控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设置有两组相接触的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第二导向轮的圆周面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导向槽;两组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第二导向轮分别设置在安装盒的两端;两组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第二导向轮之间设置有固定轮与活动轮;所述固定轮的两端卡设在所述安装盒的两侧壁上;所述固定轮与所述活动轮的圆周面上均设置有相啮合的齿,所述固定轮与所述活动轮的圆周面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U型槽;所述安装盒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卡设有滑块,所述活动轮上的转轴一端穿设在所述滑块内;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一侧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所述转轴上套设有转动板;所述安装盒一侧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内卡设有透明塑料板,所述安装盒一侧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安装盒顶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顶端与所述安装盒底端均开设有穿针孔。
[000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上的所述穿针孔口部设置有消毒盒,所述消毒盒内设置有消毒棉。
[000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盒底端的所述穿针孔口部设置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底端设置有棉垫。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盒底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柱上均套设有支座,所述支座底端设置有棉垫,所述支座内设置有弹簧。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轮与所述活动轮圆周上的所述U型槽内均设置有橡胶套。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盒底端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设有插板,所述安装盒一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压板与弹簧。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盒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套,两个所述连
接套之间设置有提手。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安装盒的两端内部分别设置一组相接触的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两组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上导向槽能对针的两端进行稳定;第一导向轮与第二导向轮之间设置固定轮与活动轮,固定轮与活动轮上U型槽将针的中部进行夹持,当两个轮相对转动时,即可推动针向下移动,从而实现送针的目的;当针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结合观察针在刻度线上的位置高度,即可获得送针的深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的爆炸图;
[0015]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16]图4为图2中B区域的放大图。
[0017]图中:1、安装盒;2、透明塑料板;3、导向槽;4、第一导向轮;5、第二导向轮;6、U型槽;7、齿;8、固定轮;9、橡胶套;10、转轴;11、转动板;12、活动轮;13、定位套;14、棉垫;15、支座;16、弹簧;17、固定柱;18、观察口;19、提手;20、连接套;21、穿针孔;22、消毒盒;23、消毒棉;24、顶盖;26、拉伸弹簧;28、滑槽;29、滑块;30、压板;31、固定杆;32、插板;3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包括安装盒1,所述安装盒1内设置有两组相接触的第一导向轮4与第二导向轮5;所述第一导向轮4与所述第二导向轮5的圆周面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导向槽3;两组所述第一导向轮4与所述第二导向轮5分别设置在安装盒1的两端;两组所述第一导向轮4与所述第二导向轮5之间设置有固定轮8与活动轮12;所述固定轮8的两端卡设在所述安装盒1的两侧壁上;所述固定轮8与所述活动轮12的圆周面上均设置有相啮合的齿7,所述固定轮8与所述活动轮12的圆周面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U型槽6;所述安装盒1一侧开设有滑槽28,所述滑槽28内卡设有滑块29,所述活动轮12上的转轴10一端穿设在所述滑块29内;所述滑块29与所述滑槽28一侧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26;所述转轴10上套设有转动板11;所述安装盒1一侧开设有观察口18,所述观察口18内卡设有透明塑料板2,所述安装盒1一侧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安装盒1顶端设置有顶盖24,所述顶盖24顶端与所述安装盒1底端均开设有穿针孔21。
[0020]该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使用时,通过移动滑块29带动活动轮12移动,使活动轮12与固定轮8的间隙加宽,再将针从顶盖24上的穿针孔21插入,使针的两端分别插在安装盒1的两端内部的第一导向轮4与第二导向轮5上的导向槽3内,实现将针进行稳定,然后松开滑块29,拉伸弹簧26抵动滑块29移动,从而使得活动轮12向固定轮8靠近接触,当固定轮8与活动轮12接触后,即可将针的中间部位夹持在固定轮8与活动轮12上的U型槽6内,通过转动转
轴10使得活动轮12进行转动,经过活动轮12与固定轮8上的齿7啮合,即可带动固定轮8进行转动,当两个轮相向转动时,即可推动针向下移动,从而实现送针的目的;当针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可结合观察针顶端在刻度线上的位置高度,即可获得送针的深度。
[0021]请参阅图2,所述顶盖24上的所述穿针孔21口部设置有消毒盒22,所述消毒盒22内设置有消毒棉23,当需要将针插入在穿针孔21内时,针必须从消毒盒22内穿过,在针穿过消毒盒22的过程中,消毒盒22内的消毒棉23能对针进行消毒处理。
[0022]请参阅图2,所述安装盒1底端的所述穿针孔21口部设置有定位套13,所述定位套13底端设置有棉垫14,设置的定位套13抵在需扎针的部位,能实现定位,使得针从安装盒1底端的穿针孔21穿出后能准确的扎在需扎针的部位,设置的棉垫14能减轻定位套13与皮肤接触时带来的冰冷刺激感。
[0023]请参阅图2,所述安装盒1底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柱17,两个所述固定柱17上均套设有支座15,所述支座15底端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针灸医疗送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盒(1),所述安装盒(1)内设置有两组相接触的第一导向轮(4)与第二导向轮(5);所述第一导向轮(4)与所述第二导向轮(5)的圆周面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导向槽(3);两组所述第一导向轮(4)与所述第二导向轮(5)分别设置在安装盒(1)的两端;两组所述第一导向轮(4)与所述第二导向轮(5)之间设置有固定轮(8)与活动轮(12);所述固定轮(8)的两端卡设在所述安装盒(1)的两侧壁上;所述固定轮(8)与所述活动轮(12)的圆周面上均设置有相啮合的齿(7),所述固定轮(8)与所述活动轮(12)的圆周面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U型槽(6);所述安装盒(1)一侧开设有滑槽(28),所述滑槽(28)内卡设有滑块(29),所述活动轮(12)上的转轴(10)一端穿设在所述滑块(29)内;所述滑块(29)与所述滑槽(28)一侧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26);所述转轴(10)上套设有转动板(11);所述安装盒(1)一侧开设有观察口(18),所述观察口(18)内卡设有透明塑料板(2),所述安装盒(1)一侧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安装盒(1)顶端设置有顶盖(24),所述顶盖(24)顶端与所述安装盒(1)底端均开设有穿针孔(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安福
申请(专利权)人:覃安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