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弯双腔微导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55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弯双腔微导管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调弯双腔微导管组件包括双腔微导管、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双腔微导管包括直管段和一体成型的设置于所述直管段的远端并可弯折形变的分支管段,所述双腔微导管中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导丝腔和第二导丝腔,所述第一导丝腔的两端贯通所述直管段的近端以及所述分支管段的末端,所述第二导丝腔的两端贯通所述直管段的远端以及所述直管段侧壁靠近近端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分支管段相对于所述直管段的弯折角度。优点: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够使导丝非常容易进入分支动脉,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缩短了手术时间。缩短了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弯双腔微导管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弯双腔微导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分叉病变处理是目前冠脉介入治疗的技术重点和难点之一,复杂的冠脉分叉病变往往由于边支呈角扭曲或钙化闭塞而导致导丝无法通过。现有的双腔微导管由于缺乏个性化的头端设计,也难以引导导丝迅速进入边支进行保护和干预,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操作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弯双腔微导管组件,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可调弯双腔微导管组件,包括双腔微导管、和角度调节机构,上述双腔微导管包括直管段和一体成型的设置于上述直管段的远端并可弯折形变的分支管段,上述双腔微导管中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导丝腔和第二导丝腔,上述第一导丝腔的两端贯通上述直管段的近端以及上述分支管段的末端,上述第二导丝腔的两端贯通上述直管段的远端以及上述直管段侧壁靠近近端处,上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上述分支管段相对于上述直管段的弯折角度。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上述直管段的远端以及上述分支管段的末端外周上均设有显影环。
[0008]进一步,上述角度调节机构为套设于上述直管段外的外套管,初始状态下,上述分支管段相对于上述直管段弯折,上述外套管可沿上述直管段移动,并可移动至远端套设包裹于上述分支管段外,并迫使上述分支管段弯曲形变。
>[0009]进一步,上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套管、卷绕机构和两根调弯钢丝,上述套管一端固定于上述双腔微导管的近端端部,其另一端设有与上述第一导丝腔对应并供导丝穿过的导丝口,上述卷绕机构设置于上述套管上,两根上述调弯钢丝分别沿上述双腔微导管的长度方向埋设于上述双腔微导管的两侧侧壁中适配的通道内,两根上述调弯钢丝的一端分别穿出上述双腔微导管的近端,并互为反向卷绕于上述卷绕机构上,二者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述分支管段末端的两侧连接固定,上述卷绕机构用于调节两根上述调弯钢丝一根卷绕收紧另一根释放,从而调节上述分支管段的弯折角度。
[0010]进一步,上述卷绕机构包括转轮和转轴,上述套管侧壁上开有孔位,上述转轮设置于上述套管中,其部分穿过上述孔位并伸至上述套管外,上述转轴与上述转轮同轴连接,并与上述套管内壁转动连接,两根上述调弯钢丝的一端互为反向卷绕于上述卷绕机构上,外力拨动上述转轮旋转,上述转轮带动上述转轴旋转,并调节两根上述调弯钢丝一根收紧另一根释放。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够使导丝非常容易进入分支动脉,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可调弯双腔微导管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可调弯双腔微导管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可调弯双腔微导管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001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6]1、双腔微导管;2、角度调节机构;3、显影环;11、直管段;12、分支管段;21、套管;22、转轮;23、转轴;24、调弯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8]实施例一
[00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调弯双腔微导管组件包括双腔微导管1、和角度调节机构2,上述双腔微导管1包括直管段11和一体成型的设置于上述直管段11的远端并可弯折形变的分支管段12,上述双腔微导管1中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导丝腔和第二导丝腔,上述第一导丝腔的两端贯通上述直管段11的近端以及上述分支管段12的末端,上述第二导丝腔的两端贯通上述直管段11的远端以及上述直管段11侧壁靠近近端处,上述角度调节机构2用于调节上述分支管段12相对于上述直管段11的弯折角度;
[0020]其中,角度调节机构2为套设于上述直管段11外的外套管,初始状态下,上述分支管段12相对于上述直管段11弯折,上述外套管可沿上述直管段11移动,并可移动至远端套设包裹于上述分支管段12外,并迫使上述分支管段12弯曲形变。
[0021]手术过程如下:
[0022]初始状态下,外套管位于双腔微导管1的直管段11外以及分支管段12外部,此时双腔微导管1整体呈直线形;
[0023]手术前,医生先测量患者动脉主干与分支之间的角度,然后选择相应弯形的可调弯双腔微导管1;在手术中,医生先将导丝a输送至患者血管内,然后将导丝a末端从直管段11的导丝a入口处插入双腔微导管1内,并使得导丝a从直管段11上的导丝a出口处穿出;其次,沿导丝a将双腔微导管1输送至动脉内主干与分支交界处;然后沿远离直管段11远端的方向缓慢回撤外套管,外套管逐渐解除对分支管段12的约束,分支管段12缓慢恢复原来的形状并进入分支动脉;最后沿双腔微导管1上的导丝b入口置入导丝b,导丝b则可从导丝b出口处进入分支动脉。
[0024]实施例二
[0025]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调弯双腔微导管组件包括双腔微导管1、和角度调节机构2,上述双腔微导管1包括直管段11和一体成型的设置于上述直管段11的远端并可弯折形变的分支管段12,上述双腔微导管1中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导丝腔和第二导丝腔,上述第一导丝腔的两端贯通上述直管段11的近端以及上述分支管段12的末端,上述第二导丝腔的
两端贯通上述直管段11的远端以及上述直管段11侧壁靠近近端处,上述角度调节机构2用于调节上述分支管段12相对于上述直管段11的弯折角度;
[0026]其中,上述角度调节机构2包括套管21、卷绕机构和两根调弯钢丝24,上述套管21一端固定于上述双腔微导管1的近端端部,其另一端设有与上述第一导丝腔对应并供导丝穿过的导丝口,上述卷绕机构设置于上述套管21上,两根上述调弯钢丝24分别沿上述双腔微导管1的长度方向埋设于上述双腔微导管1的两侧侧壁中适配的通道内,两根上述调弯钢丝24的一端分别穿出上述双腔微导管1的近端,并互为反向卷绕于上述卷绕机构上,二者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述分支管段12末端的两侧连接固定,上述卷绕机构用于调节两根上述调弯钢丝24一根卷绕收紧另一根释放,从而调节上述分支管段12的弯折角度。
[0027]该实施例的手术过程如下:
[0028]初始状态微导管头端(也就是分支管段12)为直线形,在手术中,医生先将导丝a输送至患者血管内,然后将导丝a末端从直管段11的导丝a入口处插入微导管内,并使得导丝a从直管段11远端的导丝a出口处穿出;其次,沿导丝a将双腔微导管1输送至动脉内主干与分支交界处;然后操作转动角度调节机构2,分支管段12发生弯曲并进入分支动脉;最后沿分支管段12的导丝b入口置入导丝b,导丝b则可从导丝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弯双腔微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腔微导管(1)、和角度调节机构(2),所述双腔微导管(1)包括直管段(11)和一体成型的设置于所述直管段(11)的远端并可弯折形变的分支管段(12),所述双腔微导管(1)中设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导丝腔和第二导丝腔,所述第一导丝腔的两端贯通所述直管段(11)的近端以及所述分支管段(12)的末端,所述第二导丝腔的两端贯通所述直管段(11)的远端以及所述直管段(11)侧壁靠近近端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用于调节所述分支管段(12)相对于所述直管段(11)的弯折角度;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为套设于所述直管段(11)外的外套管,初始状态下,所述分支管段(12)相对于所述直管段(11)弯折,所述外套管可沿所述直管段(11)移动,并可移动至远端套设包裹于所述分支管段(12)外,并迫使所述分支管段(12)弯曲形变;或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包括套管(21)、卷绕机构和两根调弯钢丝(24),所述套管(21)一端固定于所述双腔微导管(1)的近端端部,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导丝腔对应并供导丝穿过的导丝口,所述卷绕机构设置于所述套管(21)上,两根所述调弯钢丝(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昱东曾秋棠孟凯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