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清术灌洗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25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颈清术灌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和灌洗管体,引流管体和灌洗管体为并排设置的一体结构,引流管体和灌洗管体的前后两端开口,引流管体的前端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引流孔,引流管体的后端与气囊连通,气囊上设有启闭可控的放液口,灌洗管体的后端设有灌洗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颈清术创面渗出积液进行引流和灌洗,保证引流的顺畅性。保证引流的顺畅性。保证引流的顺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清术灌洗引流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颈清术灌洗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又称颈清术)由于手术创面大,术后创面渗出物较多,需要在术后对渗出物进行引流,防止伤口积液感染。现有临床上对于颈清术并没有专用的引流管,通常采用普通的引流管对术后积液进行引流,由于存在积血容易造成引流管堵塞,导致引流不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颈清术灌洗引流管,能够实现对颈清术创面渗出积液进行引流和灌洗,保证引流的顺畅性。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颈清术灌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和灌洗管体,所述引流管体和灌洗管体为并排设置的一体结构,所述引流管体和灌洗管体的前后两端开口,所述引流管体的前端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管体的后端与气囊连通,所述气囊上设有启闭可控的放液口,所述灌洗管体的后端设有灌洗接头。
[0005]所述引流管体和灌洗管体中前段为一体连接结构、后段分开。
[0006]所述灌洗接头的后端设有可打开的密封帽。
[0007]所述引流管体的前端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引流孔。
[0008]所述放液口设有阀门。
[0009]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能够通过挤压气囊产生负压,通过引流管体对颈清术创面渗出积液进行引流,在必要时通过灌洗管体对创面进行灌洗,能有效防止积血凝块造成引流孔堵塞,保证引流的顺畅性。
附图说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13]如图1所示的一种颈清术灌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1、灌洗管体2、气囊4和灌洗接头6。
[0014]引流管体1和灌洗管体2的中前段为并排设置的一体连接结构,后段分开,引流管体1和灌洗管体2的前后两端均为开口。引流管体1的前端部的相对两侧沿长度方向上均匀间隔设有引流孔3。
[0015]引流管体1的后端与气囊4连通,气囊4上设有放液口5,放液口5设有阀门,用于控制放液口5的启闭。灌洗管体2的后端设有灌洗接头6,用于连接灌洗液输送装置。灌洗接头6的后端设有可打开的密封帽,能够在非灌洗状态下密封灌洗管体2,能够有效防止污染。
[0016]颈清术灌洗引流管在使用时,通过挤压气囊4产生负压,通过引流管体1对颈清术创面渗出积液进行引流,在必要时通过灌洗管体2对创面进行灌洗,能有效防止积血凝块造成引流孔堵塞,保证引流的顺畅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清术灌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1)和灌洗管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体(1)和灌洗管体(2)为并排设置的一体结构,所述引流管体(1)和灌洗管体(2)的前后两端开口,所述引流管体(1)的前端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引流孔(3),所述引流管体(1)的后端与气囊(4)连通,所述气囊(4)上设有启闭可控的放液口(5),所述灌洗管体(2)的后端设有灌洗接头(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清术灌洗引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巍任振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