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856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焦炭法二硫化碳生产装置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支架,软化水输入法兰管,下部换热管,中部换热管,层间连接管,上部集气管,热蒸汽排出法兰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二硫化碳生产中,烟道尾气余热未能够有效利用存在能源浪费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可将烟道内多余的热量实现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还可减少烟气中CO2气体排放,起到有效保护环境的作用。到有效保护环境的作用。到有效保护环境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焦炭法二硫化碳生产装置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焦炭法生产二硫化碳工艺主要包括:焦炭和硫磺原料制备—气化反应—脱硫—冷凝—精馏—克劳斯炉尾气处理等六道工序。所述气化反应需在设置的气化反应炉中进行。由于二硫化碳气化反应过程为吸热反应,因此,气化反应过程需不断地采用燃料向气化反应炉进行外加热,才能维持气化反应持续进行。与此同时,气化反应炉需设置烟道将燃料燃烧后的尾气经净化处理后通过烟囱排放。由于,烟道尾气余热温度约有400

500℃未被利用造成能源损失。目前,如何将这部分余热实现利用,解决由此造成的能源损失的技术问题,是本技术研究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烟道尾气余热未能够有效利用存在能源浪费这一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支架,软化水输入法兰管,下部换热管,中部换热管,层间连接管,上部集气管,热蒸汽排出法兰管。
[0004]所述支架为立方体形,用于支撑其内所述余热利用装置;所述下部换热管为单层,所述中部换热管为 n层,所述上部集气管为单层,所述下部换热管一端与所述软化水输入法兰管水平固定连接,所述上部集气管一端与所述热蒸汽排出法兰管水平固定连接,所述下部换热管与中部换热管,中部换热管与上部集气管,各层之间均采用所述层间连接管垂直固定连接。
[0005]又一步地,所述下部换热管和中部换热管,以及层间连接管均为同管径设计,管径为2英寸,以利所述下部换热管和中部换热管内软化水具有较好的吸热效果(在具有一定的热量空间内设置换热管道,管道越细,管道内的水越容易被加热)。
[0006]又一步地,所述上部集气管采用直径为Φ275mm管设置,以利水蒸气的集聚(由于在余热利用装置内,随着换热管道内水温不断升高,自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时其体积自然要扩大,因此,必须设置较粗管道作为余热利用装置的集气管)。
[0007]本技术运作时,将所属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设置在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的外加热炉的烟道内,或设置在烟道上部适当位置。所述软化水输入法兰管与车间内软化水管道接通,所述热蒸汽排出法兰管与所需热蒸汽设备管道接通。形成一个余热利用系统,将烟道内的余热实现再利用。
[0008]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本技术装置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可将烟道内多余的热量实现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还可减少烟气中CO2气体排放,起到有效保护环境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余热利用装置正立面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A

A剖视图;
[0012]图3为图1中B

B剖视图;
[0013]图4为图1中C

C剖视图。
[0014]图中:1

支架,2

软化水输入法兰管,3

下部换热管,4

中部换热管,5

层间连接管,6

上部集气管, 7

热蒸汽排出法兰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

4所示,一种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支架(1),软化水输入法兰管(2),下部换热管(3),中部换热管(4),层间连接管(5),上部集气管(6),热蒸汽排出法兰管(7);
[0017]所述支架(1)为立方体形,用于支撑其内所述余热利用装置;所述下部换热管(3)为单层,所述中部换热管(4)为n层,所述上部集气管(6)为单层,所述下部换热管(3)一端与所述软化水输入法兰管(2)水平固定连接,所述上部集气管(6)一端与所述热蒸汽排出法兰管(7)水平固定连接,所述下部换热管(3)与中部换热管(4),中部换热管(4)与上部集气管(6),各层之间均采用所述层间连接管 (5)垂直固定连接。
[0018]又一步地,所述下部换热管(3)和中部换热管(4),以及层间连接管(5)均为同管径设置,管径为 2英寸,以利下部换热管(3)和中部换热管(4)内软化水具有较好的吸热效果(在具有一定的热量空间内设置换热管道,管道越细,管道内的水越容易被加热)。
[0019]又一步地,所述上部集气管采用直径为Φ275mm管设置,以利水蒸气的集聚(由于在余热利用装置内,随着换热管道内水温不断升高,自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时其体积自然要扩大,因此,必须设置较粗管道作为余热利用装置的集气管)。
[0020]本技术运作时,将所属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设置在二硫化碳气化反应炉的外加热炉的烟道内,或设置在烟道上部适当位置。所述软化水输入法兰管与车间内软化水管道接通,所述热蒸汽排出法兰管与所需热蒸汽设备管道接通。形成一个余热利用系统,将烟道内的余热实现再利用。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如本余热利用装置内换热管和集气管直径的更改等。因此,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硫化碳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软化水输入法兰管(2),下部换热管(3),中部换热管(4),层间连接管(5),上部集气管(6),热蒸汽排出法兰管(7);所述支架(1)为立方体形,用于支撑其内所述余热利用装置;所述下部换热管(3)为单层,所述中部换热管(4)为n层,所述上部集气管(6)为单层,所述下部换热管(3)一端与所述软化水输入法兰管(2)水平固定连接,所述上部集气管(6)一端与所述热蒸汽排出法兰管(7)水平固定连接,所述下部换热管(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晋平王录才张诚崔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