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象显示装置和显示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816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非扫描期间,通过充电电路把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SD)的输出变成高阻抗而处于浮动状态的数据信号线(S)的电位充电到该帧的数据信号的大致中间电位。从而各象素电容的电位相对于数据信号线S的电位不会产生非常大的偏差,这样可以抑制通过各象素的有源元件的漏电流的偏差。因此可以减少象素(PIX)的电位变动,提高上述非扫描期间的显示质量。即在有源矩阵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在待机画面等情况下把非扫描期间设定得比扫描期间充分地长,而使帧频降低,可以降低电功率消耗,以能提高显示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最适合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等实施、并包括在被相互交叉的多个扫描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划分的各区域上形成的电光学元件和与其成对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象素电容的有源矩阵式图象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特别是涉及在待机画面时将非扫描期间相对于扫描期间设定的足够长,从而实现低帧频以及低功耗的。
技术介绍
图8是表示有源矩阵式的典型的现有技术的图象显示装置,是表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该液晶显示装置1大致包括显示部2、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gd、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sd、控制信号发生电路ct1。如上所述那样,显示部2在由相互交叉的多个扫描信号线g1、g2…gm(在以下总称时,将用参考符号g表示)和数据信号线s1、s2…sn(在总称时,以下用参考符号s表示)划分成矩阵状的各区域上配置象素PIX。如图9所示那样,上述各象素PIX包括有源元件SW和象素电容Cp。当上述扫描信号线g被选择扫描时,有源元件SW将数据信号线s的图象信号DAT取入上述图象电容Cp中,在非选择期间也保持该图象信号DAT继续进行显示。上述象素电容Cp由液晶电容CL和辅助电容Cs构成。上述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Sd由移位寄存器3和采样电路4构成。上述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sd的作用是,使移位寄存器3与来自上述控制信号发生电路ct1的时钟信号CKS、其反转信号CKSB和数据扫描起始信号SPS等的时序信号同步,将输入给采样电路4的模拟开关的图象信号DAT进行采样,根据需要写入在各数据信号线s。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gd由移位寄存器5构成,与来自上述控制信号发生电路ct1的时钟信号CKG、扫描起始信号SPG等的时序信号同步,依次选择扫描各扫描信号线g,控制在象素PIX内的有源元件SW的ON/OFF。在有源元件SW为ON时,写入各数据信号线s的图象信号DAT,如上述那样写入各象素PIX,被各象素PIX内的图象电容Cp保持。通过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可以在显示部2上显示图象。图10是表示上述写入动作用的驱动波形实例的波形图。在该驱动例中,采用水平线反转方式的驱动方法。从上述控制发生电路ct1向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Sd输入与时钟信号CKS、CKSB和数据扫描起始信号SPS同步输入图象信号DAT。响应上述时钟信号CKS、CKSB和数据扫描起始信号SPS,依次对奇数扫描信号线gi(g1、g3、…)和偶数扫描信号线gj+1(g2、g4、…)输出选择脉冲,并将上述图像信号DAT依次写入各数据信号线si(s1,s2…)的象素中。在该例中,将正极性的图象信号写入奇数扫描信号线gi(g1、g3、…)的象素中,而在偶数扫描信号线gj+1(g2,g4,…)的象素中写入负极性的图象信号。可是,在近年来,对图象显示装置的低消耗电功率的要求强烈,作为其中的一个对策,考虑在待机画面上显示静态图象和刷新率低的动态图象的场合,通过将非扫描期间设定得比扫描期间充分地长,从而实现低消耗电功率的帧频驱动方法。用低帧频驱动方法,可以帧象上述那样把图象写入象素PIX中,使数(2~8)帧期间停止扫描,将非扫描期间设定得比扫描期间充分地长。利用该低帧频驱动法的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sd的动作示在图11中。在扫描期间,在上述扫描信号线g1、g2、…上,按顺序导出选择脉冲。与此相对应,为了采用上述水平线反转式的驱动方法,从上述控制信号发生电路ct1输入的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极性反转的图象信号DAT,对任意的数据信号线si,通过上述采样电路4输出对应第i号数据信号线si的电平。对各象素PIX1、PIX2、…,写入上述选择脉冲后沿的上述数据信号线si的电平,以后在上述一帧期间以上的整个非扫描期间中保持。在此,如图12所示那样,当着眼于与上述任意的数据信号线si和扫描信号线g1、g2对应的象素PIX1、PIX2时,在进行上述低帧频驱动的场合,结束扫描期间后由象素PIX1、PIX2的上述图象电容Cp在扫描期间中保持的电荷,利用上述有源元件SW与数据信号线si中分离。可是,实际上在上述有源元件SW的源极一漏极间施加有电压VDS。而且数据信号线si的电容比象素电容Cp大得多。因此,扫描期间结束后,当扫描信号线si处于其扫描结束时刻的电位时,上述源极漏极间电压VDS即象素电容Cp的电位与数据信号线si的电位之差越大,越容易发生漏电流,而使保持在象素电容Cp中的电荷流出。关于这一点,采用增大上述辅助电容Cs等以尽量减小上述漏电流对显示的影响。然而,如上所述,上述漏电流是随着源极漏极间电压VDS而变化的,并且通常在各象素PIX上通过响应显示图象而保持各不相同的电荷量(电位),所以上述源极漏极间电压VDS对于各象素PIX互不相同。因此各象素PIX的漏电流互不相同,所以有可能损害显示质量。特别是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因为必须交流驱动,所以利用例如上述水平线反转驱动方式,在上下相邻的象素中保持正极性和负极性的极性互不相同的电荷。因此如图13所示那样,在结束上述扫描期间后转移到非扫描期间的时刻,在数据信号线si的带电电位为例如负极性时,对于保持负极性电荷的象素PIX2,上述源漏极间电压VDS2变小,漏电流也变小。与此相反,对于保持正极性电荷的象素PIX1上,上述源极漏极间电压VDS1变大,漏电流也变大,存在着在非扫描期间该正极性电荷的象素显示浓度降低(正常白的场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待机画面等情况下即使降低帧频、实现低功耗,也能使非扫描期间的显示质量提高的。本专利技术的图象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在被相互交叉的多个扫描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划分的各区域上形成的电光学元件和与其成对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象素电容,根据在上述扫描信号线扫描期间由上述有源元件取入到上述象素电容中的电荷,使电光学元件显示驱动,在图象显示装置中还包括在上述扫描信号线非扫描期间,使上述数据信号线充电到该帧中的数据信号的大致中间电位的充电部件。按照上述构成,在相互交叉的多个扫描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的交点上设置有源元件,在扫描信号线的扫描期间,该有源元件将数据信号取入象素电容中,根据该取入的数据信号的电荷,对电光学元件进行显示驱动,借此在扫描信号线的非扫描期间也能维持显示,在这样的有源矩阵式的显示装置中,在上述非扫描期间,使从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的输出变成为高阻抗而处于浮动状态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通过充电部件充电到该帧在扫描期间的上述数据信号的大致中间电位。在充电结束后,至少在下一个扫描期间开始前,上述充电部变成为高阻抗,而上述数据信号线变成为浮动状态。因此,当非扫描期间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置于例如上述扫描期间的上述数据信号的最大电位最小电位时,各象素电容的电位针对在该数据信号线的电位与各象素电容的电位之间可能产生极大偏差的可能性,调至数据信号的大致中间电位,借此不会在相对数据信号线的电位相对的各象素电容的电位上产生非常大的差异,从而可以抑制从有源元件的漏电流的偏差。因此在待机画面等上将非扫描期间设定得比扫描期间足够地长而使帧频率降低,并产生低消耗电功率和使象素的电位变动降低,从而提高在上述非扫描期间的显示质量。本专利技术的图象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在被相互交叉的多个扫描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划分的各区域上形成的电光学元件和在其成对形成的有源元件和电容,其利用在上述扫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被相互交叉的多条扫描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划分的各区域上形成的电光学元件和与其成对形成的有源元件和象素电容,根据在上述扫描信号线扫描期间由上述有源元件取入到上述象素电容中的电荷,对电光学元件进行显示驱动,    该图象显示装置还包括:在上述扫描信号线的非扫描期间,使上述数据信号线充电到该帧中的数据信号的大致中间电位的充电部,    把图象信号供给上述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的图象信号源,也输出对上述充电部的充电电位,在上述扫描信号线的非扫描期间,也使从图象信号源向上述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输出图象的信号线(32)充电到上述大致中间电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鹫尾一海濑泰佳前田和宏久保田靖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