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谷电蓄热两联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741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水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谷电蓄热两联供系统,包括加热循环系统,该系统由注水装置以及构成循环回路的蓄热保温箱、智能电锅炉、离心泵组、加热循环泵组构成,供热循环系统的蓄热侧循环管道两端分别连接于热水储水管道和蓄热保温箱,其与热水储水管道相接处设有电动三通调节阀,供热侧循环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用户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蓄热侧循环管道和供热侧循环管道均通过换热装置,在用户的出水端与换热装置之间的供热侧循环管道上设有供热循环泵组;恒压热水供给系统包括恒压热水供给管道以及设置在恒压热水供给管道上的恒压热水供给泵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机多用,实用性强,易用性好,自动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谷电蓄热两联供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水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谷电蓄热两联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热水工程中电加热制热水系统领域,现主要采用电锅炉直热式热水供应和电锅炉储热供热的方式。直热式供热在电力供应的峰平阶段,其能源使用成本远高于燃气及热泵供热等方式,能耗大费用高,且热水设备补水后升温慢,供水温度存在波动大的问题;电锅炉储热供热方式,使用板换进行直接换热的方式,存在二次供热温度波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热水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智能谷电蓄热两联供系统,兼顾实用性及易用性,从而提高热水系统运行智能性及稳定性。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智能谷电蓄热两联供系统,包括
[0005]加热循环系统,所述加热循环系统由蓄热保温箱、智能电锅炉、离心泵组、加热循环泵组、注水装置构成,所述注水装置通过管道与蓄热保温箱相连接,所述蓄热保温箱下端的一侧通过带有加热循环泵组的管道连接于智能电锅炉,所述智能电锅炉的另一侧通过热水储水管道连接于蓄热保温箱,形成完整的加热循环回路,且所述注水装置与蓄热保温箱之间、智能电锅炉流向蓄热保温箱的管道之间均设有离心泵组;
[0006]供热循环系统,所述供热循环系统包括蓄热侧循环管道和供热侧循环管道,所述蓄热侧循环管道一端连接于热水储水管道,且所述蓄热侧循环管道与热水储水管道相连接处设有电动三通调节阀,所述蓄热侧循环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于蓄热保温箱,所述供热侧循环管道一端连接于用户的进水端,所述供热侧循环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于用户的出水端,形成完整的供热循环回路;所述蓄热侧循环管道和供热侧循环管道均通过换热装置,且所述换热装置内蓄热侧循环管道与供热侧循环管道内的水流方向相反,所述用户的出水端与换热装置之间的供热侧循环管道上设有供热循环泵组;以及
[0007]恒压热水供给系统,所述恒压热水供给系统包括恒压热水供给管道以及设置在恒压热水供给管道上的恒压热水供给泵组,所述恒压热水供给管道一端连接于蓄热保温箱,所述恒压热水供给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于用户的进水端。
[0008]优选的,还包括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包括软水制取装置、蓄热端补水装置和供热端补水装置,且所述软水制取装置分别与蓄热端补水装置、供热端补水装置相连接,所述蓄热端补水装置连接于注水装置与蓄热保温箱之间的管道上,所述供热端补水装置通过供热端补水管道连接于供热循环泵组的进水端。
[0009]优选的,所述蓄热保温箱内设有低液位检测器和高液位检测器,且所述低液位检测器设置在蓄热保温箱侧壁上的预设低液位处,所述高液位检测器设置在蓄热保温箱侧壁上的预设高液位处。
[0010]优选的,所述蓄热端补水装置的出口处设有电磁阀,且所述电磁阀与低液位检测器和高液位检测器电性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蓄热保温箱内和供热侧循环管道上换热装置的出口端设有温度测定及警报装置,且供热侧循环管道上位于所述换热装置出口端的温度测定及警报装置与电动三通调节阀电性连接,所述蓄热保温箱内的温度测定及警报装置与外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离心泵组包括串联连接的水压压力表、单向阀和离心水泵。
[0013]优选的,所述离心泵组、供热循环泵组和加热循环泵组均为一备一用的两组构成。
[0014]优选的,所述离心泵组还包括Y形过滤器。
[0015]优选的,与所述蓄热保温箱相连接的蓄热侧循环管道上分布有若干布水孔,可以促进水箱内冷热水对流换热。
[0016]优选的,所述换热装置为可拆卸式的板式换热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利用谷电蓄热提供了建筑供暖和生活热水的多重需求,采用智能电锅炉,换热效率高,智能控制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系统中通过换热装置和电动三通调节阀的换热组合,设计合理,实现了恒温供水,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设置的自动补水装置,使得设备无人值守进一步优化,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节约了人力物力;还增加了生活热水的恒压恒温供应,两联供的设备实现了一机多用,减少了用户的重复投资。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谷电蓄热两联供系统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0020]图中,1

蓄热保温箱,101

低液位检测器,102

高液位检测器,2

智能电锅炉,3

离心泵组,31

水压压力表,32

单向阀,33

离心水泵,4

换热装置,5

电动三通调节阀,6

恒压热水供给泵组,7

补水装置,71

软水制取装置,72

蓄热端补水装置,73

供热端补水装置,74

电磁阀,8

供热循环泵组,9

加热循环泵组,10

用户,11

注水装置,12

温度测定及警报装置,13

恒压热水供给管道,14

蓄热侧循环管道,15

供热侧循环管道,16

供热端补水管道,17

热水储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在北方某地1000平米别墅热水工程项目中实际实施验证。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谷电蓄热两联供系统的整体流程示意图,从中可以能看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谷电蓄热两联供系统,包括加热循环系统、供热循环系统和恒压热水供给系统。
[0024]其中,加热循环系统由蓄热保温箱1、智能电锅炉2、离心泵组3、加热循环泵组9和注水装置11构成,注水装置11通过管道与蓄热保温箱1相连接,蓄热保温箱1下端的一侧通
过带有加热循环泵组9的管道连接于智能电锅炉2,智能电锅炉2的另一侧通过热水储水管道17连接于蓄热保温箱1,通过注水装置11向蓄热保温箱1内注入水,然后蓄热保温箱1内的水通过下方带有加热循环泵组9的管道流入智能电锅炉2,并且进行加热,热水再通过热水储水管道17流入蓄热保温箱1内储存,形成完整的加热循环回路,且在注水装置11与蓄热保温箱1之间、智能电锅炉2流向蓄热保温箱1的管道之间均设有离心泵组3,能提高加热循环系统的加热效率。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谷电蓄热两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循环系统,所述加热循环系统由蓄热保温箱(1)、智能电锅炉(2)、离心泵组(3)、加热循环泵组(9)、注水装置(11)构成,所述注水装置(11)通过管道与蓄热保温箱(1)相连接,所述蓄热保温箱(1)下端的一侧通过带有加热循环泵组(9)的管道连接于智能电锅炉(2),所述智能电锅炉(2)的另一侧通过热水储水管道(17)连接于蓄热保温箱(1),形成完整的加热循环回路,且所述注水装置(11)与蓄热保温箱(1)之间、智能电锅炉(2)流向蓄热保温箱(1)的管道之间均设有离心泵组(3);供热循环系统,所述供热循环系统包括蓄热侧循环管道(14)和供热侧循环管道(15),所述蓄热侧循环管道(14)一端连接于热水储水管道(17),且所述蓄热侧循环管道(14)与热水储水管道(17)相连接处设有电动三通调节阀(5),所述蓄热侧循环管道(14)的另一端连接于蓄热保温箱(1),所述供热侧循环管道(15)一端连接于用户(10)的进水端,所述供热侧循环管道(15)的另一端连接于用户(10)的出水端,形成完整的供热循环回路;所述蓄热侧循环管道(14)和供热侧循环管道(15)均通过换热装置(4),且所述换热装置(4)内蓄热侧循环管道(14)与供热侧循环管道(15)内的水流方向相反,所述用户(10)的出水端与换热装置(4)之间的供热侧循环管道(15)上设有供热循环泵组(8);以及恒压热水供给系统,所述恒压热水供给系统包括恒压热水供给管道(13)以及设置在恒压热水供给管道(13)上的恒压热水供给泵组(6),所述恒压热水供给管道(13)一端连接于蓄热保温箱(1),所述恒压热水供给管道(13)的另一端连接于用户(10)的进水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谷电蓄热两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装置(7),所述补水装置(7)包括软水制取装置(71)、蓄热端补水装置(72)和供热端补水装置(73),且所述软水制取装置(71)分别与蓄热端补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文彬孙东义王德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誉能大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