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气罐安装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21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储气罐安装结构,用于将储气罐安装于车辆底盘的支撑梁上,所述储气罐安装结构包括:下支架和上支架;所述下支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的一端用于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梁;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扣合,以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储气罐的容纳空间,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可见,本实施例的储气罐安装结构的便利性高,安装储气罐时所花费的时间短,并且,可以避免在安装储气罐时对储气罐造成损伤而引起的经济损失。造成损伤而引起的经济损失。造成损伤而引起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气罐安装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储气罐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还对整车的通过性和越野性的要求更加强烈,为了满足此需求,空气悬架系统在车辆底盘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储气罐在空气悬架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通常,储气罐上焊接有多个安装支架,通过将多个支架焊接在车辆底盘上来固定储气罐,然而,由于储气罐的材质一般为铝,铝的热导系数和比热容很大,焊接的难度较大,安装储气罐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焊接过程中容易造成焊穿而导致储气罐损坏,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储气罐安装结构及车辆,以解决安装储气罐花费时间较长以及储气罐安装过程中容易损坏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储气罐安装结构,用于将储气罐安装于车辆底盘的支撑梁上,所述储气罐安装结构包括:下支架和上支架;
[0007]所述下支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的一端用于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梁;
[0008]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扣合,以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储气罐的容纳空间,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架的另一端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架从一端到另一端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第一圆弧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上支架从一端到另一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圆弧部和第三连接部;
[0010]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所述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梁;
[0011]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扣合,所述第二圆弧部与所述第一圆弧部形成与所述储气罐的形状相适配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圆弧部之间,且与所述固定部呈夹角设置;
[0013]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扣合,所述第二圆弧部与所述固定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一圆弧部形成与所述储气罐的形状相适配的容纳空间。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圆弧过渡部,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处焊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支撑部焊接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弧部靠近所述第二圆弧部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弹性
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圆弧部相适配;
[0016]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形状与所述固定部相适配;
[0017]所述第二圆弧部靠近所述第一圆弧部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圆弧部相适配。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三弹性件的材质为丁腈橡胶、硅橡胶、氟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架的另一端铰接;
[0020]所述下支架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上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0021]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以连接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架的另一端。
[0022]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二紧固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梁。
[0023]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侧边上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背向所述下支架的方向延伸。
[00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储气罐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002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储气罐安装结构用于将储气罐安装于车辆底盘的支撑梁上,储气罐安装结构包括下支架和上支架,通过将下支架的一端与支撑梁固定连接,将上支架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于支撑梁上,然后,将上支架与下支架扣合,这样,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可以形成安装储气罐的容纳空间,在储气罐放置于容纳空间后,再将上支架的另一端与下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即完成了储气罐的安装。可见,本实施例的储气罐安装结构的便利性高,安装储气罐时所花费的时间短,并且,可以避免在安装储气罐时对储气罐造成损伤而引起的经济损失。
[002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将储气罐安装在车辆底盘上时花费时间较长,以及,储气罐安装过程中容易损坏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
[002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8]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储气罐安装结构。
[0029]所述车辆与上述储气罐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3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储气罐安装结构将储气罐安装于车辆的支撑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储气罐安装结构安装于车辆的支撑梁的结构示意
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储气罐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储气罐安装结构中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储气罐安装结构中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储气罐安装结构中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0

储气罐,20

支撑梁,30

下支架,40

上支架,201

端板,202

侧板,203

翻板,301

固定部,302

支撑部,303

第一圆弧部,304

第一连接部,305

第一圆弧过渡部,306

加强筋,307

第二圆弧过渡部,401

第二连接部,402

第二圆弧部,403

第三连接部,404

第一翻边,405

第二翻边,3031

第一弹性件,3011

第二弹性件,3041

第一安装孔,4021

第三弹性件,403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气罐安装结构,用于将储气罐(10)安装于车辆底盘的支撑梁(2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安装结构包括:下支架(30)和上支架(40);所述下支架(30)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支撑梁(20)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40)的一端用于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梁(20);所述上支架(40)与所述下支架(30)扣合,以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储气罐(10)的容纳空间,所述上支架(40)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架(30)的另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30)从一端到另一端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301)、第一圆弧部(303)和第一连接部(304),所述上支架(40)从一端到另一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01)、第二圆弧部(402)和第三连接部(403);所述固定部(301)用于与所述支撑梁(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401)用于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支撑梁(20);所述上支架(40)与所述下支架(30)扣合,所述第二圆弧部(402)与所述第一圆弧部(303)形成与所述储气罐(10)的形状相适配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三连接部(40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0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气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30)还包括支撑部(302),所述支撑部(302)位于所述固定部(301)与所述第一圆弧部(303)之间,且与所述固定部(301)呈夹角设置;所述上支架(40)与所述下支架(30)扣合,所述第二圆弧部(402)与所述固定部(301)、所述支撑部(302)和所述第一圆弧部(303)形成与所述储气罐(10)的形状相适配的容纳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气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02)与所述固定部(30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圆弧过渡部(305),所述第一圆弧过渡部(305)处焊接有加强筋(306),所述加强筋(306)分别与所述固定部(301)和所述支撑部(302)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蕾张英富徐波刘跃鹏王金珠尚玉伟张洋曹梦颖高延婷张美慧王建军方丽雅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