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7210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学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工作台,所述基座内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上端与工作台固定,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负压吸盘的两侧均设置有磨边机构;所述磨边机构包括设置于负压吸盘两侧的两块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转动连接有两根转动辊,两根所述转动辊的外侧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并排套设有若干砂带Ⅰ和砂带Ⅱ。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光学镜头边部进行高效打磨,有利于将毛刺去除,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无需人工操作调控,降低成本,并且润滑液的喷洒范围广,有利于润滑液均匀喷洒至光学镜头边部各处,保证润滑效果。滑效果。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加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学镜头是视觉机器中重要的部件,光学镜头的质量是成像质量优劣的关键,光学工业镜头广泛用于反射度极高的物体定位检测,如尺寸测量、工业显微等CCD视觉对位、测量装置等领域。
[0003]经检索,国家专利公开号为CN 109702583 B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加工装置,在对光学镜头进行磨边时,在砂带的磨削面上设置亲水磨削层和疏水磨削层,疏水磨削层由于疏水性能,其在对镜头的边部毛刺等进行磨削时,疏水性能够实现磨削面与光学镜头的毛刺进行充分接触,实现对毛刺的去除,而由于分段间隔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疏水磨削层与光学透镜接触时间长导致对光学透镜产生划痕等问题,而亲水磨削层可以实现与光学镜头的充分润滑磨削,提高磨削的柔和性,保证光洁度。
[0004]上述方案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该方案通过在同一条砂带上间隔设置亲水磨削层和疏水磨削层,实现对光学镜头的磨削和去毛刺效果,然而在使用时,由于砂带的转动速度较快,导致亲水磨削层和疏水磨削层无法与光学镜头的边部各位置均匀接触,影响磨边效果,并且,需多组亲水磨削层和疏水磨削层的长度不一致的砂带先后使用,成本较高,且增加了操作劳动强度;2、由于该方案通过喷射嘴喷出润滑液,对光学镜头磨边处进行润滑,喷射嘴的喷射方向固定,移动方式单一,且需人工控制调节,使用不便,难以实现对光学镜头磨边处充分均匀的润滑效果,影响磨边质量;3、该方案中,光学镜头磨边处的润滑液滴落在工作台上,容易对设备造成污染,且无法对润滑液进行回收,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磨边效果差且润滑液喷洒不均的问题,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工作台,所述基座内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上端与工作台固定,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负压吸盘,所述负压吸盘的两侧均设置有磨边机构;所述磨边机构包括设置于负压吸盘两侧的两块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转动连接有两根转动辊,两根所述转动辊的外侧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并排套设有若干砂带Ⅰ和砂带Ⅱ,并且所述砂带Ⅰ和砂带Ⅱ间隔设置,所述砂带Ⅰ表面设置有亲水磨削层,所述砂带Ⅱ表面设置有疏水磨削层,所述承载板上安装有砂带电机,所述砂带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根转动辊
连接;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磨边机构往复升降的驱动机构,使所述砂带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实现所述亲水磨削层和疏水磨削层交替对光学镜头的磨边。
[0007]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基座内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同轴固定有蜗轮,所述驱动轴上同轴固定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均固定连接有异形轮。
[0008]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基座内的两条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上端与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柱的下端连接有转子,所述转子与异形轮的周侧壁相抵接触,所述支柱外套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承载板和基座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喷洒机构,所述喷洒机构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的偏转板,所述偏转板至少有两块,并且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偏转板的表面安装有若干喷头,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铰接座,所述偏转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铰接座上,所述偏转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工作台连接的振动弹簧,所述偏转板的下方设有电磁铁,并且所述电磁铁固定在工作台的上表面,所述偏转板采用铁磁材料。
[0010]进一步,所述滑槽内固定有接电环,所述导电环套设在支柱外,所述支柱上嵌设有若干导电环和绝缘环,并且所述导电环和绝缘环沿支柱轴线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接电环与外部电源连接,在所述导电环滑动至与接电环接触时,所述电磁铁的电路导通。
[0011]进一步,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接收槽,所述接收槽与转轴固定,所述接收槽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挡圈,所述挡圈内嵌设有环形滤网。
[0012]进一步,述接收槽内设置有呈圆台状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挡圈上,所述导向板的外圈直径大于挡圈的直径。
[0013]进一步,所述接收槽的底面固定有若干分水板,所述分水板呈环形阵列排布,并且所述分水板沿接收槽的半径方向延伸。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并排的若干干砂带Ⅰ和砂带Ⅱ,可对光学镜头边部进行高效打磨,且有利于将毛刺去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设置多组亲水磨削层和疏水磨削层的长度不一致的砂带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无需人工操作调控,降低成本;并且,亲水磨削层和疏水磨削层独立设置在不同的砂带上,有利于与光学镜头充分接触、均匀磨边。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蜗轮、蜗杆和异形轮,以驱动轴为驱动力带动磨边机构往复移动,实现砂带Ⅰ和砂带Ⅱ交替与光学镜头接触磨边的目的,无需设置额外驱动装置,提高动能的利用率,并且能够使得光学镜头的转动和磨边机构间的配合更加紧密。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偏转板和电磁铁,通过支柱的往复滑动,控制电磁铁电路的通断,无需人工调控,使偏转板往复偏转,改变喷头的喷洒方向,润滑液的喷洒范围广,有利于润滑液均匀喷洒至光学镜头边部各处,保证润滑效果。
[0017]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接收槽和环形滤网,接收槽用于收集光学镜头上滴落的润滑液,避免对设备造成污染,接收槽转动时,可使回收的润滑液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四周流动,通过环形滤网将废屑滤除,便于润滑液的回收利用,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的竖向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的磨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的异形轮和支柱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的喷洒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的接收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2基座、3驱动电机、4驱动轴、5工作台、6负压吸盘、7磨边机构、8承载板、9转动辊、10砂带Ⅰ、11砂带Ⅱ、12砂带电机、13驱动机构、14转轴、15蜗轮、16蜗杆、17异形轮、18滑槽、19支柱、20转子、21支撑弹簧、22喷洒机构、23偏转板、24喷头、25铰接座、26振动弹簧、27电磁铁、28接电环、29导电环、30绝缘环、31接收槽、32挡圈、33环形滤网、34导向板、35分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基座2,基座2上设有工作台5,基座2内设置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4,驱动轴4的上端与工作台5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上设置有接收槽(31),所述接收槽(3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挡圈(32),所述挡圈(32)内嵌设有环形滤网(33),所述基座(2)上设有工作台(5),所述基座(2)内设置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4),所述驱动轴(4)的上端与工作台(5)固定,所述工作台(5)上设置有负压吸盘(6),所述负压吸盘(6)的两侧均设置有磨边机构(7);所述磨边机构(7)包括设置于负压吸盘(6)两侧的两块承载板(8),所述承载板(8)上转动连接有两根转动辊(9),两根所述转动辊(9)的外侧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并排套设有若干砂带Ⅰ(10)和砂带Ⅱ(11),并且所述砂带Ⅰ(10)和砂带Ⅱ(11)间隔设置,所述砂带Ⅰ(10)表面设置有亲水磨削层,所述砂带Ⅱ表面设置有疏水磨削层,所述承载板(8)上安装有砂带电机(12),所述砂带电机(12)的输出轴与其中一根转动辊(9)连接;所述基座(2)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磨边机构(7)往复升降的驱动机构(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3)包括转动连接于基座(2)内的转轴(14),转轴(14)与接收槽(3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4)上同轴固定有蜗轮(15),所述驱动轴(4)上同轴固定有蜗杆(16),所述蜗杆(16)与蜗轮(15)啮合,所述转轴(14)的两端分别均固定连接有异形轮(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加工用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3)还包括设置于基座(2)内的两条滑槽(18),所述滑槽(18)内滑动有支柱(19),所述支柱(19)的上端与承载板(8)固定连接,所述支柱(19)的下端连接有转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金岳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山森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