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项文远专利>正文

高节能超重力热泵精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6557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15
一种高节能超重力热泵精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循环连通的压缩机、高压换热管道、电子节流阀、低压换热管道,高压换热管道能与工质再沸器形成热交换,低压换热管道能与工质冷凝器形成热交换。其优点在于: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电子节流阀后形成低压制冷剂液体,在工质冷凝器中吸收二次蒸汽热源的潜热后变成低压制冷剂蒸汽,低压制冷剂蒸汽再经过压缩机的压缩、增压、增温、增焓后,变成高压制冷剂蒸汽,再进入工质再沸器放热,放热后冷凝成高压制冷剂液体,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电子节流阀节流后继续在工质冷凝器中吸热,整个过程为闭式循环,冷热源双向利用,从而达到高节能的目的。从而达到高节能的目的。从而达到高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节能超重力热泵精馏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超重力热泵精馏
,具体涉及一种高节能超重力热泵精馏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降低能耗、提高产品经济效益成为各行各业追求的目标。在中小型农药、医药、精细化工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有机溶剂大多可进行回收再利用,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排放、避免污染的目的。
[0003]然而,目前传统的板式塔或填料塔等气液传质设备通过精馏的手段来回收溶剂,具有重力场较弱,设备中的液膜流动缓慢、传质系数低、设备体积庞大、空间利用率不高、生产强度低、投资大等缺点;越来越不能满足提高生产效率、节能减排以及节省资源和空间利用率的工艺要求。
[0004]超重力精馏技术主要是利用旋转产生数百甚至数千倍于重力场的离心力场来代替常规精馏塔内重力场,在超重力场环境下强化气液和液液传质传热过程,液体被剪切成液滴、液丝和液膜与气体接触,气液两相由于接触面积大且相界面更新快,使得传质效率比传统塔设备提高1

2个数量级,设备体积大大减小高度不到两米。
[0005]但是如何进一步降低能耗,达到高节能的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需要研究研究改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节能超重力热泵蒸馏设备。
[0007]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高节能超重力热泵蒸馏设备,包括超重力旋转床,其壳体上形成有液体进口管、二次蒸汽进口管、二次蒸汽出口管、液体出口管、回流管;进料循环泵,其与物料进口连接,用于物料的进料;预热器,其进口端与进料泵连接,出口端与超重力旋转床的液体进口管连接,用于物料预热;工质再沸器,其蒸汽出口与超重力旋转床的二次蒸汽进口管相连接,液体进口与超重力旋转床的液体出口管相连接,用于使液体汽化;工质冷凝器,其与超重力旋转床的二次蒸汽出口管相连接,用于二次蒸汽冷凝;分流装置,其与工质冷凝器相连接,包括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用于冷凝液分流;工质冷却器,其与分流装置的第一出口相连接,用于溶剂冷却;溶剂罐,其与工质冷却器相连接,用于溶剂冷却后储存;回流液中间罐,其进口与分流装置的第二出口相连接,用于冷凝液储存;中间循环泵,其与回流液中间罐、超重力旋转床的回流管相连接,用于冷凝液回流;
封闭循环连接的压缩机、高压换热管道、电子节流阀、低压换热管道,所述高压换热管道依次经过工质再沸器、回流液中间罐,并能与工质再沸器、回流液中间罐形成热交换,所述低压换热管道依次经过工质冷却器、工质冷凝器,并能与工质冷却器、工质冷凝器形成热交换。
[0008]所述超重力旋转床的二次蒸汽出口管与工质冷凝器通过二次蒸汽换热管道相连接,所述二次蒸汽管道经过预热器,并能与预热器形成热交换。
[0009]所述预热器的出口端还与进料循环泵相连接。
[0010]所述预热器的出口端还与工质再沸器相连接。
[0011]所述工质再沸器底部来连接有排料泵。
[0012]所述溶剂罐连接有真空泵。
[0013]所述溶剂罐连接有溶剂出料泵。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电子节流阀后形成低压制冷剂液体,在工质冷凝器中吸收二次蒸汽热源的潜热后变成低压制冷剂蒸汽,低压制冷剂蒸汽再经过压缩机的压缩、增压、增温、增焓后,变成高压制冷剂蒸汽,再进入工质再沸器放热,放热后冷凝成高压制冷剂液体,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电子节流阀节流后继续在工质冷凝器中吸热,整个过程为闭式循环,冷热源双向利用,从而达到高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高节能超重力热泵蒸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超重力旋转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高节能超重力热泵蒸馏设备,包括超重力旋转床1、进料循环泵2、预热器3、工质再沸器4、工质冷凝器5、二次蒸汽换热管道6、分流装置7、工质冷却器8、溶剂罐9、回流液中间罐10、中间循环泵11、压缩机12、高压换热管道13、电子节流阀14、低压换热管道15、排料泵16、真空泵17、溶剂出料泵18、以及若干连接管道和设置在管道上的自控阀。
[0018]所述重力旋转床1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壳体、转轴以及若干静折流圈与动折流圈,是转轴穿过壳体中心,与壳体可旋转配合,所述转轴连接有驱使其旋转的动力源,所述静折流圈固定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动折流圈安装在转轴上,能随转轴同步旋转,且动折流圈与静折流圈对应设置,所述壳体上沿其侧壁设置有若干液体进口管101,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二次蒸汽进口管102,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二次蒸汽出口管103以及回流管105,所述壳体下端设置有液体出口管104。
[0019]所述进料循环泵2与物料进口连接,所述预热器3的进口端与进料泵2连接,出口端与超重力旋转床1的液体进口管101连接,所述工质再沸器4的蒸汽出口与超重力旋转床1的二次蒸汽进口管102相连接,液体进口与超重力旋转床1的液体出口管104相连接,通过进料循环泵2能够实现物料自动进料,物料通过预热器3进行预热后,能够通过液体进口管101进入到重力旋转床1内,又能通过液体出口管104流出进入到工质再沸器4,工质再沸器4内的液体加热后又形成二次蒸汽,又能够通过二次蒸汽进口管102上升重新回到超重力旋转床1
中。
[0020]其中,预热器3的出口端还与进料循环泵2、工质再沸器4相连接,当超重力旋转床1物料达到一定值时,通过控制管道上的自控阀,能够关闭超重力旋转床1的液体进口管101,使得物料液体能够直接送入工质再沸器4或者回到进料循环泵2进行循环送料,实现可靠的持续循环工作。
[0021]所述工质再沸器4底部设有连接有排料泵16,当工质再沸器4废料过多时,能够通过排料泵16将工质再沸器4内残留的废料及时排出。
[0022]所述工质冷凝器5通过二次蒸汽换热管道6与超重力旋转床1的二次蒸汽出口管103相连接,超重力旋转床1内的二次蒸汽能够上升并通过二次蒸汽出口管103、二次蒸汽换热管道6进入到工质冷凝器5中进行冷凝。
[0023]其中,二次蒸汽换热管道6经过预热器3,并能与预热器3形成热交换,实现预热器3预热效果。
[0024]所述工质冷凝器5连接分流装置7,二次蒸汽经工质冷凝器5冷凝后,部分冷凝液从第一出口71送出,部分冷凝液从第二出口72送出。
[0025]所述分流装置7的第一出口71与工质冷却器8相连接,所述工质冷却器8与溶剂罐9相连接,冷凝液从第一出口71出来后能够进入工质冷凝器做进一步的冷却降温,然后进入溶剂罐9进行保持,所述溶剂罐9连接有溶剂出料泵18,通过溶剂出料泵18能将溶剂送出。
[0026]所述分流装置7的第二出口72与回流液中间罐10相连接,回流液中间罐10通过中间循环泵11与超重力旋转床1的回流管105相连接,部分冷凝液从第二出口72出来后能够进入回流液中间罐10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节能超重力热泵精馏设备,包括超重力旋转床(1),其壳体上形成有液体进口管(101)、二次蒸汽进口管(102)、二次蒸汽出口管(103)、液体出口管(104)、回流管(105);进料循环泵(2),其与物料进口连接,用于物料的进料;预热器(3),其进口端与进料泵(2)连接,出口端与超重力旋转床(1)的液体进口管(101)连接,用于物料预热;工质再沸器(4),其蒸汽出口与超重力旋转床(1)的二次蒸汽进口管(102)相连接,液体进口与超重力旋转床(1)的液体出口管(104)相连接,用于使液体汽化;工质冷凝器(5),其与超重力旋转床(1)的二次蒸汽出口管(103)相连接,用于二次蒸汽冷凝;溶剂罐(9),其与工质冷凝器(5)相连接,用于溶剂冷却后储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闭循环连接的压缩机(12)、高压换热管道(13)、电子节流阀(14)、低压换热管道(15),所述高压换热管道(13)经过工质再沸器(4),并能与工质再沸器(4)形成热交换,所述低压换热管道(15)经过工质冷凝器(5),并能与工质冷凝器(5)形成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节能超重力热泵精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装置(7),其与工质冷凝器(5)相连接,包括第一出口(71)与第二出口(72),用于冷凝液分流;工质冷却器(8),其与分流装置(7)的第一出口(71)、溶剂罐(9)相连接,部分冷凝液经工质冷却器(8)再次降温后储存在溶剂罐(9)内;回流液中间罐(10),其进口与分流装置(7)的第二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文远
申请(专利权)人:项文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