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于一柜的变频旁路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648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于一柜的变频旁路柜,包括柜体框架,所述柜体框架内设置有纵框架,所述纵框架将所述柜体分为柜前空间和柜后空间;所述柜前空间内安装有纵向排列的上隔离开关和下隔离开关;所述柜后空间内安装有纵向排列的上接触器、中接触器和下接触器;所述上隔离开关、所述下隔离开关、所述上接触器、所述中接触器和所述下接触器构成变频旁路电路,并且电连接有进线电缆、出线电缆、变频输出端口、变频输入端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变频旁路柜布局紧凑且美观、占地空间小,并且布局合理,能满足电气性能安全要求。足电气性能安全要求。足电气性能安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于一柜的变频旁路柜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于一柜的变频旁路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变频控制理论和制造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变频厂家对其变频器产品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进与完善,变频器的运行可靠性较前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一直以来,如何避免变频器故障造成的事故,提高机组辅机的运行可靠性,成为电厂最重要的考虑。为此,除了选择可靠性高的变频器产品外,还会要求配置旁路柜,旁路柜的作用是变频器故障、检修时也可实现电机工频旁路运行,以保证辅机工频拖动而不影响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提高机组辅机运行可靠性及系统可利用率。
[0003]现有的高压变频旁路开关柜主要结构为两个独立的柜体组成而成,三个接触器及两个隔离开关分别安装于两个独立的柜体内。台柜组合的柜宽达到2m以上,占地空间大,成本高,起吊运输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集成于一柜的变频旁路柜,将三个接触器和两个隔离开关集成在同一个柜体中。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成于一柜的变频旁路柜,包括柜体框架,所述柜体框架内设置有纵框架,所述纵框架将所述柜体分为柜前空间和柜后空间;所述柜前空间内安装有纵向排列的上隔离开关和下隔离开关;所述柜后空间内安装有纵向排列的上接触器、中接触器和下接触器;所述上隔离开关、所述下隔离开关、所述上接触器、所述中接触器和所述下接触器构成变频旁路电路,并且电连接有进线电缆、出线电缆、变频输出端口、变频输入端口。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变频旁路柜布局紧凑且美观、占地空间小,并且布局合理,能满足电气性能安全要求。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所述柜后空间内设置有纵向排列的三个横框架,三个横框架均连接所述纵框架和所述柜体框架的后侧面;所述上接触器、所述中接触器和所述下接触器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横框架上;所述上隔离开关、所述下隔离开关均安装在所述纵框架上。
[0009]进一步,所述下接触器和所述下隔离开关通过第三电缆电连接。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铜排替换为电缆,避免铜排之间爬电距离过短,能使布局更紧凑。
[0011]进一步,所述变频输入端口和所述上隔离开关通过第一电缆电连接;所述变频输出端口和所述下隔离开关通过第二电缆电连接;
[0012]所述下接触器和所述中接触器通过第一铜排电连接;所述中接触器和所述上接触器通过第二铜排电连接;所述上接触器和所述上隔离开关通过第三铜排电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进线电缆、所述出线电缆设置于所述柜后空间,并且所述出线电缆电连接所述第一铜排,所述进线电缆电连接所述第二铜排;所述变频输出端口、所述变频输入端口设置于所述柜前空间。
[0014]进一步,所述进线电缆、所述出线电缆通过电缆夹固定于所述柜体框架的后侧面上;所述第一电缆通过电缆夹固定于所述柜体框架的前侧面上。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铜排通过绝缘子连接所述横框架。
[0016]进一步,所述柜体框架的前侧面的顶部设置有继电室,所述继电室通过避雷器连接所述第三铜排。
[0017]进一步,所述柜后空间内还设置有带电显示器;所述带电显示器通过安装梁安装在所述柜体框架上,并与所述第二铜排电连接。
[0018]进一步,所述柜前空间内还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上隔离开关的上手操开关、及用于控制所述下隔离开关的下手操开关。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集成于一柜的变频旁路柜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集成于一柜的变频旁路柜的电路结构图。
[00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柜体框架,11、柜前空间,12、柜后空间,13、纵框架,14、横框架,21、第一电缆,22、第二电缆,23、第三电缆,31、第一铜排,32、第二铜排,33、第三铜排,41、进线电缆,42、出线电缆,51、变频输入端口;52、变频输出端口;6、绝缘子,7、电缆夹,8、继电室,91、上手操开关,92、下手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一种集成于一柜的变频旁路柜,包括柜体框架1、及安装在柜体框架1内的上隔离开关QS1、下隔离开关QS2、上接触器KM1、中接触器KM3和下接触器KM2。
[0025]柜体框架1内设置有竖直放置的纵框架13,纵框架13将柜体框架1内部分割为柜前空间11和柜后空间12。上隔离开关QS1和下隔离开关QS2设置在柜前空间11内,并且纵向排列地安装在纵框架13上。柜后空间12内设置有纵向依次排列的三个横框架14,三个横框架14的两端分别固定纵框架13和柜体框架1的后侧面,上接触器KM1安装在上方的横框架14上,中接触器KM3安装在中间的横框架14上,下接触器KM2安装在下方的横框架14上。
[0026]上隔离开关QS1、下隔离开关QS2、上接触器KM1、中接触器KM3和下接触器KM2组成变频旁路电路。具体的,下隔离开关QS2通过第三电缆23与下接触器KM2电连接,下接触器KM2通过第一铜排31和中接触器KM3电连接,并且第一铜排31的中部通过绝缘子6固定在中间的横框架14上,由于第一铜排31的跨距较长,通过绝缘子6对第一铜排31进一步进行固定。中接触器KM3通过第二铜排32与上接触器KM1电连接。上接触器KM1通过第三铜排33与上隔离开关QS1电连接。其中,下隔离开关QS2与下接触器KM2通过第三电缆23电连接,为了避免铜排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小爬电距离,因此采用电缆代替铜排,使结构更紧凑。
[0027]变频输入端口51和变频输出端口52设置在柜前空间11,变频输入端口51通过第一电缆21电连接上隔离开关QS1,并且第一电缆21通过电缆夹7固定在柜体框架1的前侧面上,变频输出端口52通过第二电缆22电连接下隔离开关QS2。
[0028]另外,设备到达用户现场后,需要接入进线电缆41和出线电缆42。进线电缆41和出线电缆42设置在柜后空间12内。进线电缆41连接第二铜排32,出线电缆42连接第一铜排31,并且进线电缆41和出线电缆42通过电缆夹7固定在柜体框架1的后侧面上,最终延伸至柜体框架1的底部。
[0029]进线电缆41和出线电缆42分别用于连接母线及电机,并且进线电缆41和出线电缆42的接入点设置在柜体框架1的后方;变频输入端口51和变频输出端口52用于连接变频器,设置在柜体框架1的前方,布局合理,便于接线。
[0030]柜前空间11的前侧顶部还设置有继电室8,继电室8通过避雷器F1

3连接第三铜排33。柜前空间11的前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于一柜的变频旁路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框架,所述柜体框架内设置有纵框架,所述纵框架将所述柜体分为柜前空间和柜后空间;所述柜前空间内安装有纵向排列的上隔离开关和下隔离开关;所述柜后空间内安装有纵向排列的上接触器、中接触器和下接触器;所述上隔离开关、所述下隔离开关、所述上接触器、所述中接触器和所述下接触器构成变频旁路电路,并且电连接有进线电缆、出线电缆、变频输出端口、变频输入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于一柜的变频旁路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后空间内设置有纵向排列的三个横框架,三个横框架均连接所述纵框架和所述柜体框架的后侧面;所述上接触器、所述中接触器和所述下接触器分别安装在三个所述横框架上;所述上隔离开关、所述下隔离开关均安装在所述纵框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于一柜的变频旁路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触器和所述下隔离开关通过第三电缆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于一柜的变频旁路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输入端口和所述上隔离开关通过第一电缆电连接;所述变频输出端口和所述下隔离开关通过第二电缆电连接;所述下接触器和所述中接触器通过第一铜排电连接;所述中接触器和所述上接触器通过第二铜排电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中桂金祖勇杨培新
申请(专利权)人: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