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647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及,该装置包括油槽腔体,位于油槽腔体顶面的窥视取样口,位于油槽腔体同一侧面的进油口接口和补油口接口,位于油槽腔体另一侧面底部两侧的溢油口接口和排污口接口,溢油口接口的位置远离进油口接口和补油口接口,辅助油槽装置的底面呈倾斜状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与高位油箱的进油管路、补油管路和溢油管路相连,循环油泵使润滑油在进油管路和溢油管路中反向高速流动,在补油管路正向高速流动,与事故工况高位油箱补油过程的流动方向一致,通过润滑油的高速流动对进油管路、补油管路和溢油管路的焊渣、灰尘冲洗及外置过滤系统的过滤,防止高位油箱管路内的焊渣、灰尘进入叶轮机械的轴承系统。机械的轴承系统。机械的轴承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叶轮机械润滑油系统滤油
,具体涉及一种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叶轮机械的附属系统中,润滑油系统是最为重要的辅助系统之一,润滑油的品质与叶轮机械设备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直接相关。现有技术可以实现对叶轮机械系统内除高位油箱管路的润滑油系统进行滤油,使叶轮机械除高位油箱及其管路外的润滑油系统的油质达到使用要求,却无法对叶轮机械系统中高位油箱及其管路进行滤油,这增加了叶轮机械系统发生失电事故时高位油箱内未达标的油质及杂质流入叶轮机械轴承处造成轴承损坏或整机损毁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包括辅助油槽装置外表面1和辅助油槽装置内表面2形成的油槽腔体、窥视取样口3、进油口接口4、补油口接口5、溢油口接口6和排污口接口7,其中,窥视取样口3位于油槽腔体顶面,进油口接口4、补油口接口5、溢油口接口6和排污口接口7均位于油槽腔体的侧面,进油口接口4和补油口接口5位于油槽腔体同一侧面,溢油口接口6和排污口接口7位于油槽腔体另一侧面的底部两侧且溢油口接口6的位置远离进油口接口4和补油口接口5,所述辅助油槽装置内表面2的斜状底面8呈倾斜状平面。
[0006]所述进油口接口4与补油口接口5相邻,二者与溢油口接口6处于辅助油槽的空间对角位置20cm范围内。
[0007]所述窥视取样口3与溢油口接口6处于辅助油槽的平面对角位置20cm范围内。
[0008]所述进油口接口4中心线距离内表面顶部距离减去进油口接口4半径等于5cm。
[0009]所述补油口接口5中心线距离内表面顶部距离减去补油口接口5半径等于5cm。
[0010]所述溢油口接口6中心线高度减去倾斜底面8最高高度等于溢油口接口6半径。
[0011]所述排污口接口7中心线高度减去倾斜底面8的最低高度等于排污口接口7半径。
[0012]所述的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的工作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注油阶段、滤油阶段和排污阶段,注油阶段为关闭与进油口接口4相连管路上的阀门、与补油口接口5相连管路上的阀门、与溢油口接口6相连管路上的阀门和与排污口接口7相连管路上的阀门,打开与窥视取样口3相连管路上的阀门,通过与窥视取样口3相连管路将润滑油引入油槽腔体,注入润滑油量为高位油箱及气管路所需润滑油总量的1.2倍停止;滤油阶段为关闭与窥视取样口3相连管路上的阀门、与排污口接口7相连管路上的阀门,依次打开与进油口接口4相连管路上的阀门、与补油口接口5相连管路上的阀门和与溢油口接口6相连管
路上的阀门,润滑油从溢油口接口6流出油槽腔体,经由溢油管路上的外置循环油泵打入高位油箱,随后从高位油箱流出,通过进油管路后经过进油口接口4或者通过补油管路后经过补油口接口5回到油槽腔体,完成润滑油从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至高位油箱的循环;排污阶段为关闭与窥视取样口3相连管路上的阀门、与进油口接口4相连管路上的阀门、与补油口接口5相连管路上的阀门和与溢油口接口6相连管路上的阀门,打开与排污口接口7相连管路上的阀门,含有焊渣、灰尘杂质的润滑油从与排污口接口7相连管路流出。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目前,尚未见到可以用于叶轮机械系统中高位油箱及其管路的滤油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造价低、可操作性高的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及工作方法,本技术通过设计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通过与高位油箱的进油管路、补油管路和溢油管路相连,循环油泵使润滑油在进油管路和溢油管路中反向高速流动,在补油管路正向高速流动,尤其是与事故工况高位油箱补油过程的流动方向一致,通过润滑油的高速流动对进油管路、补油管路和溢油管路的焊渣、灰尘冲洗及外置过滤系统的过滤,可以防止高位油箱管路内的焊渣、灰尘进入叶轮机械的轴承系统。同时,本技术内表面采用呈倾斜状平面作为底面,排污口接口中心线高度减去倾斜底面的最低高度等于排污口接口半径,进油口接口与补油口接口相邻,二者与溢油口接口处于辅助油槽的空间对角位置,可以利用本技术的进出口流动与倾斜底面形成一个旋涡,有助于焊渣颗粒或粉尘在倾斜底面最低位置处积聚,便于排污清除杂质。
[0015]本技术辅助解决叶轮机械系统中高位油箱及其管路无法滤油的难题,降低了叶轮机械系统紧急失电事故工况因高位油箱系统未滤油引起的未达标油质及杂质流入叶轮机械轴承处而产生的轴承损坏或整机损毁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包括辅助油槽装置外表面1和辅助油槽装置内表面2形成的油槽腔体、窥视取样口3、进油口接口4、补油口接口5、溢油口接口6和排污口接口7,其中,窥视取样口3位于油槽腔体顶面,进油口接口4、补油口接口5、溢油口接口6和排污口接口7均位于油槽腔体的侧面,进油口接口4和补油口接口5位于油槽腔体同一侧面,溢油口接口6和排污口接口7位于油槽腔体另一侧面的底部两侧且溢油口接口6的位置远离进油口接口4和补油口接口5,所述辅助油槽装置内表面2的斜状底面8呈倾斜状平面。
[001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油口接口4与补油口接口5相邻,二者与溢油口接口6处于辅助油槽的空间对角位置20cm范围内。
[002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窥视取样口3与溢油口接口6处于辅助油槽的平面对角位置20cm范围内。
[002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油口接口4中心线距离内表面顶部距离
减去进油口接口4半径等于5cm。
[002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补油口接口5中心线距离内表面顶部距离减去补油口接口5半径等于5cm。
[002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溢油口接口6中心线高度减去倾斜底面8最高高度等于溢油口接口6半径。
[002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污口接口7中心线高度减去倾斜底面8的最低高度等于排污口接口7半径。
[0025]本技术所述的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的工作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注油阶段、滤油阶段和排污阶段,注油阶段为关闭与进油口接口4相连管路上的阀门、与补油口接口5相连管路上的阀门、与溢油口接口6相连管路上的阀门和与排污口接口7相连管路上的阀门,打开与窥视取样口3相连管路上的阀门,通过与窥视取样口3相连管路将润滑油引入油槽腔体,注入润滑油量为高位油箱及气管路所需润滑油总量的1.2倍停止;滤油阶段为关闭与窥视取样口3相连管路上的阀门、与排污口接口7相连管路上的阀门,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油槽装置外表面(1)和辅助油槽装置内表面(2)形成的油槽腔体、窥视取样口(3)、进油口接口(4)、补油口接口(5)、溢油口接口(6)和排污口接口(7),其中,窥视取样口(3)位于油槽腔体顶面,进油口接口(4)、补油口接口(5)、溢油口接口(6)和排污口接口(7)均位于油槽腔体的侧面,进油口接口(4)和补油口接口(5)位于油槽腔体同一侧面,溢油口接口(6)和排污口接口(7)位于油槽腔体另一侧面的底部两侧且溢油口接口(6)的位置远离进油口接口(4)和补油口接口(5),所述辅助油槽装置内表面(2)的斜状底面(8)呈倾斜状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油箱滤油系统辅助油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接口(4)与补油口接口(5)相邻,二者与溢油口接口(6)处于辅助油槽的空间对角位置20cm范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万龙张一帆张旭伟顾正萌杨玉乔永强吴家荣张纯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