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身接头、桩身连结结构及桩身连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636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连结的桩身牢固地一体化的桩身接头、桩身连结结构及桩身连结方法。用于将两根桩身(12)连结的接合件(10)包括:管状主体部(16),其供在周面设有栓(14)的桩身(12)从端部(16A)嵌入;和嵌合部(22),其以通过将桩身(12)嵌入并使其旋转而与栓(14)嵌合的方式,形成于主体部(16)。并且,嵌合部(22)形成有锥形状或楔形状,该锥形状具有以在桩身(12)的旋转方向上离开主体部(16)的端部(16A)的方式倾斜的面(22A),该楔形状嵌入于突出部与桩身之间。与桩身之间。与桩身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桩身接头、桩身连结结构及桩身连结方法
[0001]关联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主张2019年2月12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号2019

22622、及2020年2月12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号2020

21278的权益,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桩身接头、桩身连结结构及桩身连结方法。

技术介绍

[0004]当埋设于地下的桩身长度不足时,会将多个桩身连在一起埋设。
[0005]在此,通过利用焊接将桩身连结的焊接接头,在埋设现场进行的焊接作业需花费时间,且需要检查焊接部,因此需要大量时间和劳力。此外,受到埋设现场的天气和焊工技能影响,焊接品质可能会出现偏差,并且受空隙限制等现场条件影响,有时桩身彼此可能无法焊接。
[0006]另一方面,作为埋设现场无焊接作业的机械式连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利用圆筒状接合部件连结多个圆筒挖掘部件。在该圆筒挖掘部件的一端部的外周突出设置有爪,接合部件嵌合上述爪并定位。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3

400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1]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圆筒挖掘部件的爪与接合部件虽然进行了嵌合并定位,但并未使连结的圆筒挖掘部件形成牢固地一体化的部件。
[0012]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连结的桩身牢固地一体化的桩身接头、桩身连结结构及桩身连结方法。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本专利技术的桩身接头为用于将两根桩身连结的桩身接头,且具备:管状主体部,其供在周面设置有突出部的所述桩身从端部嵌入;和嵌合部,其以通过将所述桩身嵌入并使其旋转而与所述突出部嵌合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嵌合部形成为第一形状或第二形状,所述第一形状具有以在所述桩身的旋转方向上离开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端部的方式倾斜的面,所述第二形状嵌入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桩身之间。
[0015]根据本结构,由于嵌合部形成有具有以在桩身旋转方向上离开主体部端部的方式倾斜的面的第一形状,因此若将桩身嵌入桩身接头并使其旋转,则桩身向嵌入方向、换言之向通过桩身接头连结的另一桩身的方向前进。结果为,连结后的两根桩身的端部彼此抵接,且嵌合部的倾斜面和与其相对的突出部的面也抵接,从而将两根桩身与桩身接头拧紧。像
这样,利用形成于嵌合部的第一形状,能够使连结的两根桩身与桩身接头牢固地一体化。
[0016]此外,由于嵌合部形成有嵌入突出部与桩身之间的第二形状,因此突出部与嵌合部产生所谓的楔效应,可防止例如拔出埋设的桩身时可能产生的突出部与嵌合部的错位。像这样,利用形成于嵌合部的第二形状,能够将桩身与桩身接头牢固地一体化。
[0017]本专利技术的桩身接头可以形成为,所述嵌合部在形成所述第一形状的所述面上形成所述第二形状。根据本结构,能够将连结的两根桩身与桩身接头更牢固地一体化。
[0018]本专利技术的桩身接头可以形成为,所述突出部为平面状且平面内侧被挖空。若对突出部的外周进行焊接而将突出部设置到桩身,则会在突出部的外周产生焊缝(焊接痕),焊缝可能会阻碍突出部与嵌合部的嵌合。根据本结构,通过焊接挖空后的平面内侧而将焊缝形成于平面内侧,从而可防止焊缝阻碍突出部与嵌合部的嵌合。
[0019]本专利技术的桩身接头可以形成为,所述桩身上设置有在周向上以非等角度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所述突出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与多个所述突出部对应的多个所述嵌合部。根据本结构,通过在对期望对桩身给予相对较高的强度的横截面方向的位置设置突出部,从而能够利用简单结构提高连结后的桩身的强度。
[0020]本专利技术的桩身接头可以形成为,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至少覆盖所述嵌合部的加强部件。根据本结构,由于主体部中形成有嵌合部的区域强度会相对降低,因此可利用加强部件来提高降低的强度。
[0021]本专利技术的桩身接头可以形成为,还包括防脱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加强部件,用于防止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嵌合部脱离。本结构将防脱部件固定到加强部件的方法例如有螺栓连接、或者将形成于防脱部件的销插入到形成于加强部件的孔等方法,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设置于桩身的突出部从嵌合部脱离。
[0022]本专利技术的桩身接头可以形成为,在所述加强部件形成有孔,该孔用于确认所述突出部向所述嵌合部的插入。根据本结构,即使设置有加强部件,作业人员也能目视确认突出部向嵌合部的插入状态。
[0023]本专利技术的桩身接头可以形成为,所述嵌合部在所述桩身的轴线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形状或多个所述第二形状。根据本结构,由于一个嵌合部形成有多个第一形状或第二形状,从而能够将连结的桩身牢固地一体化。
[0024]本专利技术的桩身接头也可为,所述两根桩身的其中一个所述桩身是埋设于地下的所述桩身,另一个所述桩身是用于辅助埋设所述其中一个桩身的桩身,并且配置于所述其中一个桩身的上方。根据本结构,通过桩身接头将用于辅助埋设其中一个桩身的的另一个桩身连结,能够在不悬吊桩身的情况下进行埋设。
[0025]本专利技术的桩身连结结构具有:桩身,其周面设置有突出部;和桩身接头,其具有供所述桩身从端部嵌入的管状主体部,并在通过将所述桩身嵌入并使其旋转而与所述突出部嵌合的嵌合部形成有第一形状或第二形状,该第一形状具有以在所述桩身的旋转方向上离开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端部的方式倾斜的面,该第二形状嵌入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桩身之间。根据本结构,能够将连结的两根桩身与桩身接头更牢固地一体化。
[0026]本专利技术的桩身连结方法为利用桩身接头将两根桩身连结的桩身连结方法,所述桩身接头具有供在周面设有突出部的桩身从端部嵌入的管状主体部,并在将所述桩身嵌入并使其旋转而与所述突出部嵌合的嵌合部形成有第一形状或第二形状,该第一形状具有以在
所述桩身的旋转方向上离开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端部的方式倾斜的面,该第二形状嵌入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桩身之间,该桩身连结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埋设所述桩身;和第二工序,将另一所述桩身竖在所述埋设的所述桩身上并旋转另一所述桩身,以利用所述桩身接头将两根所述桩身嵌合。根据本结构,能够将连结的两根桩身与桩身接头更牢固地一体化。
[0027]本专利技术的桩身连结方法为利用桩身接头将第一桩身与第二桩身连结的桩身连结方法,所述桩身接头具有在周面设有突出部的桩身从端部嵌入的管状主体部,并在将所述桩身嵌入并使其旋转而与所述突出部嵌合的嵌合部形成有第一形状或第二形状,该第一形状具有以在所述桩身的旋转方向上离开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端部的方式倾斜的面,该第二形状嵌入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桩身之间,该桩身连结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利用压桩机具备的第二夹持机构夹持所述第二桩身;第二工序,利用所述压桩机具备的第一夹持机构夹持所述第一桩身;以及第三工序,以所述第一桩身与所述第二桩身的端部抵接的方式使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夹持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桩身接头,其为用于将两根桩身连结的桩身接头,且具备:管状主体部,其供在周面设有突出部的所述桩身从端部嵌入;和嵌合部,其以通过将所述桩身嵌入并使其旋转而与所述突出部嵌合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嵌合部形成有第一形状或第二形状,所述第一形状具有以在所述桩身的旋转方向上离开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端部的方式倾斜的面,所述第二形状嵌入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桩身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身接头,其中,所述嵌合部在形成所述第一形状的所述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二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桩身接头,其中,所述突出部为平面状且平面内侧被挖空。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桩身接头,其中,所述桩身设置有在周向上以非等角度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所述突出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与多个所述突出部对应的多个所述嵌合部。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桩身接头,其中,所述主体部设置有至少覆盖所述嵌合部的加强部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桩身接头,其中,还具备防脱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加强部件,用于防止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嵌合部脱离。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桩身接头,其中,所述加强部件形成有孔,该孔用于确认所述突出部向所述嵌合部的插入。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桩身接头,其中,所述嵌合部在所述桩身的轴线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形状或多个所述第二形状。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桩身接头,其中,所述两根桩身的其中一个所述桩身是埋设于地下的所述桩身,另一个所述桩身是用于辅助埋入所述其中一个桩身的桩身,且配置于所述其中一个桩身的上方。10.一种桩身连结结构,其具备:桩身,其在周面设有突出部;和桩身接头,其具有供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村精男吉川昌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技研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