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污泥处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71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污泥处置机,包括第一支架和沉淀室,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固定在传送带的两侧,且第一支架的外侧安装有电动机,并且电动机的输出端穿过传送带的始端与第一锥齿轮的一侧相连接,所述传送带的末端安装有大齿轮,且大齿轮位于第一支架的内侧,并且第一支架的内侧安装有刮刀,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的一端穿过第二支架的表面与第一滑轮的一端相连接,并且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的外侧。该新型污泥处置机,通过外部的抽水装置将沉淀室内的大部分水分抽离出去,接着打开沉淀室的下端,从而便于初步脱水的污泥落入传送带,接着通过电动机带着传送带进行旋转。机带着传送带进行旋转。机带着传送带进行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污泥处置机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为一种新型污泥处置机。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污泥处理最为重要,现有的污泥处理装置主要对污泥中的水分进行脱水,从而降低污泥的体积,从而便于对污泥进行二次处理,但是现有的污泥处理装置结构复杂,操作困难,通过污水处理装置进行脱水的泥饼达不到焚烧的要求,我国污泥的含水量高是污泥处理中由于污泥中含有细胞质和胶质,因此在传统的处理技术下,脱水后的泥饼含水量仍然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污泥处置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污泥处理装置结构复杂操作困难和产生的泥饼含水量过高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污泥处置机,包括第一支架和沉淀室,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固定在传送带的两侧,且第一支架的外侧安装有电动机,并且电动机的输出端穿过传送带的始端与第一锥齿轮的一侧相连接,所述传送带的末端安装有大齿轮,且大齿轮位于第一支架的内侧,并且第一支架的内侧安装有刮刀,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的一端穿过第二支架的表面与第一滑轮的一端相连接,并且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的外侧,所述第一滑轮的外表面连接有皮带的一端,且皮带的另一端内表面安装在第二滑轮的外表面,并且第二滑轮的右端穿过第二支架的表面与风扇的左端相连接,所述沉淀室的下端固定在第二支架的上端,且沉淀室位于传送带的上方,并且沉淀室的内壁固定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嵌入式安装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安装有气囊。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的纵切面为波浪状,且第一支架以传送带为中心对称设置,并且传送带与刮刀为滑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传送带在第一支架的内侧等间距分布,且传送带的数量与大齿轮的数量相同,并且传送带通过大齿轮与相邻的大齿轮为啮合连接,同时传送带的表面设置为网状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为啮合连接,且第二锥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一锥齿轮的齿数,并且第一锥齿轮通过第一滑轮与第二支架构成转动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轮的直径大于第二滑轮的直径,且第二滑轮通过风扇与与第二支架构成转动结构,并且风扇位于传送带的左方。
[0009]优选的,所述沉淀室的下端面高于传送带的上端面,且沉淀室通过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为滑动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污泥处置机:
[0011]1.将需要处理的污泥先倾倒入沉淀室内,污泥在沉淀室静止一段时间,从而便于
质量较大的固态物质沉淀在沉淀室底部,而其中的水分移到到沉淀室的上方,同时通过气囊的浮力带着第一支撑杆从第二支撑杆内滑出,通过气囊的漂浮从而将吸水管顶出来;
[0012]2.通过外部的抽水装置将沉淀室内的大部分水分抽离出去,接着打开沉淀室的下端,从而便于初步脱水的污泥落入传送带,接着通过电动机带着传送带进行旋转;
[0013]3.最上方旋转的传送带通过大齿轮带着下一个传送带进行旋转,从而使得相邻的传送带相对旋转,接着通过传送带对污泥进行传送,同时污泥落到传送带的同时通过其表面的网口对污泥中的水分进行过滤,从而降低污泥中的水分,通过多组传送带增加污泥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污泥的蒸发干燥。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整体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整体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第一支架与传送带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第二支架与风扇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第一支架;2、传送带;3、电动机;4、大齿轮;5、刮刀;6、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8、第二支架;9、第一滑轮;10、皮带;11、第二滑轮;12、风扇;13、沉淀室;14、第一支撑杆;15、第二支撑杆;16、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污泥处置机,包括第一支架1、传送带2、电动机3、大齿轮4、刮刀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第二支架8、第一滑轮9、皮带10、第二滑轮11、风扇12、沉淀室13、第一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5和气囊16,第一支架1的内侧固定在传送带2的两侧,且第一支架1的外侧安装有电动机3,并且电动机3的输出端穿过传送带2的始端与第一锥齿轮6的一侧相连接,传送带2的末端安装有大齿轮4,且大齿轮4位于第一支架1的内侧,并且第一支架1的内侧安装有刮刀5,第一锥齿轮6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二锥齿轮7,且第二锥齿轮7的一端穿过第二支架8的表面与第一滑轮9的一端相连接,并且第二支架8位于第一支架1的外侧,第一滑轮9的外表面连接有皮带10的一端,且皮带10的另一端内表面安装在第二滑轮11的外表面,并且第二滑轮11的右端穿过第二支架8的表面与风扇12的左端相连接,沉淀室13的下端固定在第二支架8的上端,且沉淀室13位于传送带2的上方,并且沉淀室13的内壁固定有第一支撑杆14,第一支撑杆14的上端嵌入式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5,且第二支撑杆15的上端安装有气囊16。
[0022]第一支架1的纵切面为波浪状,且第一支架1以传送带2为中心对称设置,并且传送带2与刮刀5为滑动连接,通过波浪状的第一支架1使得多个传送带2可以首尾相连,从而避免污泥掉落传送带2的两侧。
[0023]传送带2在第一支架1的内侧等间距分布,且传送带2的数量与大齿轮4的数量相同,并且传送带2通过大齿轮4与相邻的大齿轮4为啮合连接,同时传送带2的表面设置为网状结构,污泥通过上一层传送带2的末端落到下一层传送带2的始端,从而使得污泥一层层下移。
[0024]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7为啮合连接,且第二锥齿轮7的齿数大于第一锥齿轮6的齿数,并且第一锥齿轮6通过第一滑轮9与第二支架8构成转动结构,通过第一锥齿轮6带着第二锥齿轮7进行旋转,旋转的第二锥齿轮7带着第一滑轮9进行旋转。
[0025]第一滑轮9的直径大于第二滑轮11的直径,且第二滑轮11通过风扇12与与第二支架8构成转动结构,并且风扇12位于传送带2的左方,旋转的第一滑轮9通过皮带10带着第二滑轮11进行旋转,使得第二滑轮11沿着第二支架8带着风扇12进行旋转,旋转的风扇12产生的气流带着传送带2进行吹扫,通过流动的气流对传送带2表面的污泥进行脱水风干。
[0026]沉淀室13的下端面高于传送带2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污泥处置机,包括第一支架(1)和沉淀室(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的内侧固定在传送带(2)的两侧,且第一支架(1)的外侧安装有电动机(3),并且电动机(3)的输出端穿过传送带(2)的始端与第一锥齿轮(6)的一侧相连接,所述传送带(2)的末端安装有大齿轮(4),且大齿轮(4)位于第一支架(1)的内侧,并且第一支架(1)的内侧安装有刮刀(5),所述第一锥齿轮(6)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二锥齿轮(7),且第二锥齿轮(7)的一端穿过第二支架(8)的表面与第一滑轮(9)的一端相连接,并且第二支架(8)位于第一支架(1)的外侧,所述第一滑轮(9)的外表面连接有皮带(10)的一端,且皮带(10)的另一端内表面安装在第二滑轮(11)的外表面,并且第二滑轮(11)的右端穿过第二支架(8)的表面与风扇(12)的左端相连接,所述沉淀室(13)的下端固定在第二支架(8)的上端,且沉淀室(13)位于传送带(2)的上方,并且沉淀室(13)的内壁固定有第一支撑杆(14),所述第一支撑杆(14)的上端嵌入式安装有第二支撑杆(15),且第二支撑杆(15)的上端安装有气囊(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泥处置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凯张琦祁健春高丹张国王彬吕森刘好坤黄志纬苏永刚石全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洁源高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