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内窜外漏的电渗析隔板本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34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内窜外漏的电渗析隔板本体,包括隔板本体和隔网,所述隔板本体由五层材料板经热压或粘接成一体,所述隔板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矩形的隔网放置区间,所述隔网放置区间两侧平行排布多个进出水孔,所述进出水孔开设在所述隔板本体的两侧,所述进出水孔和所述隔网放置区间之间设置有导流槽,所述隔网设置在所述隔板本体的中间材料板的隔网放置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隔板本体结构简单、合理,可用于各类电渗析器中,特别适用于较薄的均相离子交换膜组装电渗析装置,具有优良的防内窜和外漏的作用。内窜和外漏的作用。内窜和外漏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内窜外漏的电渗析隔板本体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防内窜外漏的电渗析隔板本体。

技术介绍

[0002]电渗析(electrodialysis,简称ED)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对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能,在外加直流电场力的作用下,使阴阳离子定向迁移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从而使电介质离子自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0003]电渗析法除盐的主要设备是电渗析器,它主要由离子交换膜、隔板本体、电极、极框、压紧装置和进出水管等组成,这些组成部件也可归纳为膜堆、极区和压紧装置三个主要部分。膜堆系由离子交换膜和隔板本体所组成,是电渗析器除盐的主体。隔板本体构成的隔室为液流经过的通道。淡水经过的隔室为脱盐室或淡水室,浓水经过的隔室为浓缩室或浓水室。除了离子交换膜是核心技术外,隔板本体对电渗析器的性能影响较大。隔板本体一方面要求与离子交换膜密闭性好,防止电渗析膜块内各室料液不外漏,另一方面要求电渗析浓水室、淡水室的液体不窜水。
[0004]目前市场上的电渗析隔板本体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早期传统的硬质PP (或PVC)板和PP(或PVC)网加工而成的隔板本体,内窜和外漏都比较严重;第二种是由弹性材料和隔板本体网热压成的隔板本体,有效的防止了外漏,但内窜水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采用均相膜时问题更为严重;第三种是采用三层 PP(或PVC)板加工制作,在中间隔板本体层设计进出口流道,解决了内窜问题,但外漏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如何开发一种防内窜外漏的电渗析隔板本体,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内窜外漏的电渗析隔板本体,解决电渗析过程中出现的内窜外漏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一种防内窜外漏的电渗析隔板本体,包括隔板本体和隔网,所述隔板本体由五层材料板经热压或粘接成一体,所述隔板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矩形的隔网放置区间,所述隔网放置区间两侧平行排布多个进出水孔,所述进出水孔开设在所述隔板本体的两侧,所述隔板本体第三层的进出水孔和所述隔网放置区间之间设置有导流槽,所述隔网设置在所述隔板本体的中间材料板的隔网放置区间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隔板本体包括第一材料板、第二材料板和第三材料板,所述第一材料板对称设置在第一层和第五层,所述第二材料板对称设置在第二层和第四层,所述第三材料板设置在中间位置,所述隔网放置区间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凸台,所述凸台通过热压工艺与所述隔网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槽在所述第三材料板的两侧且同侧间隔设置,两侧的所述导流槽错位分布。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材料板采用弹性硅胶板,所述第二材料板和所述第三材料板采用硬质塑料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材料板的厚度为0.1

0.3mm,所述第二材料板和所述第三材料板的厚度为0.2

0.5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材料板和所述第三材料板具体选用PVC或PP材料。所述隔网采用硬质塑料,设置为交织或鱼鳞状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所述隔网的厚度与所述隔板本体的总厚度一致,双层结构所述隔网通过热压连接在所述凸台上。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一种防内窜外漏的电渗析隔板本体,包括第一材料板、第二材料板、第三材料板、隔网、进出水孔、隔网放置区间和导流槽,相较于普通电渗析隔板本体,通过应用此第一材料板、第二材料板、第三材料板组合成五层的隔板本体,即可在电渗析作业中防止了内窜和外漏现象的发生。本技术隔板本体结构简单、合理,可用于各类电渗析器中,特别适用于较薄的均相离子交换膜组装电渗析装置,具有优良的防内窜和外漏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防内窜外漏的电渗析隔板本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一材料板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二材料板俯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第三材料板俯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01、第一材料板;102、第二材料板;103、第三材料板; 2、隔网;3、进出水孔;4、隔网放置区间;5、导流槽;6、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一种防内窜外漏的电渗析隔板本体,包括隔板本体和隔网2,所述隔板本体由五层材料板经热压或粘接成一体,所述隔板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矩形的隔网放置区间4,所述隔网放置区间4两侧平行排布多个进出水孔3,所述进出水孔3开设在所述隔板本体的两侧,所述隔板本体第三层的进出水孔3 和所述隔网放置区间4之间间隔性设置有导流槽5,所述隔网2设置在所述隔板本体1的中间材料板的隔网放置区间4内。
[0022]所述隔板本体包括第一材料板101、第二材料板102和第三材料板103,所述第一材料板101对称设置在第一层和第五层,所述第二材料板102对称设置在第二层和第四层,所述第三材料板103设置在中间位置,所述隔网放置区间4 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凸台6,所述凸台6通过热压工艺与所述隔网2连接。
[0023]所述导流槽5设置在所述第三材料板103的两侧且同侧间隔设置,两侧的所述导流槽5错位分布。
[0024]所述第一材料板101采用弹性硅胶板,所述第二材料板102和所述第三材料板103采用硬质塑料板。
[0025]所述第一材料板101的厚度为0.1

0.3mm,所述第二材料板102和所述第三材料板103的厚度为0.2

0.5mm。
[0026]所述第二材料板102和所述第三材料板103具体选用PVC或PP材料。所述隔网2采用硬质塑料,设置为交织或鱼鳞状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所述隔网2的厚度与所述隔板本体1的总厚度一致,双层结构所述隔网2通过热压连接在所述凸台6上。
[0027]本技术的实施过程如下:
[0028]第一实施例:所述隔板本体由五层材料板叠加而成。其中,第一材料板为 0.2mm的硅胶板,外形如图2所示;第二材料板为0.2mm的透明PVC板,外形如图3所示;第三层为中间层,采用0.3mm厚的透明PVC板制作,外形如图4所示。五层隔板本体长400mm,宽200mm,隔板本体两端分别开设4个25mm
×
25mm 的进出水孔,侧边20mm,中间隔网区域长270mm,宽160mm,支撑隔网为双层鱼鳞塑料网,长270mm,宽160mm。组装30对膜,使用本技术隔板本体60 张,配套电极、极板框、压紧装置等组装成电渗析模块,分别给极水室、淡水室和浓水室施加0.4MPa的运行压力,无外漏现象。经过长时间的循环实验,淡水体积和浓水体积都没有变化,说明没有内窜问题。
[0029]第二实施例: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内窜外漏的电渗析隔板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板本体和隔网(2),所述隔板本体由五层材料板经热压或粘接成一体,所述隔板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矩形的隔网放置区间(4),所述隔网放置区间(4)两侧平行排布多个进出水孔(3),所述进出水孔(3)开设在所述隔板本体的两侧,所述进出水孔(3)和所述隔网放置区间(4)之间设置有导流槽(5),所述隔网(2)设置在所述隔板本体的中间材料板的隔网放置区间(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内窜外漏的电渗析隔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本体包括第一材料板(101)、第二材料板(102)和第三材料板(103),所述第一材料板(101)对称设置在第一层和第五层,所述第二材料板(102)对称设置在第二层和第四层,所述第三材料板(103)设置在中间位置,所述隔网放置区间(4)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凸台(6),所述凸台(6)通过热压工艺与所述隔网(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内窜外漏的电渗析隔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5)设置在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勤张引弓朱敏王绍州郭彦夫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