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CT防护方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25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升降CT防护方舱,属于方舱设备领域,该自动升降CT防护方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四角还分别设有一辅助其装卸的升降组件,在保证其具有较大空间且不影响其运输的前提下,与舱体配合设置的升降组件可以辅助方舱从运输车上装卸,装卸过程简单、安全,且卸载位置易调;所述舱体的下部至少设有四个调平组件以能够支撑所述舱体,与舱体配合设置的调平组件,可以针对不同地势调节方舱放置的平整度,以保证舱体内物品安全准确放置、及提高检测结果准确率,此外,侧部裸漏的调平组件也比较容易进行调节。组件也比较容易进行调节。组件也比较容易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升降CT防护方舱


[0001]本技术涉及方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升降CT防护方舱。

技术介绍

[0002]CT 检测是了解病例病情不可缺少的设备,而建设常规放射机房,需要周期较长,灵活性低,不能够满足突发疫情需求。而预制好的 CT防护方舱的出现较好的满足了突发疫情的使用需求,CT防护方舱预先将其大部分结构构建完成,在疫情突发需要时,通过运输车将预制结构运输至目的地,之后完善成能够安全使用的方舱。其中,CT防护方舱的尺寸一般匹配运输车大小来做,以尽可能形成较大的检测空间,而由于CT防护方舱重量大、体积大,因此在其运输时,常通过吊车将方舱吊至运输车上,运输达到目的地后再通过吊车将其放置到目的位置,而采用吊车装卸的缺陷是:装卸安全性较低、装卸过程比较复杂、方舱放置位置比较难调等等。此外方舱使用场地均为室外,地势多变易使舱内不平整,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升降CT防护方舱,在其具有较大空间且不影响其运输的前提下,一方面与舱体配合设置的升降组件可以辅助方舱从运输车上装卸,装卸过程简单、安全;另一方面与舱体配合设置的调平组件,可以在使用时调节舱体平衡,以提高检测准确率。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自动升降CT防护方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四角分别设有一辅助其装卸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横向移动架、第一液压驱动件和第二液压驱动件,所述舱体的侧部开设有安置槽以安置横向移动架,所述横向移动架能够被第一液压驱动件驱动,以具有局部移动至安置槽外的第一状态,和完全处于安置槽内的第二状态;所述横向移动架包括架体和竖向套管,且在横向移动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竖向套管置于所述安置槽外,所述竖向套管包括与架体连接的外管,和设于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内管能够被第二液压驱动件驱动以相对于外管升降;
[0006]所述舱体的下部至少设有四个调平组件以能够支撑所述舱体,所述舱体的侧底部内凹以形成固定调平组件的安装区域,且调平组件的侧部不凸出于舱体侧部设置,每个调平组件包括与舱体固接的螺杆,和螺纹连接于螺杆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外侧具有施力调节部,以被施力来调节套筒在螺杆上的位置。
[0007]在运输前,启动升降组件,使舱体的底部高于运输车的放置面为止,具体的,先通过第一液压驱动件驱动横向移动架局部伸出安置槽外至第一状态,之后通过第二液压驱动件驱动内管相对外管伸出,至使舱体升高满足所需高度。运输车从舱体的一端倒退进入舱体下方,此时舱体两侧的内管处于运输车两侧,之后按照升高过程反向收起升降组件即可完成装车过程。由于升降组件收起后完全置于安置槽内,因此可以在不影响运输前提下,尽
量做大方舱空间。此外,调平组件的设置,一方面因不凸出于舱体侧部,不会影响方舱的运输,也不会影响舱体内空间设计;另一方面因在舱体侧底部设置安装区域,可以在不使用时调平组件完全收起于安装区域中,使得运输时舱体底部可以大面积与运输车接触,运输安全性高。
[0008]在运输到目的地之后,可以驾驶运输车移动到方舱准确卸载的位置后停车,按照装车前的升高过程启动升降组件,之后驾驶运输车离开,最后完全收起升降组件即可完成卸载过程。采用车辆移动卸载,卸载位置更加可调。对于不平整地势来说,调平组件的设置,可以调节方舱放置的水平度,以保证其内物品安全准确放置和提高检测结果准确率。与舱体配合设置的调平组件,从舱体侧边就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调节,具体的,通过施力于施力调节部来调节套筒在螺杆上的位置。其中,施力调节部可以是六角外形结构,方便用扳手调节;还可以是垂直于套筒的杆体等结构。调节各个调平组件时,设置一个水平调节基准,在这个基准上,调节每个调节组件以保证其接触地面后,方舱基本维持在同一个水平度上。为了更加省力,可以在升降组件收起过程中进行调节组件初步调节,升降组件完全收起后进一步调整使舱体水平。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区域内还设有与舱体连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供套筒贯穿的限位孔,所述施力调节部位于所述限位板的上方,方便调节套筒高度,限位板的设置,方便套筒准确调节可避免偏移。
[0010]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包括螺母圈和与其连接的筒体,所述施力调节部于所述螺母圈外侧形成,因仅有螺母圈与螺杆连接,调节更加方便。
[0011]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底部封闭设置,支撑比较牢固稳定。
[0012]进一步的,所述竖向套管固设于所述架体的外端,这样设置,在横向移动架满足较小移动行程下实现竖向套管伸缩使用,横向移动架的结构可以做的更加紧凑,使用起来更稳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舱体内设有操作间、扫描件和机舱,所述机舱设于所述舱体的一端,以用于安装空调外机、发电机、第一液压驱动件和第二液压驱动件的液压泵和液压油管;所述机舱上设有门扇,所述门扇或所述机舱上设有散热口。
[0014]进一步的,因为方舱一般为长方体,调平组件设有六个,在保证支撑效果前提下调节更快,其中,调平组件可以根据方舱实际长度来设置个数。
[0015]进一步的,所述舱体的外侧还设有隔热层,隔热层可以采用胶衣板,大约设置2mm厚度就可以,隔热层吸热低,在夏天可避免舱体内部温度过高;冬天可以保温。
[0016]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优点是:本申请方舱,在保证其具有较大空间且不影响其运输的前提下,一方面,与舱体配合设置的升降组件可以辅助方舱从运输车上装卸,装卸过程简单、安全,且卸载位置易调;另一方面,与舱体配合设置的调平组件,可以针对不同地势调节方舱放置的平整度,以保证舱体内物品安全准确放置、及提高检测结果准确率,此外,侧部裸漏的调平组件也比较容易进行调节,升降组件辅助调平,会更为省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升降组件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0018]图2为图1的右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沿B

B向剖视结构局部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2中升降组件收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6左侧角度下调平组件调节后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俯视角度舱体内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舱体,11、安置槽,12、安装区域,13、限位板,14、操作间,15、扫描间,16、机舱;2、架体;3、竖向套管,31、外管,32、内管;4、调平组件,41、螺杆,42、套筒,421、螺母圈,422、筒体,423、施力调节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CT防护方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四角还分别设有一辅助其装卸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横向移动架、第一液压驱动件和第二液压驱动件,所述舱体的侧部开设有安置槽以安置横向移动架,所述横向移动架能够被第一液压驱动件驱动,以具有局部移动至安置槽外的第一状态,和完全处于安置槽内的第二状态;所述横向移动架包括架体和竖向套管,且在横向移动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竖向套管置于所述安置槽外,所述竖向套管包括与架体连接的外管,和设于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内管能够被第二液压驱动件驱动以相对于外管升降;所述舱体的下部至少设有四个调平组件以能够支撑所述舱体,所述舱体的侧底部内凹以形成固定调平组件的安装区域,且调平组件的侧部不凸出于舱体侧部设置,每个调平组件包括与舱体固接的螺杆,和螺纹连接于螺杆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外侧具有施力调节部,以被施力来调节套筒在螺杆上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CT防护方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亮赵倩钱善宏赵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华医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