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堵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5183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堵漏装置,其包括供液设备、固液混合泵以及若干封堵颗粒,固液混合泵包括容纳腔、搅拌叶片以及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叶片传动连接,且搅拌叶片位于容纳腔中;容纳腔上设置有进口、颗粒入口以及出口,进口与供液设备的出液口连通;颗粒入口连通有容纳若干封堵颗粒的颗粒容器;出口用于与泄漏孔上游的明管连通;供液设备的液体与若干封堵颗粒的混合物通过明管和暗管流动至泄漏孔,以使封堵颗粒封堵泄漏孔。如此设置不需要判断泄漏孔的具体位置、不需要挖开暗管的覆盖层,不仅省时省力、效率高,并且极大地降低了管道修补的费用。道修补的费用。道修补的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堵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堵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来水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了美观,人们将大部分的自来水管道埋藏在墙体或者地板等覆盖层下,形成暗管;而楼层的总管道以及用户出水接头等位置,自来水管能够被看到而形成明管。现阶段家庭自来水管道大多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烯(Polypropylene Random,简称PPR)管道,由于管道自身存在缺陷或者安装工艺等问题,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管道微泄漏的状况,所谓的微泄漏为在暗管上形成等效直径小于2mm的泄漏孔造成的泄漏。
[0003]现有技术中,当埋藏在墙体、地板等覆盖层下的管道发生微泄漏时,首先工作人员依靠经验或者声音探测定位的方法确定管道泄漏孔的具体位置,并将管道表面的覆盖层挖开,然后对管道进行修补或者更换,最后还需要对覆盖层进行修复。
[0004]然而,依靠经验判断泄漏孔位置误差大,并且由于覆盖层的干扰,声音探测定位的方法确定泄漏孔位置不准确,通常只能判断泄漏孔的大致位置,挖开较大范围的覆盖层,在将覆盖层挖开破坏后还需要对其进行修复,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而且修复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堵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准确判断泄漏孔的位置而需要挖开较大范围的覆盖层,在覆盖层挖开破坏后还需要对其进行修复,不仅效率低,而且修复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堵漏装置,其包括供液设备、固液混合泵以及若干封堵颗粒,所述固液混合泵包括容纳腔、搅拌叶片以及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叶片传动连接,且所述搅拌叶片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容纳腔上设置有进口、颗粒入口以及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供液设备的出液口连通;所述颗粒入口连通有容纳若干所述封堵颗粒的颗粒容器;所述出口用于与泄漏孔上游的明管连通;所述供液设备的液体与若干所述封堵颗粒的混合物通过所述明管和暗管流动至所述泄漏孔,以使所述封堵颗粒封堵所述泄漏孔。
[0008]作为本技术上述管道堵漏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封堵颗粒包括多种型号,每种型号的封堵颗粒分别设置若干,且每种型号的封堵颗粒具有不同的等效直径,且所述封堵颗粒的等效直径为0.2mm~2.0mm。
[0009]作为本技术上述管道堵漏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封堵颗粒包括四种型号的颗粒,分别为第一型号颗粒、第二型号颗粒、第三型号颗粒以及第四型号颗粒;所述第一型号颗粒的等效直径不小于0.2mm,且所述第一型号颗粒的等效直径小于0.5mm;所述第二型号颗粒的等效直径不小于0.5mm,且所述第二型号颗粒的等效直径小于1.0mm;所述第三型号
颗粒的等效直径不小于1.0mm,且所述第三型号颗粒的等效直径小于1.5mm;所述第四型号颗粒的等效直径不小于1.5mm,且所述第四型号颗粒的等效直径不大于2.0mm。
[0010]作为本技术上述管道堵漏装置的一种改进,每种型号的封堵颗粒具有相同的等效直径。
[0011]作为本技术上述管道堵漏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封堵颗粒为硅胶颗粒,且所述封堵颗粒的硬度为HA50~HA60。
[0012]作为本技术上述管道堵漏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封堵颗粒与所述液体的比重为0.9~1.0。
[0013]作为本技术上述管道堵漏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封堵颗粒为球形或者圆锥形。
[0014]作为本技术上述管道堵漏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管道堵漏装置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出口连通的第一接头;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接头和出口接头,所述入口接头与设置有供水阀的明管连通,所述出口接头与靠近所述泄漏孔的明管连通;所述供液设备包括设置有所述供水阀的明管以及为所述明管和所述暗管供水的供水泵。
[0015]作为本技术上述管道堵漏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出口之间设置有调节所述出口混合物压力的调节阀。
[0016]作为本技术上述管道堵漏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供液设备包括抽吸泵和储液箱,所述抽吸泵的进液口与所述储液箱连通,所述抽吸泵的出液口与所述进口连通。
[0017]本技术提供的管道堵漏装置,其包括供液设备、固液混合泵以及若干封堵颗粒,固液混合泵包括容纳腔、搅拌叶片以及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叶片传动连接,且搅拌叶片位于容纳腔中;容纳腔上设置有进口、颗粒入口以及出口,进口与供液设备的出液口连通;颗粒入口连通有容纳若干封堵颗粒的颗粒容器;出口用于与泄漏孔上游的明管连通;通过电机带动搅拌叶片在容纳腔中转动,而使容纳腔中不同位置的压力不同,并在压力小的位置设置进口和颗粒入口,使得液体和封堵颗粒能够吸入容纳腔中,在压力大的位置设置出口以排出容纳腔中的液体和封堵颗粒,结构简单,生产方便。供液设备的液体与若干封堵颗粒的混合物通过明管和暗管流动至泄漏孔,以使封堵颗粒封堵泄漏孔。通过使液体和封堵颗粒的混合物流动到泄漏孔处从而使封堵颗粒封堵泄漏孔,不仅不需要判断泄漏孔的具体位置、不需要挖开暗管的覆盖层,省时省力、效率高,并且极大地降低了管道修补的费用。
[00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提供的管道堵漏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
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堵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搅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堵层和泄漏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封堵颗粒和泄漏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供水阀;2:固液混合泵;21:容纳腔;211:进口;212:颗粒入口;213:出口;214:总入口;22:搅拌叶片;23:电机;3:封堵颗粒;31:封堵层;32:颗粒容器;4:连接管;41:调节阀;5:明管;6:暗管;61:泄漏孔;62: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有技术中,当埋藏在墙体、地板等覆盖层下的管道发生微泄漏时,首先工作人员依靠经验或者声音探测定位的方法确定管道泄漏孔的具体位置,然而,依靠经验判断泄漏孔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液设备、固液混合泵以及若干封堵颗粒,所述固液混合泵包括容纳腔、搅拌叶片以及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搅拌叶片传动连接,且所述搅拌叶片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容纳腔上设置有进口、颗粒入口以及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供液设备的出液口连通;所述颗粒入口连通有容纳若干所述封堵颗粒的颗粒容器;所述出口用于与泄漏孔上游的明管连通;所述供液设备的液体与若干所述封堵颗粒的混合物通过所述明管和暗管流动至所述泄漏孔,以使所述封堵颗粒封堵所述泄漏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颗粒包括多种型号,每种型号的封堵颗粒分别设置若干,且每种型号的封堵颗粒具有不同的等效直径,且所述封堵颗粒的等效直径为0.2mm~2.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颗粒包括四种型号的颗粒,分别为第一型号颗粒、第二型号颗粒、第三型号颗粒以及第四型号颗粒;所述第一型号颗粒的等效直径不小于0.2mm,且所述第一型号颗粒的等效直径小于0.5mm;所述第二型号颗粒的等效直径不小于0.5mm,且所述第二型号颗粒的等效直径小于1.0mm;所述第三型号颗粒的等效直径不小于1.0mm,且所述第三型号颗粒的等效直径小于1.5mm;所述第四型号颗粒的等效直径不小于1.5mm,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殊凡宋家牧刘显文张仕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