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装置及探针装置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518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以测试受测物的良率的探针装置及探针装置组,其不仅移除了传统探针的针管,也改用片状的弹性体来取代传统螺旋弹簧,让电流于探针内的传输更快速的同时也更加稳定,加上尾体部的变化更让探针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探针装置具有一针头、一针尾、及一导电组件,且位于导电组件中的二环形体上设置数个内凸点以及在针头和针尾设置相对应的凹槽,使导电组件能够更稳固的与针头及针尾连接。针尾连接。针尾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探针装置及探针装置组


[000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探针,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弹性体导电的探针,其使用片状弹性体取代传统弹簧,不但能加速电流传输,更是消耗较少的材料制作。

技术介绍

[0002]探针技术于科技产业中属于不可或缺的一环,探针被广泛的使用于电流连接等相关领域,尤其是关于半导体或芯片等高科技组件,而这些组件为了确保良率,皆须经过一些测试及检验等。
[0003]目前市面上的测试方法之一为使用一种半导体测试装置来检测受测物A的导电及相关等数据。如图12及13所示,该测试装置包含针头91、针管92、及针尾 94,而针管92内以弹性体95连接针头91及针尾94。当针头91触碰受测物A时,内部的弹性体95被挤压,同时针头91及针尾94偏移并触碰于针管92。此时,针尾94 接收电流讯号后藉由针管92传至针头91,再由针头91传导至受测物A。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针头91及针尾94在偏移时与针管92未能够确实的接触,导至电流讯号的传输不稳定并影响测试的质量,使测试效果不佳的情形发生。
[0004]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乃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探针装置,其使用片状弹性体让电流于探针内传输。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出的探针装置具有:
[0007]一针头,其具有:
[0008]一第一固定部;及
[0009]一针体部,其固设于该第一固定部;
[0010]一针尾,其具有:
[0011]一第二固定部,其中心轴延伸线与该第一固定部的中心轴延伸线重合;及
[0012]一尾体部,其固设于该第二固定部,并自该第二固定部向远离该针头的方向延伸;以及
[0013]一导电组件,其设置于该针头及该针尾之间,并具有:
[0014]一第一环形体,其套设于该第一固定部;
[0015]一第二环形体,其套设于该第二固定部;及
[0016]一弹性体,其为片状,且两端分别与该第一环形体及该第二环形体相连接;
[0017]其中,一电流能由该针尾经由该导电组件传导至该针头,或由该针头经由该导电组件传导至该针尾。
[0018]如前述的探针装置,该第一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凹槽,其位于该第一固定部的一侧面并环绕该第一固定部;该第一环形体嵌设于该第一凹槽内;且该第二固定部具有一第二
凹槽,其位于该第二固定部的一侧面并环绕该第二固定部;该第二环形体嵌设于该第二凹槽内。
[0019]如前述的探针装置,该第一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凹槽,其位于该第一固定部的一侧面并环绕该第一固定部;该第一环形体嵌设于该第一凹槽内;且该第二固定部具有一第二凹槽,其位于该第二固定部的一侧面并环绕该第二固定部;该第二环形体嵌设于该第二凹槽内。
[0020]如前述的探针装置,该第一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凹槽,其位于该第一固定部的一侧面并环绕该第一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具有一第二凹槽,其位于该第二固定部的一侧面并环绕该第二固定部;且该导电组件具有多个内凸点,部分的该多个内凸点设置于该第一环形体的内侧并嵌设于该第一凹槽,其余的该多个内凸点设置于该第二环形体的内侧并嵌设于该第二凹槽。
[0021]如前述的探针装置,该第一环形体及该第二环形体分别为C形环。
[0022]如前述的探针装置,其中:
[0023]该第一固定部具有:
[0024]第一挡体,其宽度由该针头向该针尾的方向渐缩;及
[0025]一第一座体,该第一凹槽形成该第一座体与该第一挡体之间,且
[0026]该第二固定部具有:
[0027]一第二挡体,其宽度由该针尾向该针头的方向渐缩;及
[0028]一第二座体,该第二凹槽形成该第二座体与该第二挡体之间。
[0029]如前述的探针装置,该弹性体具有多个第一斜向片体及多个第二斜向片体,该多个第一斜向片体的法线与该多个第二斜向片体的法线位于同一假想平面上,但各该第一斜向片体的法线方向与各该第二斜向片体的法线方向不同;该多个第一斜向片体及该多个第二斜向片体沿该探针装置的一轴向方向交错排列。
[0030]如前述的探针装置,该弹性体具有:
[0031]数个周向延伸部,其沿着该探针装置的一周向方向延伸而呈弧形;及
[0032]数个轴向延伸部,其沿着该探针装置的一轴向方向延伸,而垂直于该数个周向延伸部;
[0033]其中,各该周向延伸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其中二该轴向延伸部,且该其中二轴向延伸部延伸方向相反;其中二该轴向延伸部分别与该第一环形体及该第二环形体连接,各其余的该轴向延伸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其中二该周向延伸部,且该其中二周向延伸部延伸方向相同。
[0034]如前述的探针装置,该尾体部的中心轴延伸线偏离该第二固定部的中心轴延伸线。
[0035]如前述的探针装置,该尾体部上与该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相对一端有一斜面。
[0036]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当电流能由该针尾经由该导电组件传导至该针头,或由该针头经由该导电组件传导至该针尾时,片状的弹性体的距离相较于螺旋状的弹性体的距离短,且截面较大,因此电流传输的速度较快且电阻较小,而导电组件套设于针头及针尾,使导电组件不易脱落,增加了稳定性。
[0037]本技术更是提出一种探针装置组,其具有二个如前述的探针装置,且各该探
针装置的该尾体部的中心轴延伸线偏离该第二固定部的中心轴延伸线;二个探针装置中,该二针尾的中心轴延伸线的间距大于该二尾体部的中心轴延伸线的间距。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技术的探针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9]图2为本技术的探针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40]图3为本技术的探针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41]图4为本技术的探针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42]图5为本技术的探针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43]图6为本技术的探针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44]图7为本技术的探针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45]图8为本技术的探针装置组的剖面示意图。
[0046]图9为本技术的探针装置组的针头及针尾的放大图。
[0047]图10为本技术的探针装置组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48]图11为本技术的探针装置组的另一实施例的针头及针尾的放大图。
[0049]图12为先前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50]图13为先前技术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0051]10,10A,10C,91:针头
[0052]11,11A,11C:针体部
[0053]12,12A,12C:第一固定部
[0054]121,121A,121C:第一凹槽
[0055]122C:第一挡体...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探针装置具有:一针头,其具有:一第一固定部;及一针体部,其固设于该第一固定部;一针尾,其具有:一第二固定部,其中心轴延伸线与该第一固定部的中心轴延伸线重合;及一尾体部,其固设于该第二固定部,并自该第二固定部向远离该针头的方向延伸;以及一导电组件,其设置于该针头及该针尾之间,并具有:一第一环形体,其套设于该第一固定部;一第二环形体,其套设于该第二固定部;及一弹性体,其为片状,且两端分别与该第一环形体及该第二环形体相连接;其中,一电流能由该针尾经由该导电组件传导至该针头,或由该针头经由该导电组件传导至该针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凹槽,其位于该第一固定部的一侧面并环绕该第一固定部;该第一环形体嵌设于该第一凹槽内;且该第二固定部具有一第二凹槽,其位于该第二固定部的一侧面并环绕该第二固定部;该第二环形体嵌设于该第二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凹槽,其位于该第一固定部的一侧面并环绕该第一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具有一第二凹槽,其位于该第二固定部的一侧面并环绕该第二固定部;且该导电组件具有多个内凸点,部分的该多个内凸点设置于该第一环形体的内侧并嵌设于该第一凹槽,其余的该多个内凸点设置于该第二环形体的内侧并嵌设于该第二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形体及该第二环形体分别为C形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部具有:一第一挡体,其宽度由该针头向该针尾的方向渐缩;及一第一座体,该第一凹槽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合茂
申请(专利权)人:精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