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5110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底座、与所述输送底座连接的至少两个侧向夹持机构以及位于所述输送底座一侧的输送架;所述侧向夹持机构能够沿所述输送底座的输送方向往复运动,每个侧向夹持机构适于夹持碳纤维板的宽度方向的同一侧,输送架沿输送方向设置于侧向夹持机构的前方,侧向夹持机构能够将碳纤维板输送至输送架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将上下压紧碳纤维板的压紧装置改为若干沿输送方向布置的侧向夹持机构,侧向夹持机构与碳纤维板的接触面很小,可以有效避免碳纤维板表面划伤,保证其表面的光洁度。保证其表面的光洁度。保证其表面的光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碳纤维板输送
,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板的宽度通常在40cm以内,长度则长达20~80m,由于碳纤维板较薄,因此在输送碳纤维板时,为避免碳纤维板的端部下垂,现有技术通过如下方式输送碳纤维板:包括一个带有上滚轮的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下滚轮与电机连接,碳纤维板在压紧装置的夹缝中通过,压紧装置的前端配置旋转编码器,用以控制碳纤维板的输送长度。
[0003]现有技术的方案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需要压紧碳纤维板,碳纤维板的上下表面会产生不可控制的摩擦,导致碳纤维板表面产生划痕,产品质量降低;(2)由于旋转编码器的滚轮会有打滑现象,会导致工件的长度尺寸精度降低,所需长度越长误差越大,进而影响后续的输送堆叠;(3)有些碳纤维板的加工部分在端部,加工后厚度只剩0.2~0.5mm,在输送工程中极易因微小的碰撞而产生撕裂,从而影响产品质量。为此,如何设计一种输送精度更高、使产品表面更光滑的输送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碳纤维板输送装置需要压紧碳纤维板的上下表面,导致碳纤维板的表面产生划痕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底座、与所述输送底座连接的至少两个侧向夹持机构以及位于所述输送底座一侧的输送架;所述侧向夹持机构能够沿所述输送底座的输送方向往复运动,每个侧向夹持机构适于夹持碳纤维板的宽度方向的同一侧,输送架沿输送方向设置于侧向夹持机构的前方,侧向夹持机构能够将碳纤维板输送至输送架的上表面。
[0006]进一步的,所述侧向夹持机构包括立柱、举升气缸、伸缩气缸和夹紧气缸,所述举升气缸的活塞杆沿上下方向伸缩,伸缩气缸的活塞杆沿碳纤维板的宽度方向伸缩,所述立柱的顶部与举升气缸固定、举升气缸的活塞杆与伸缩气缸固定,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与夹紧气缸固定,夹紧气缸的两个夹爪上分别固定有夹紧钳口。
[000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夹紧钳口的相对面上分别固定有钳口块。
[0008]进一步的,所述钳口块采用聚氨酯包胶的软质材料制成。
[0009]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还包括输送托板、伺服电机和传动齿轮,所述伺服电机和侧向夹持机构固定于所述输送托板上,所述输送底座的顶部固定有输送轨道和齿条,输送托板滑动连接在输送轨道上,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输送托板的底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齿轮固定,所述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架的顶部还设置有多段流利条。
[0011]进一步的,位于相邻所述流利条之间的所述输送架上还固定有第一侧向定位结
构,所述第一侧向定位结构适于定位碳纤维板的宽度方向一侧的位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向定位结构包括升降气缸和与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一限位板,第一侧向定位结构与侧向夹持机构位于所述输送架的同一侧,所述升降气缸与输送架固定、并驱动所述第一限位板上下升降,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碳纤维板的宽度方向表面贴合。
[0013]进一步的,位于相邻所述流利条之间的所述输送架上还固定有第二侧向定位结构,所述第二侧向定位结构适于定位碳纤维板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位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向定位结构包括侧向调节气缸和与所述侧向调节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第二限位板,所述侧向调节气缸与输送架固定、并驱动所述第二限位板沿碳纤维板的宽度方向伸缩,所述第二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相对布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将上下压紧碳纤维板的压紧装置改为若干沿输送方向布置的侧向夹持机构,侧向夹持机构与碳纤维板的接触面很小,可以有效避免碳纤维板表面划伤,保证其表面的光洁度。
[0017](2)本技术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侧向夹持机构前进,并且伺服电机通过齿轮齿条副带动前进,使得碳纤维板的定位更精确,速度控制更精准。
[0018](3)本技术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所述流体条的使用将现有技术中的滑动摩擦改进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碳纤维板表面的磨损。
[0019](4)本技术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所述侧向夹持机构能够控制夹紧钳口沿三个坐标轴方向运动,从而可以根据输送架的位置调整碳纤维板的高度,避免碳纤维板的端部与输送架碰撞而导致产品撕裂。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22]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23]图3是图1中b处放大图;
[0024]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25]图5是图4的A

A向剖视图;
[0026]图6是图4的B

B向剖视图;
[0027]图7是图4中的c处放大图;
[0028]图8是图6中的d处放大图。
[0029]图中,1、输送底座,101、输送轨道,102、齿条,2、侧向夹持机构,201、立柱,202、举升气缸,203、伸缩气缸,204、夹紧气缸,2041、夹紧钳口,2042、钳口块,3、输送架,4、碳纤维板,5、输送托板,6、伺服电机,7、传动齿轮,8、流利条,9、第一侧向定位结构,901、升降气缸,902、第一限位板,10、第二侧向定位结构,1001、侧向调节气缸,1002、第二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如图1

图8所示,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底座1、与输送底座1连接的至少两个侧向夹持机构2以及位于输送底座1一侧的输送架3;侧向夹持机构2能够沿输送底座1的输送方向往复运动,每个侧向夹持机构2适于夹持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的同一侧,输送架3沿输送方向设置于侧向夹持机构2的前方,侧向夹持机构2能够将碳纤维板4输送至输送架3的上表面。
[0032]输送底座1用于支撑侧向夹持机构2、同时作为侧向夹持机构2的运动轨道,侧向夹持机构2用于从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一侧夹住碳纤维板4,碳纤维板4的宽度较窄,因此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另一侧不会出现下垂现象,而在碳纤维板4的长度方向,可以通过间隔布置的多个侧向夹持机构2保证碳纤维板4的整体水平。输送架3位于输送方向的前方,碳纤维板4从输送机传输至输送底座1上方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底座(1)、与所述输送底座(1)连接的至少两个侧向夹持机构(2)以及位于所述输送底座(1)一侧的输送架(3);所述侧向夹持机构(2)能够沿所述输送底座(1)的输送方向往复运动,每个侧向夹持机构(2)适于夹持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的同一侧,输送架(3)沿输送方向设置于侧向夹持机构(2)的前方,侧向夹持机构(2)能够将碳纤维板(4)输送至输送架(3)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夹持机构(2)包括立柱(201)、举升气缸(202)、伸缩气缸(203)和夹紧气缸(204),所述举升气缸(202)的活塞杆沿上下方向伸缩,伸缩气缸(203)的活塞杆沿碳纤维板(4)的宽度方向伸缩,所述立柱(201)的顶部与举升气缸(202)固定、举升气缸(202)的活塞杆与伸缩气缸(203)固定,伸缩气缸(203)的活塞杆与夹紧气缸(204)固定,夹紧气缸(204)的两个夹爪上分别固定有夹紧钳口(20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紧钳口(2041)的相对面上分别固定有钳口块(20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口块(2042)采用聚氨酯包胶的软质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板夹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托板(5)、伺服电机(6)和传动齿轮(7),所述伺服电机(6)和侧向夹持机构(2)固定于所述输送托板(5)上,所述输送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输送轨道(101)和齿条(102),输送托板(5)滑动连接在输送轨道(10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峰陈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法尔林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