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材制造用的镍-铬-铁耐热合金氩弧焊焊丝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470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30
一种增材制造用的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材制造用的镍



铁耐热合金氩弧焊焊丝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材制备技术,主要应用于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换热器工作温度为500℃~650℃的中温段的增材制造。具体地说是一种增材制造用的镍



铁耐热合金氩弧焊焊丝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核电蒸汽发生器是产生汽轮机所需蒸汽的换热设备,也是核电站最为关键的主要设备之一,蒸汽发生器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相连,不仅直接影响电站的功率与效率,而且在进行热量交换时,还起着阻隔放射性载热剂的作用,对核电站安全至关重要。
[0003]高温气冷堆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具有固有安全性、模块化设计及建造、发电效率高、用途广泛等特点。目前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选用的是螺旋盘管式蒸发器。盘管外是一回路氦气,盘管内是二回路高温高压水蒸汽,氦气进口温度750℃、设计出口蒸汽温度566℃、13.24MPa;由于结构原因出口蒸汽温度和压力并没有达到超临界所需要的条件,因此在发电效率上是一个遗憾。
[0004]直流逆流孔道式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换热结构,两种换热介质在不同的孔道中相向对流,孔道的横截面分布类似于目前的固定管板换热器的管板布置,长度超过10米,该结构可以使出口蒸汽温度达到730℃(在氦气进口温度750℃的条件下),出口蒸汽压力超过31MPa,轻松达到超超临界发电,使得大幅度提高高温气冷堆的发电效率;同时在氦气进口温度达到950℃或更高的超高温气冷堆,该结构也能轻松满足,仅仅需要改变基体材料、满足耐高温条件即可。使得高温气冷堆在国家氢能源的发展上提供助力。
[0005]虽然直流逆流孔道式换热器结构非常优秀,但传统的制造工艺几乎不可能实现,为此人们提出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新的换热器的结构的技术方案,以增材制造(3D打印)的成型方式成型,由于耐高温镍基合金材料非常昂贵,为了降低整体制造成本,把整个换热器按照温度范围分成三段,分别是650℃~800℃的高温段、500℃~650℃的中温段和500℃以下的低温段,不同温度段使用不同的合金成分,既满足使用条件要求,又能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由于不同合金成分差异很大,其性能也有很大的差异,为了避免这种成分不连续带来的性能不连续,需要在两种不同合金之间增加过渡金属区,平缓异种金属间引起的性能陡变,因此总共需要5种增材制造用的氩弧焊丝,以适用于实际工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基于增材制造(3D打印)成型的直流逆流孔道式换热器结构的500℃~650℃的中温段,设计一种镍



铁耐热合金氩弧焊焊丝及其制备方法,实现此区域的增材制造(3D打印),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增材制造用的镍



铁耐热合金氩弧焊焊丝,其特征是:以重量百分数计焊
丝的成分:C 0.05~0.10%,Mn <1.50%,P <0.020%,S <0.010%,Si <0.75%,Cr 19.5~22.5%,Ni 31.5~34.50%,Ti 0.15~0.60%,Cu <0.75%,Al 0.15~0.60%,Fe ≥38.5%。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增材制造用的镍



铁耐热合金氩弧焊焊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中:它包括以下步骤:A.合金熔炼:根据合金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计算出各中间合金的重量,将作为原料的中间合金投入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后,浇注成合金锭;B.热锻开坯:将合金锭放入初始温度≤600℃的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升温至1185℃,保温时间按1.5min/mm计算,保温结束后进行锻造,锻造成合金坯,在空气中冷却至常温;终锻温度应不低于950℃;C.热轧退火:加热至1100℃进行热轧,热轧成盘元丝材,在空气中冷却至常温;D.酸洗、修磨:将盘元丝材用硫酸进行酸洗,然后表面修磨至光滑;E.拉制:采用现有的冷拉工艺,将盘元丝材逐级拉细,直至丝材直径≤3mm;F.氢退处理:将冷拉后的盘元丝材进行氢退处理。
[0009]所述的步骤E,将热轧后的盘元丝材逐级拉细至直径≤3mm,应经过3~6级拉拔道次;对于此种过渡区域的合金焊丝,若拉拔道次过少,造成一次变形量过大,导致拉丝过程中非常容易断丝;若拉拔道次过多,则在拉丝的过程中焊丝变脆,容易发生断裂;考虑此种合金焊丝的性能,3~6次拉拔为最合理道次。
[00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三是:一种增材制造用的镍



铁耐热合金氩弧焊焊丝,其特征是:所述的焊丝应用于基于增材制造(3D打印)成型的高温气冷堆换热器设备氦气出口侧/水/蒸汽入口侧区域,该区域工作温度高达750℃,焊丝的耐热工作温度为780℃,满足该区域材料的设计要求;且焊丝成分较一些耐高温的超合金材料较简单,用料较为低廉,成材率高,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的焊丝应用于基于增材制造(3D打印)成型的高温气冷堆换热器工作温度为500℃~650℃的中温段的增材制造,本焊丝的耐热工作温度为780℃,满足该区域材料的设计要求。且本焊丝成分较一些耐高温的超合金材料较简单,用料较为低廉,成材率高,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0012]本专利技术的焊丝成分较一些耐高温的超合金材料较简单,用料较为低廉,成材率高,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0013]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实施例一。
[0016]步骤1、合金熔炼:根据焊丝中合金的组分和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计算出各组分的中间合金的重量,将作为原料的中间合金投入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在熔炼的过程中对合金的成分不断检测和控制,确保浇注成钢锭时,每100k合金中含C:0.05Kg,Mn:0.7Kg,
P:0.002Kg,S:0.001Kg,Si:0.5Kg,Cr:19.5Kg,Ni:31.5Kg,Ti:0.15Kg,Cu:0.02Kg,Al:0.15Kg,Fe:47.427Kg,合金溶液浇注成合金锭坯;步骤2、热锻开坯:将合金锭坯放入初始温度≤600℃的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升温至1185℃,保温380min后进行锻造,锻造成合金坯,在空气中冷却至常温。锻造温度应不低于950℃;步骤3、热轧退火:加热至1100℃进行热轧,热轧成盘元丝材,在空气中冷却至常温;步骤4、酸洗、修磨:将盘元丝材用硫酸进行酸洗,然后表面修磨至光滑;步骤5、拉制:采用现有的冷拉工艺,将盘元丝材经历5级拉制道次拉细,直至丝材直径≤3mm;步骤6、氢退处理(去氢处理,可采用常规工艺进行,下同):将冷拉后的盘元丝材进行氢退处理。
[0017]本案例采用氩弧焊堆焊模拟增材制造(3D打印)来验证其材料性能,高纯氩气(≥99.99%)保护,焊接参数为:焊接电流120~1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材制造用的镍



铁耐热合金氩弧焊焊丝,其特征是:以重量百分数计焊丝的成分:C 0.05~0.10%,Mn <1.50%,P <0.020%,S <0.010%,Si <0.75%,Cr 19.5~22.5%,Ni 31.5~34.50%,Ti 0.15~0.60%,Cu <0.75%,Al 0.15~0.60%,Fe ≥38.5%。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用的镍



铁耐热合金氩弧焊焊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中:它包括以下步骤:A.合金熔炼:根据合金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计算出各中间合金的重量,将作为原料的中间合金投入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后,浇注成合金锭;B.热锻开坯:将合金锭放入初始温度≤600℃的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升温至1185℃,保温时间按1.5min/mm计算,保温结束后进行锻造,锻造成合金坯,在空气中冷却至常温;终锻温度应不低于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槐春向俊鲍艳东陈敬一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恒基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