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定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436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马达定子结构,用于连接铜质电源线,此马达定子结构包括铁芯、线圈组及铜铝端子,线圈组由圈绕在铁芯上的铜线及铝线所构成,以令线圈组具有铜质接线端及铝质接线端;铜铝端子包含以摩擦焊接方式连接成一体的铝质接头及至少一铜质接头,铝质接线端固接且电性连接于铝质接头,铜质接线端与铜质电源线中至少一者固接且电性连接于至少一铜质接头。借此,以避免电化学腐蚀、接触不良、发热之问题发生,使马达定子结构具有良好地使用安全性。全性。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定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定子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针对线圈予以改良的马达定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压缩机的马达定子,其主要包含一铁芯及圈绕于铁芯上的复数线圈,每一线圈的两端会预留一接线端作接线使用。其中,线圈多是铜线作定子绕组,但近年为降低成本,线圈逐渐使用铜线与铝线作定子绕组。
[0003]然而,上述铜线与铝线对接时,一但遇水气会产生二氧化碳及其他杂质而形成电解液,且接线端的铜和铝电化性质不同会产生电位差,使得铝容易失去电子氧化,最后铝线的接线端因电化学腐蚀而电阻增大、发热,再加速腐蚀,导致压缩机马达有安全疑虑之问题。
[0004]有鉴于此,本创作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之问题点,即成为本创作人改良之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定子结构,其利用铜质接线端与铜质电源线中至少一者和铝质接线端透过铜铝端子接合,让铜线和铝线不直接接触,以避免电化学腐蚀、接触不良、发热之问题发生,使马达定子结构具有良好地使用安全性。
[0006]于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马达定子结构,用于连接一铜质电源线,该马达定子结构包括:一铁芯;一线圈组,由圈绕在该铁芯上的至少一铜线及至少一铝线所构成,以令该线圈组具有一铜质接线端及一铝质接线端;以及一铜铝端子,包含以摩擦焊接方式连接成一体的一铝质接头及至少一铜质接头,该铝质接线端固接且电性连接于该铝质接头,该铜质接线端与所述铜质电源线中至少一者固接且电性连接于该至少一铜质接头。
[0007]优选地,其中铜质接头的数量为二,两个所述铜质接头区分为一第一铜质接头及一第二铜质接头,所述第一铜质接头、所述第二铜质接头与所述铝质接头依序以前侧、后左侧、后右侧并列方式摩擦焊接成一体。
[0008]优选地,其中所述铜质电源线包含一铜芯线及包覆在所述铜芯线外部的一绝缘套,所述第一铜质接头的左、右侧延伸有二第一夹片及二第二夹片,两个所述第一夹片共同向内弯折且夹持所述铜芯线,两个所述第二夹片共同向内弯折且夹持所述绝缘套。
[0009]优选地,其中所述铝质接头远离所述第二铜质接头的一侧延伸有夹持所述铝质接线端的一第一C形夹固片。
[0010]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二铜质接头远离所述铝质接头的一侧延伸有夹持所述铜质接线端的一第二C形夹固片。
[0011]优选地,其中铜质接头的数量为一,所述铜质接头与所述铝质接头以前侧、后侧并列或左侧、右侧并列方式摩擦焊接成一体。
[0012]优选地,其中所述铝质接头为夹持所述铝质接线端的一第一中空管。
[0013]优选地,其中所述铜质电源线包含一铜芯线及包覆在所述铜芯线外部的一绝缘套,所述铜质接头为夹持所述铜芯线的一第二中空管。
[0014]优选地,其中所述铝质接头一侧延伸有夹持所述铝质接线端的一第一C形反折片。
[0015]优选地,其中所述铜质电源线包含一铜芯线及包覆在所述铜芯线外部的一绝缘套,所述铜质接头一侧延伸有夹持所述铜芯线的一第二C形反折片。
[0016]基于上述,铝质接线端固接且电性连接于铝质接头,铜质接线端与铜质电源线中至少一者固接且电性连接于至少一铜质接头,让铝质接线端和铜质接线端或铜质电源线透过铜铝端子对接而不直接接触,以避免电化学腐蚀、接触不良、发热之问题发生,进而提高马达定子结构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
[0018]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马达定子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铝质接线端、铜质接线端、铜质电源线与铜铝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铜铝端子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铝质接线端、铜质接线端、铜质电源线与铜铝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铝质接线端、铜质接线端与铜铝端子的剖面组合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铜铝端子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铝质接线端、铜质接线端、铜质电源线与铜铝端子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8为本技术铝质接线端、铜质接线端、铜质电源线与铜铝端子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0026]图9为本技术铝质接线端、铜质接线端、铜质电源线与铜铝端子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组合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铜铝端子又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0:马达定子结构
[0030]1:铁芯
[0031]2:线圈组
[0032]21:铜线
[0033]211:铜质接线端
[0034]22:铝线
[0035]221:铝质接线端
[0036]3:铜铝端子
[0037]31:铝质接头
[0038]311:第一C形夹固片
[0039]312:第一中空管
[0040]313:第一C形反折片
[0041]32:铜质接头
[0042]321:第二中空管
[0043]322:第二C形反折片
[0044]33:第一铜质接头
[0045]331:第一夹片
[0046]332:第二夹片
[0047]34:第二铜质接头
[0048]341:第二C形夹固片
[0049]100:铜质电源线
[0050]101:铜芯线
[0051]102:绝缘套
[0052]a:焊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53]在本揭露当中,提供了许多特定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彻底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在没有一个或更多个该些特定的细节的情况下,依然能实践本技术;在其他情况下,则未显示或描述众所周知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兹有关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及详细说明,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
[0054]请参考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马达定子结构,此马达定子结构10主要包括一铁芯1、一线圈组2及一铜铝端子3。
[0055]如图1至图2、图4、图6至图9所示,马达定子结构10用于连接一或复数铜质电源线100,每一铜质电源线100包含一铜芯线101及包覆在铜芯线101外部的一绝缘套102。其中,本实施例的铜质电源线100的数量为二,但不以此为限制。
[0056]如图1所示,线圈组2由圈绕在铁芯1上的一或复数铜线21及一或复数铝线22所构成,以令线圈组2具有一铜质接线端211及一铝质接线端2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定子结构,用于连接一铜质电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定子结构包括:一铁芯;一线圈组,由圈绕在所述铁芯上的至少一铜线及至少一铝线所构成,以令所述线圈组具有一铜质接线端及一铝质接线端;以及一铜铝端子,包含以摩擦焊接方式连接成一体的一铝质接头及至少一铜质接头,所述铝质接线端固接且电性连接于所述铝质接头,所述铜质接线端与所述铜质电源线中至少一者固接且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铜质接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铜质接头的数量为二,两个所述铜质接头区分为一第一铜质接头及一第二铜质接头,所述第一铜质接头、所述第二铜质接头与所述铝质接头依序以前侧、后左侧、后右侧并列方式摩擦焊接成一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铜质电源线包含一铜芯线及包覆在所述铜芯线外部的一绝缘套,所述第一铜质接头的左、右侧延伸有二第一夹片及二第二夹片,两个所述第一夹片共同向内弯折且夹持所述铜芯线,两个所述第二夹片共同向内弯折且夹持所述绝缘套。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隆亿吕曜宇
申请(专利权)人: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