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流泵减震托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412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射流泵减震托筒,包括:上接头,其一端连接所述射流泵;筒体,其一端与所述上接头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筒体壁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口;导向头,其一端连接所述筒体的另一端,另一端为半球形结构;两个减震机构,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垫和减震弹簧;其中,所述两个减震机构相对设置,所述两个减震机构之间固定设置有测试仪器。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射流泵减震托筒,用于射流泵携带仪器入井,进行射流泵下地层压力温度等参数的长期监测,为射流泵的效率提高和结构优化提供数据。设计考虑仪器长期监测需要,设计了仪器防冲击功能,降低仪器井下受冲击损坏的风险。降低仪器井下受冲击损坏的风险。降低仪器井下受冲击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射流泵减震托筒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射流泵减震托筒,属于油气开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油气井开采过程中,随着地层能量的衰减,油气井逐渐失去自喷能力,这时为提高油气采收率,人工举升开采是必不可少的。井下射流泵,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辅助人工举升的油气开采工具。射流泵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廉,在人工举升方式中受到不少青睐。但是射流泵开采的油气井,开采时会无法将测试仪器直接下入到射流泵以下,因此难以了解清楚射流泵以下压力温度的分布和变化的实际情况,给我们认识射流泵的工作效率带来很大不便。
[0003]为了更好的了解射流泵工作时,射流泵以下地层压力温度分布和变化的实际情况,需要通过射流泵携带测试仪器入井,进行射流泵以下数据的长期监测。以便于更加深入直接的了解射流泵工作效率,对射流泵的改进,效率提高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射流泵减震托筒,通过筒体对测试仪器进行固定,使射流泵能够携带测量仪器入井,进行井下工作检测,提高工作效率。
[000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射流泵减震托筒,包括:
[0007]上接头,其一端连接所述射流泵;
[0008]筒体,其一端与所述上接头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筒体壁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口;
[0009]导向头,其一端连接所述筒体的另一端,另一端为半球形结构;
[0010]两个减震机构,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
[0011]其中,所述两个减震机构相对设置,所述两个减震机构之间固定设置有测试仪器。
[0012]优选的是,所述减震机构包括:
[0013]减震垫,其为圆柱形结构,并匹配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
[0014]减震弹簧,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减震垫的一端;
[0015]其中,所述测试仪器固定设置在所述减震垫的另一端。
[0016]优选的是,所述减震垫的材质为橡胶。
[0017]优选的是,所述上接头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0018]优选的是,所述筒体的两端设置有连接丝扣。
[0019]优选的是,所述筒体为镂空结构。
[0020]优选的是,所述导向头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002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为圆形未贯穿孔。
[0022]本技术所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射流泵减震托筒,用于
射流泵携带仪器入井,进行射流泵下地层压力温度等参数的长期监测,为射流泵的效率提高和结构优化提供数据。本技术考虑仪器长期监测需要,设计了仪器防冲击功能,降低仪器井下受冲击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射流泵减震托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上接头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筒体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导向头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减震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9]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射流泵减震托筒,包括:上接头110、筒体120、导向头130、减震弹簧140、减震垫150。
[0030]筒体120为圆柱形结构,内部具有容纳腔,并在筒体120的筒体壁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口,上接头110的一端连接射流泵,另一端连接筒体110的一端,导向头130的一端连接筒体120的另一端,在筒体110内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减震机构,两个减震机构相对设置,并在两个减震机构之间固定设置有测试仪器,使测试仪器能够随着射流泵下入井下,进行射流泵以下的数据监测,便于了解射流泵的工作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0031]上接头120的一端采用匹配射流泵底部连接方式设计,用于连接射流泵,在上接头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其为圆形未贯穿孔,便于使用冲子或C型扳手上紧或拆松;上接头120的另一端为螺纹设置,用于与筒体120的一端相匹配连接。
[0032]筒体120为全通径外筒,两端设置有连接丝扣,分别用于连接上接头110和导向头130,筒体120的两端沿径向开设有螺纹通孔,用于与锁紧螺钉匹配,防止上接头110和导向头130处的丝扣连接脱扣;并在筒体120的筒身上采用镂空设置,便于射流泵底部流体的流通,保证井下流体的通过性,同时保证筒身内的测量仪器采集数据准确,筒体120的外径设置小于射流泵最大外径。
[0033]导向头130的一端与筒体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导向头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为圆形未贯穿孔,便于使用冲子或C型扳手上紧或拆松,导向头130的另一端为半球形结构,方便射流泵携带入井。
[0034]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弹簧140和减震片150,减震弹簧140为螺旋式弹簧结构,并固定设置在减震垫上,与减震垫150起到工具抗冲击减震作用。减震垫150为圆柱型结构,减震垫150的外径与筒体120的内径贴合,并固定在筒体120的内壁上,防止减震机构横向震动,减震垫150的两端开设有圆柱型未贯穿孔,减震垫150的一端固定减震弹簧,另一端固定测试仪器。设计减震机构使仪器具有防冲击的功能,降低了测试仪器在井下受冲击损坏的风险。
[0035]使用时,将上接头110的一端连接到筒体120的一端,并用顶丝固定,防止丝扣倒
扣,然后将两组减震机构与测试仪器进行固定后,装配到筒体120内,将导向头130连接到筒体120的另一端,并顶丝固定,防止丝扣倒扣。将上接头的另一端连接到射流泵的地步,完成减震托筒与射流泵的连接。当需要进行射流泵底部地层参数监测时,即可将组装好的仪器随射流泵仪器投放到井中预定深度。监测过程中,两组减震弹簧140和减震垫能够很大限度的降低流体冲击或工具震动给测量仪器带来的影响。完成监测任务,通过井筒反循环取出射流泵或通过钢丝作业捞出井下射流泵,拆除测试仪器,回放测试数据。
[0036]本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射流泵减震托筒,用于射流泵携带测量仪器入井,进行射流泵下地层压力温度等参数的长期监测,为射流泵的效率提高和结构优化提供数据。
[0037]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流泵减震托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其一端连接所述射流泵;筒体,其一端与所述上接头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筒体壁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口;导向头,其一端连接所述筒体的另一端,另一端为半球形结构;两个减震机构,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其中,所述两个减震机构相对设置,所述两个减震机构之间固定设置有测试仪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泵减震托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垫,其为圆柱形结构,并匹配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减震弹簧,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减震垫的一端;其中,所述测试仪器固定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时振东李大亮房立文许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