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T形梁及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411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T形梁及其的制作方法,其中组合T形梁包括长木单元、第一竹胶板、多个第一销钉、带翼钢筋架、第二竹胶板、第三竹胶板和多个套箍,长木单元中的左长木单元和右长木单元均由多个小短木交错叠层拼接而成;第一竹胶板位于左长木单元和右长木单元之间且采用第一胶粘结固定;多个第一销钉均沿左右方向贯穿嵌入组合体中;带翼钢筋架与长木单元之间及第一竹胶板之间的连接界面采用第三胶粘结固定;第二竹胶板和第三竹胶板分别对应地固定在T形梁基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多个套箍套设在T形梁结构的外周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T形梁能够有效地对小截面木材和竹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提高钢筋使用量,结构简单可靠、应用范围广且环保性高。广且环保性高。广且环保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T形梁及其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T形梁及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村镇建筑结构中,砖木结构、木构架结构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木梁是砖木结构的水平构件,也是木构架结构的水平构件。在砖木结构中,木梁可以直接搭在砖墙上承受楼盖或屋盖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砖墙;在木构架结构中,木梁和木柱通过连接节点形成木构架,木梁所承受楼盖或屋盖荷载通过节点传递给木柱。
[0003]传统的木梁通常采用整根的原木制作,截面包括圆形、矩形、T形等。由于过度的森林采伐,目前大截面的整根原木的资源已经非常匮乏。另一方面,森林中人工锯掉的废弃的小截面原木和木材加工厂剩余的小截面木材有较多的存量,由于这些小截面原木和剩余的小截面木材不仅截面小且长度也比较短,加之缺乏相应的资源化技术,有时不得已只能将其作为废品处理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如何将森林中人工锯掉的废弃的小截面原木和木材加工厂剩余的小截面木材资源化,是工程界十分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0004]由于小截面木材加工成矩形截面木材后,很难加工出较长的小截面矩形木材,实际加工出来的小截面矩形木材长短不一,如何将长短不一的小截面短木合理高效利用,工程界同样十分关注。
[0005]木材种类很多,各种木材的力学性能不同,因此不同木材种类加工出来的小截面短木的强度和刚度差异明显,怎样在同一个轻钢-木-竹组合梁中的不同受力部位合理采用不同木材种类的小截面短木,达到高效率的受力,从力学角度进一步实现小截面端木的高效资源化。
[0006]竹子生长能力很强,属于一种生态建筑材料。我国竹类资源十分丰富,竹子种类和竹林面积约占世界的1/4,竹材产量约占世界1/3,居世界各国之首。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优良,其抗拉强度约为木材的2倍,且竹材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软性能。但是竹材的力学性能与其含水率、竹秆部位、竹龄、立地条件和竹种等密切相关且差异较大,这就限制了竹材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以竹材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竹材人造板,由于其结构的合理性,大大改变了竹材的形态与结构,提高了其物理力学性能的稳定性。其中,用竹子加工成的竹胶板作为建筑模板早已大规模应用,竹胶板的耐腐、耐水、抗火、抗压、抗拉、抗弯能力等均显著好于木模板,周转次数也显著多于木模板,且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好。
[0007]我国钢筋材料产能过剩,如何合理的在量大面广的村镇建筑结构中采用钢筋材料,是目前业内的关注点。
[0008]木材与木材粘结或者木材与竹胶板粘结的主要采用乳胶,因其颜色为白色又称其白乳胶,乳胶是聚乙酸乙烯酯胶粘剂的简称,包括单组份乳胶和双组份乳胶,改性的乳胶具有粘结牢固、耐水性和耐候性好的优点。目前用于木材与钢材粘结或者竹胶板与钢材粘结的主要采用结构胶,结构胶强度高、抗剥离、耐冲击,能承受较大荷载,且耐老化、耐疲劳、耐腐蚀,施工工艺简便,在结构预期寿命内性能稳定,适用于结构件的粘结,可用于金属、木材
等同种材料或者不同种材料之间的粘结。结构胶的价格高于乳胶。
[0009]因此,研发一种经济实用,造价低廉,施工简便的适用于低多层建筑,特别是村镇低多层农房结构的带翼钢筋-叠层小短木-竹胶板组合T形梁,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社会、经济、环境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组合T形梁,能够有效地对小截面木材和竹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提高钢筋使用量,结构简单可靠、应用范围广且环保性高。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组合T形梁,所述组合T形梁为带翼钢筋架-交错叠层小短木-竹胶板组合T形梁,包括:
[0012]长木单元,所述长木单元包括左长木单元和右长木单元,所述左长木单元和所述右长木单元均呈倒L形且分别由多个小短木交错叠层拼接固定而成;
[0013]第一竹胶板,所述第一竹胶板位于所述左长木单元和所述右长木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一竹胶板的左侧面和所述左长木单元的右侧面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竹胶板的右侧面和所述右长木单元的左侧面之间采用第一胶粘结固定,从而形成T形的组合体;
[0014]多个第一销钉,多个所述第一销钉的外周面上涂刷第二胶后均沿左右方向贯穿嵌入所述组合体的所述左长木单元、所述第一竹胶板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中;
[0015]带翼钢筋架,所述带翼钢筋架的轮廓大致呈T形且包括上钢筋架、下钢筋架、前端钢筋架和后端钢筋架,其中,所述上钢筋架嵌设在所述组合体的所述左长木单元、所述第一竹胶板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的上表面内,且所述上钢筋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向下弯折以对应地嵌在所述组合体的所述左长木单元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的前端面内和后端面内,所述下钢筋架嵌设在所述组合体的所述左长木单元、所述第一竹胶板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的下表面内,且所述下钢筋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向上弯折以对应地嵌设在所述组合体的所述左长木单元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的前端面内和后端面内,所述前端钢筋架嵌设在所述组合体的所述左长木单元、所述第一竹胶板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的前端面内并与所述上钢筋架的前端和所述下钢筋架的前端焊接固定,所述后端钢筋架嵌设在所述组合体的所述左长木单元、所述第一竹胶板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的后端面内并与所述上钢筋架的后端和所述下钢筋架的后端焊接固定,所述带翼钢筋架与所述长木单元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竹胶板之间的连接界面采用第三胶粘结固定,从而形成T形梁基件;
[0016]第二竹胶板和第三竹胶板,所述第二竹胶板和所述第三竹胶板分别对应地固定所述T形梁基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从而形成T形梁结构;
[0017]多个套箍,多个所述套箍大致呈T形,多个所述套箍适配地套设在所述T形梁结构的外周面上。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组合T形梁,制作过程为:首先,制作左长木单元和右长木单元,左长木单元和右长木单元分别采用多个小短木交错层叠拼装而成;然后,制作组合体,将第一竹胶板的左侧面和左长木单元的右侧面之间以及第一竹胶板的右侧面和右长木单元的左侧面之间采用第一胶粘结固定,从而形成组合体;再然后,安装第一销钉,在第一竹胶板的左侧面和左长木单元的右侧面之间的配合界面以及第一竹胶板的右侧面和
右长木单元的左侧面之间的配合界面粘结达到一定强度后用电钻在T形梁基件的不同部位沿左右方向钻出多个贯穿左长木单元、第一竹胶板和右长木单元的通孔,将多个第一销钉的外周面上涂刷第二胶后均沿左右方向贯穿嵌入组合体的左长木单元、第一竹胶板以及右长木单元的孔中,形成左长木单元、右长木单元和第一竹胶板之间的配合界面机械连接和界面粘结互补的双重连接界面;之后,在组合体上表面、下表面、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加工出与带翼钢筋架的结构轮廓匹配的槽型安装部;其次,制作带翼钢筋,通过组合T形梁的受力需求确定上纵向钢筋、下纵向钢筋、前端竖向钢筋、后端竖向钢筋、上U形钢筋、下U形钢筋、前端U形钢筋和后端U形钢筋的尺寸;再其次,制作T形梁基件,将前端钢筋架、后端钢筋架、上钢筋架和下钢筋架均涂上第三胶后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T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T形梁为带翼钢筋架-交错叠层小短木-竹胶板组合T形梁,包括:长木单元,所述长木单元包括左长木单元和右长木单元,所述左长木单元和所述右长木单元均呈倒L形且分别由多个小短木交错叠层拼接固定而成;第一竹胶板,所述第一竹胶板位于所述左长木单元和所述右长木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一竹胶板的左侧面和所述左长木单元的右侧面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竹胶板的右侧面和所述右长木单元的左侧面之间采用第一胶粘结固定,从而形成T形的组合体;多个第一销钉,多个所述第一销钉的外周面上涂刷第二胶后均沿左右方向贯穿嵌入所述组合体的所述左长木单元、所述第一竹胶板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中;带翼钢筋架,所述带翼钢筋架的轮廓大致呈T形且包括上钢筋架、下钢筋架、前端钢筋架和后端钢筋架,其中,所述上钢筋架嵌设在所述组合体的所述左长木单元、所述第一竹胶板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的上表面内,且所述上钢筋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向下弯折以对应地嵌在所述组合体的所述左长木单元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的前端面内和后端面内,所述下钢筋架嵌设在所述组合体的所述左长木单元、所述第一竹胶板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的下表面内,且所述下钢筋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向上弯折以对应地嵌设在所述组合体的所述左长木单元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的前端面内和后端面内,所述前端钢筋架嵌设在所述组合体的所述左长木单元、所述第一竹胶板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的前端面内并与所述上钢筋架的前端和所述下钢筋架的前端焊接固定,所述后端钢筋架嵌设在所述组合体的所述左长木单元、所述第一竹胶板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的后端面内并与所述上钢筋架的后端和所述下钢筋架的后端焊接固定,所述带翼钢筋架与所述长木单元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竹胶板之间的连接界面采用第三胶粘结固定,从而形成T形梁基件;第二竹胶板和第三竹胶板,所述第二竹胶板和所述第三竹胶板分别对应地固定所述T形梁基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从而形成T形梁结构;多个套箍,多个所述套箍大致呈T形,多个所述套箍适配地套设在所述T形梁结构的外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T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钉为长圆柱竹销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T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长木单元内的两两相邻的所述小短木之间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内的两两相邻的所述小端木之间均采用第二销钉或燕尾槽连接件连接固定,且所述左长木单元内的两两相邻的所述小短木之间的连接界面以及所述右长木单元内的两两相邻的所述小端木之间的连接界面之间均第四胶粘结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T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长木单元包括第一腹板组件、第一翼板组件,所述右长木单元包括第二腹板组件、第二翼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腹板组件由所述左长木单元内的多个所述小短木中的一部分所述小短木按三层或三层以上进行交错叠层设置而成,所述第一翼板组件由所述左长木单元内的多个所述小短木中的其余部分所述小短木以两两前后相邻的布置方式固定而成,所述第一翼板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腹板组件的最上层左侧;所述第二腹板组件由所述右长木单元内的多个所述小短木中的一部分所述小短木按三层或三层以上进行交错叠层设置而成,所述第二翼板组件由所述右长木单元内的多个所述小短木中的其余部分所述小短木以两两前后相邻的布置方式固定而成,所述第二翼板组
件固定在所述第二腹板组件的最上层右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T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长木单元和所述右长木单元内的不同层的所述小短木的材料相同或不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T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长木单元和所述右长木单元内的最上层和最下层的所述小短木采用强度高的硬木加工而成,所述左长木单元和所述右长木单元内中层的所述小短木采用强度低的软木加工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T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销钉为第一短圆柱竹销钉。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T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翼钢筋架采用螺纹钢筋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T形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穗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